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的來歷和風俗
驚蟄最開始並不叫驚蟄,而是叫做啟蟄,後來因為漢景帝名為劉啟,所以需要避諱,於是將啟蟄改名為驚蟄,習俗有祭白虎、打小人等。
啟蟄就是說曾經在冬季時候那些蟄伏的動物們,到了這個時間都紛紛跑出來了,動物開始活躍,植物自然也不會閑著,這時候就慢慢進入到了春耕的季節,長時間的農閑時間已經過去,農家人們就要開始忙活春耕了,畢竟壹年之計在於春。
驚蟄有“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的意思。而後來到了唐朝時期,已經沒有必要避諱了,所以又重新開始使用“啟蟄”這個名字,但是因為“驚蟄”的時間已經有好幾百年,所以這個習慣已經改不過來了,驚蟄就沿用至今。
習俗的具體介紹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妳興波作浪,阻撓妳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
祭白虎的方法:拜祭用紙繪制的白老虎,紙老虎壹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壹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餵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驚蟄象征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壹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