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寧夏吳忠市青銅峽市人口密度多少

寧夏吳忠市青銅峽市人口密度多少

人口:約26.47萬人

人口密度:109人/km2

黃河壇景區

黃河樓

黃河樓

黃河壇景區

黃河樓

“塞上明珠”青銅峽市,位於黃河上遊寧夏平原中部。牛首、峽口兩山對峙,黃河穿峽而過,山光水色相映,宛如開然銅鏡,“青銅峽”由此而得名。青銅峽歷史悠久,秦代起就有行政建置,屬北地郡富平縣地;清雍正二年設寧朔縣。現全市轄6鎮8鄉3個農林場,***有104個行政村,24個居委會,有漢、回、滿、蒙等16個民族,總人口24萬人。海拔高度在1100-1700米,有山地、丘陵、平原三大地貌。

青銅峽市地理位置優越,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具有豐富的土地、水利、電力、礦產、旅遊等資源。自然景觀、工程景觀和人文景觀等旅遊資源獨具特色,遠近聞名。主要景點有:元代壹百零八喇嘛塔,是國務院公布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董府和廣武口子門溝巖畫,為寧夏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牛首山寺廟群、古渠首、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等諸多景點,吸引著萬千遊人爭相觀賞、流連忘返。

青銅峽市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排灌便利,氣候適宜,具有發展農業的巨大優勢,農業歷來是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糧食總產量連續12年排在全區第壹位,產量約占全區的十分之壹,提供的商品糧約占全區的六分之壹,為全國商品糧基地市縣之壹和自治區科技興農試點市,獲“全國林業百強縣”殊榮。盛產小麥、水稻、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以及肉奶、禽蛋、蔬菜、果品等各類農副產品。

全市四縱(109國道、小李公路、小邵公路、沿山公路)三橫(吳青公路、小大公路、葉甘公路)7條主要公路已形成網絡,包蘭鐵路穿境而過,並設有青銅峽、大壩、玉泉營三個火車站。實現了鄉鄉通柏油路,鄉村道路硬化率達90%,村村通上了班車。

行政區劃

青銅峽市轄8個鎮:裕民街道;小壩鎮、大壩鎮、青銅峽鎮、葉盛鎮、瞿靖鎮、峽口鎮、邵剛鎮、陳袁灘鎮;連湖農場。

歷史沿革

秦統壹中國後,市境屬北地郡富平縣。西漢、東漢時仍屬富平縣。北魏太炎三年(公元436年)置薄骨律鎮。孝昌二年(公元526年)改薄骨律鎮為靈州,青銅峽市屬其管轄。北周屬回樂縣。隋屬靈武郡。唐為回樂、靈武兩縣屬地。宋初屬靈州,鹹平五年(1002年)地入黨項,西夏置為順州。元屬寧夏府路靈州,隸甘肅行中書省。明屬寧夏衛,隸陜西都指揮使。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寧夏府今市境分屬寧朔縣和靈州。同治十壹年(1827年)設置寧靈廳。民國二年(1913年)改寧靈廳為金積縣,轄黃河東及中灘。中華民國改寧夏府為朔方道(亦稱寧夏道),仍屬甘肅省。1929年寧夏道改建為寧夏省,青銅峽市屬其管轄。1945年寧夏省建行政督察專員區,現市境屬第壹督察專員區,不久,此區撤銷,仍屬寧夏省。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寧夏省於1954年建立河東回族自治區,市轄金積縣部分屬河東回族自治區。同年秋,寧夏省撤銷,並入甘肅省,甘肅省銀川專區建立,市轄寧朔縣部分屬銀川專區。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銀川專區撤銷,市轄地均直屬寧夏回族自治區。1960年,寧朔、金積兩縣撤銷,設置青銅峽市,駐青銅峽。1963年青銅峽市改為青銅峽縣,駐小壩。1972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南地區成立,青銅峽歸屬其管轄。1984年,撤銷青銅峽縣,恢復青銅峽市。

自然資源

氣候資源獨特 青銅峽市地處東部季風區與西部幹旱區域的交匯地帶,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全年日照2955小時,年平均氣溫攝氏8.3-8.6度,無霜期176天,年降水量260.7毫米。

水利資源充沛 黃河流經青銅峽市58公裏,年過境水量400億立方米,自秦漢先後開掘的秦渠、漢渠、唐徠渠等九大幹渠均從青銅峽境內引出,引黃灌溉條件得天獨厚。地下水補給總量3.5億立方米,可利用量1.2億立方米,為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優質水資源。

土地資源廣闊 擁有耕地3.266萬公頃,農村人口人均3畝,宜林面積2.2萬公頃,宜牧草地11.066萬公頃,宜漁水面3933.3公頃,國有未主。

電力能源充足 是寧夏的電力工業基地,有裝機容量120萬千瓦的大壩火力發電廠、裝機容量30.2萬千瓦的青銅峽水電廠和8萬千瓦的風力發電廠,年發電量100.8億度,為全市經濟跨越式發展註入了強勁的動力。

礦產資源豐富 主要有石灰石、水泥灰巖、石膏、煙煤、重晶石、砂礫、膠泥等,其中水泥灰巖儲量大、品位高,已探明達1.3億噸。

社會發展

交通便捷暢達 京藏鐵路、大古鐵路、109國道、石中高速公路橫貫全市,距銀川機場50公裏,距自治區首府銀川市56公裏,青銅峽火車站是京藏鐵路大型的客貨運站。率先在全區實現了鎮、村通硬化路面,形成了四通八達快捷的立體交通網。

服務設施完善 全市已形成以專業銀行、地方銀行和保險公司為主體的金融體系,有5家分支機構承辦外匯業務;城鄉通信均實現了交換程控化、傳輸數字化;城市基礎設施完善,城市供排水、供電、供熱、供氣功能齊全,城區日供水能力達34000噸_日,供熱能力134兆瓦,保證了經濟快速發展對服務設施的需要。

工業實力雄厚 是自治區的重要工業基地,轄區內有青銅峽鋁廠、大壩電廠、青銅峽水電廠等20多家中央、區屬大中型企業,形成了以電力、冶金、化工、建材、食品、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為主的工業體系,各類工業產品達480余種。年產鋁錠58萬噸,碳素制品26萬噸,鋁型材5000噸,水泥230萬噸。鋁錠、鋁型材、PVC樹脂、水泥、燒堿、皮革、加氣砌塊、禦馬葡萄酒、老苗月餅等名牌拳頭產品暢銷區內外,法福來面粉榮獲自治區名優產品稱號,“西夏貢米”榮獲99’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禦馬莊園葡萄酒榮登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寶座。

現代農業發達 素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稱,盛產水稻、小麥、玉米、蘋果、葡萄等農作物,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和現代農業基地市,形成了糧食、畜牧、蔬菜、食用菌、瓜果、桑蠶、肉蛋奶、水產品等八大農副產品基地,全市糧食種植面積62萬畝,糧食產量穩定在2.5億公斤,水果、蔬菜產量18.2萬噸,食用菌栽培面積達22萬平方米,總產量達600噸。賀蘭山東麓是全國釀酒葡萄最佳種植生態區,被譽為中國的“波爾多”,釀酒葡萄種植面積達4萬畝,5年內將發展到10萬畝。規範化養殖水平處於全區前列,豬、雞、牛、羊飼養量分別達45萬頭、300萬只、4.8萬頭、65萬只,奶牛飼養量1.3萬頭,為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提供了量大質優的原料來源。由此崛起了年加工優質小麥5萬噸、優質水稻4萬噸的法福來面粉公司和塞外香面粉有限公司,年產5萬噸葡萄酒的禦馬酒業公司,年加工120萬張優質灘羊裘皮的雄鷹皮草公司等壹批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周邊縣(市、區)均屬引黃灌區精華地帶,經濟發達,資源富集,為投資者提供了充裕的原料保證。

旅遊資源奇特 境內有兩千多年前秦漢時期建造的古渠水系;有線條清晰、寫意逼真的廣武口子門巖畫;有號稱“寧夏小八達嶺”之稱的北岔口明長城;有西北最大最多的佛教廟群牛首山寺廟和始建於西夏時期排列奇特的108塔;有氣勢雄偉,蔚為壯觀,集發電、灌溉、防洪於壹體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青銅峽攔河大壩;有風光旖旎的庫區鳥島、金沙灣、黃河風情園;有頗具民族特色的回鄉民俗風情園等眾多旅遊觀光勝景。

投資政策優惠 在青銅峽投資置業,充分享受中央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招商引資的若幹政策規定》等優惠政策。

青銅峽壹百零八塔

位於青銅峽大壩之西陡峭山坡上的108塔,是始建於西夏時期的喇嘛式實心塔群。在此處的塔基裏,曾發現過書有西夏文題記的千佛圖帛畫。佛塔依山勢自上而下,按1、3、3、5、5、7、9、11、13、15、17、19的奇數排列成十二行,總計壹百零八座,形成總體平面呈三角形的巨大塔群,因塔數而得名。

壹百零八塔,建在壹排排被人工鏟削成階梯式的山崖上。塔基除最高處的第壹行壹座為方形外,第二行以下均為單層八角形須彌座。塔身除第壹行壹座較大,高3.5米外.其余的高度均在2.5米左右。塔體形制大致上可以分為四種類型:第壹行壹座為覆缽形,面東開有龕門;第二行至第四形,為八角鼓腹尖錐形;第五行至第六行,為葫蘆形;第七行至第十二行,為寶瓶形。所有塔體的外表均塗有白灰。由於從始建至今已有八九百年,其間後代曾多次維修,故塔體外裹的白灰也多達數層。揭去後代維修所抹的草泥白灰,可以看出在最早的壹層白灰上,總有與喇嘛教有關的彩繪圖案。

“108”,是佛教中慣用的數字。佛教認為人生有煩惱與苦難108種,為消除這些煩惱與苦難,規定慣珠要108 顆,念佛要108遍,敲鐘要108聲所以,108塔應該是那些捐資造塔的“功德主”為消除人生的煩惱與災難而特意建造的。當然,也有人認為,是“功德主”為尊仰《金剛頂經毗盧遮那壹百零八尊法身契印》而造。無論出於哪種想法,顯然都與佛家慣用“108”這個數相關。

如此眾多的塔體,按規律組合成群,不要說是在寧夏,就是在全國現存的古塔建築中,也是罕見的。壹百零八塔,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被自治區旅遊局評為AA級景點。

2021年1月14日,農業農村部推介青銅峽市為第三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

2020年12月2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青銅峽市榜上有名。

2020年10月20日,青銅峽市榮獲2020年全國雙擁模範城(縣)稱號。

2020年8月24日,農業農村部推選青銅峽市作為“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

2019年11月12日,水利部公布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青銅峽市榜上有名。

2017年12月26日,農業部認定青銅峽市為全國第二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

2016年7月,青銅峽市榮獲2016年全國雙擁模範城(縣)稱號。

2010年2月4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青銅峽市為2009年國家園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