肩部不適?不要當小問題,這些方法要趕緊收藏
隨著年齡增長,關節靈活度、肌肉彈性慢慢減弱,肩膀部位功能隨之退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肩部疾病。肩部常見疾病有肩關節、肌腱、周圍韌帶、關節周圍結構的損傷或急慢性炎癥。
那麽,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測試自己的肩膀是否退化呢?有哪些方法可以緩解肩部疼痛呢?平時又該註意什麽呢?
首先壹定要註意肩痛不是小毛病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人工作生活方式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電腦、手機成為了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據報道,現代人群普遍每天花費4個多小時看手機,甚至壹部分人達到8小時以上。可以說現代人已經被手機、電腦綁架了!但是經常玩手機、操作電腦長時間保持壹個姿勢,往往會對肩頸部造成影響,產生酸痛感,甚至發生急性肩痛。
而竟然有超過30%發生過急性肩痛的人以為不是什麽大問題,采取姑息治療方法,在疼痛發作時自己貼點膏藥或擦點跌打損傷藥物止痛,不要去牽扯肩部就行,往往幾天就恢復了,並沒有去醫院采取正規治療,以致於逐漸形成了慢性肩痛。還有很大壹部分人認為,肩痛只是小毛病,犯不著大動幹戈。
其實,肩痛原因很復雜。壹般把引起肩膀痛的原因分為兩大類:
壹是 肩關節局部病變引起的肩痛,常見包括:
1、肩袖損傷:肩痛就醫最為常見的原因就是肩袖損傷,包括慢性肩袖退化、外傷導致的肩袖損傷。肩袖是肩關節活動的時候的主要結構,它由四塊肌肉像袖子壹樣把肩關節包裹起來,最常見的損傷的部位叫岡上肌。肩袖損傷的病人只要制動並休息,癥狀可以逐漸減輕,但是只要這個關節開始使用如幹活或活動的時候,癥狀就又會逐漸加重。
2、肩峰撞擊癥:這是指肩部上舉時肱骨頭與其上方的結構發生撞擊,導致肩部結構受損。以年輕的運動員和中年人比較常見。開始的時候癥狀可能很輕微,有活動時的疼痛。疼痛可能從肩部放射到前臂,在上舉或持物時產生疼痛加重,運動員可能在投擲或打網球時產生疼痛。當疼痛不斷發展後會產生夜間痛。上肢的力量或運動幅度可能減小。不能把手放到背後,做系扣解扣的動作。在嚴重的病例中,活動的喪失可能造成凝凍肩。
3、“凍結肩”即所謂的肩周炎:凍結肩是壹種病因不明的自限性疾病,好發於40~50歲,又稱“五十肩”。其病因至今不明,有研究表明它與自身免疫病以及感染有關。發病後3-6個月時疼痛和活動受限的程度達到峰值,之後癥狀逐步緩解,若不經治療大多數患者的癥狀在發病後1 年左右完全緩解,但可能殘存有不同程度的肩關節功能障礙。有時壹側肩關節發病後,相隔壹段時間後另壹側也可能發作。
4、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主要是由局部有長期的慢性負重活動而導致的,常感覺到在肱二頭肌部位有明顯的刺痛感,而且在活動後、著涼後,疼痛感的程度進壹步加重,局部的皮膚會有腫脹、發紅的現象,觸及局部有明顯的壓痛點,有的會有明顯皮下痛性結節,影響肘關節或者肩關節的活動。
5、鈣化性肌腱炎。主要由於鈣化物質沈積在關節旁組織,尤其沈積於肌腱,可造成反復發作的炎癥,關節活動受限,急性發作時常有急性紅、腫、痛,與急性痛風相類似。疼痛常位於肩部外側,患肢無力,手臂上舉困難。
二是 肩關節以外的部位病變,可能會引起肩痛,肩關節以外的因素:常見的是頸椎病,常合並頸肩痛,多發生於長期伏案工作者或“低頭族”。另外還有比較少見的包括心臟問題、肺部問題,也可牽涉到肩部,引起肩膀痛。
出現肩痛時最好找專業醫生做檢查,找到病因再對癥治療,也可配合中醫藥幹預。比如“凍結肩”可進行藥物治療加合理功能鍛煉;肩袖損傷可以根據損傷情況選擇保守治療或微創手術;骨折脫位可進行藥物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
三個動作測試肩頸有沒有問題
到底肩頸有沒有問題,可以通過幾個小動作測試壹下。
1、梳頭
伸手摸對側的後腦勺,比如用左手摸右耳朵。
2、舉手
壹只胳膊側舉,壹直舉到正上方,形似“舉手回答問題”。
3、抓癢
向後背手,要夠到脊柱正中的位置。
如果不能順利完成這3個動作,就要當心肩頸疾病了,日常要註意對肩頸的呵護。
八個小動作緩解頸肩部疼痛
1、體後拉手法
自然站立,在患側上肢內旋並向後伸的姿勢下, 健康 側手拉患側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側;另外,還可以在身體正面,用正常上肢輔助患肢擡上臂。
2、屈肘甩手法
背部靠墻站立,或仰臥在床上,上臂貼身、屈肘,以肘點作為支點,進行外旋運動。
3、大鵬展翅
手心向上平舉雙上肢,擡舉30度左右,放平後再擡舉。
4、頭枕雙手法
站立或仰臥,兩手十指交叉,放在頭後部(枕部),先使兩肘盡量內收,然後再盡量外展。
5、爬墻法
離墻壹尺側身站立,患肢從低往高向上爬墻,還可以站立在門或單杠旁,盡量擡臂,雙手往上夠。
6、後伸摸脊
保持直立,手臂後伸,沿著脊椎上下滑動。
7、梳頭
伸手沿頭發以梳頭方式從前往後擺動。
8、旋肩
伸直手臂在身體前方畫圈圈。
七個常用肩部功能鍛煉的方法
1、爬墻
正面趴在壹堵空墻上,雙臂緊貼墻上,手指帶動手臂逐漸向上做爬墻的動作。保持身體的穩定,盡量逐漸地讓雙臂向上爬得高壹些,直到出現疼痛感為止。
2、 搓背
手臂放到背後,壹只手臂從背後下側往上摸背,另壹只手臂從肩部往下摸,往往兩手很難碰到。這時可以用壹條毛巾連接雙臂,做搓背動作。
3、 劃圈
雙腳直立,雙手下垂,找壹個中心點,進行畫圈運動,正向40次,反向40次,雙臂各畫壹次,每天壹次。
4、棒推
找壹根50厘米左右的棒子,雙手將棒子平舉,用健側手向外推動患側手,每天向外推動幾厘米就可以。反復堅持,直到患側可以做伸展運動。
5、甩手
取站立位,雙手平舉向後甩,角度可以逐漸增加,但不要過度。
6、拉手
身體自然站立,在患側上肢內旋並向後伸的姿勢下,健側手拉患側手掌或腕部,逐步拉向健側並向上牽拉。
7、 展臂
上肢自然下垂,雙臂伸直,手心向下緩緩外展,並向上用力擡起,到最大限度後停2分鐘,然後回原處,反復進行。
平時又該註意什麽呢?
1、加強運動、註意保暖
加強肩頸部和全身的擴展運動,加強全身的血液循環,讓肩部保持溫暖。特別是“低頭壹族”,更要註意運動,加強身體活動,增強身體免疫力。
2、不提重物、不長時間保持固定動作
提攜重物或長時間保持固定動作會引起肌肉勞損,久而久之會血液不暢,再遇到寒冷就會開始僵硬,長期就容易形成疾病。所以要固定時間起身活動幾分鐘,讓肩部得到舒展。
3、及時就醫
肩部疾病不是當成小毛病對待,不能等到有疼痛癥狀時才進行治療,平時就要註意日常保健、杜絕不良姿勢,盡早發現、徹底治療頸、肩、背軟組織勞損,防止其發展為頸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