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認知革命的定義

認知革命的定義

活動內容:新科技,新模式,新未來——騰訊青騰大學“矽谷思路”遊學於2017年8月開啟,青騰三期30位身價過億CEO矽谷取經:參訪20家前沿企業,與30位大咖交流。趙勝老師主講《認知革命及未來的技術趨勢》。筆記俠作為獨家課程合作夥伴,經主辦方和講者審閱授權發布。

圖片設計 | 清野 責編 | 清野

第1784篇深度好文:4538 字 | 6 分鐘閱讀

獨家首發·精華筆記·精益創業

本文新鮮度:★★★★★ 口感:法式彌叠香煎羊排

筆記君邀您,先思考:

為什麽說認知是未來30年最重要的詞匯?

壹、認知的定義

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康德說,“世界之所以是這樣的構成,取決於妳的認知。”

微信開機畫面——蘇哈照相機在4.5萬公裏

外拍攝的地球照片“藍色彈珠”

這是微信的開機畫面。這個畫面本質上是壹個哲學問題,張小龍想表達的是“人是孤獨的,需要溝通”。

我從另壹個角度來看,在4.5萬公裏以外的地方拍攝地球,人會面臨三樣東西:壹是宇宙,二是地球,三是自己。

關於認知,我個人有三個問題:

我是誰?

我怎樣和世界聯系?

我怎樣想象自己?

1.認知的定義

認知是指人們獲得知識、應用知識或信息加工的過程,是情緒、情感過程和意誌過程的基礎。它包括感知、記憶、思維、想象和語言等。

為什麽“認知”這個詞很重要?

我們人類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基於兩樣東西:壹是感知,看見的;二是認知,想到的。

我們和世界聯系的方式有兩種:第壹通過計算機;第二還是過去的方式。

假設我們身上的糖尿病有機器人控制護理,腳上安裝很多外骨骼機器人,大腦裏加了芯片,就是通過這個芯片和外面連接。那麽,“我是誰”這個問題就需要重新思考了。

2.認知科學

認知是壹門科學,認知科學的6大支撐學科之間相互交叉,產生了11個新興交叉學科:

認知科學的6大支撐學科之間相互交叉,

產生了11個新興交叉學科

(1)人工智能——認知科學的又壹起步點

在中國互聯網領域我非常佩服兩個人:壹個是陳天橋,壹個是段永平,他們都懂得激流勇退。

筆記俠註:陳天橋,現任盛大網絡董事會主席和首席執行官。段永平,曾以創立"小霸王"和"步步高""OPPO"三個知名品牌而聞名全國。現任步步高集團董事長。

陳天橋在研究腦科學,向加州理工學院的腦科學研究所捐贈了1.05億美元。

毫無疑問,腦科學關系到人工智能科學裏面最重要的兩條賽道:壹條是機器如何向人靠攏,另壹條是人如何向機器靠攏,這兩條賽道都將是千億級的市場機會。

大家不要認為陳天橋只是出於興趣愛好在研究腦科學,根本不是,他在卡住未來最關鍵的技術賽道——人工智能。

第壹次認知革命,我總結為兩個詞:壹是抽象,壹是想象。

第二次認知革命從2016年開始,以人工智能為起步點。

(2)美國認知科學(人工智能)最頂尖的4所大學

卡內基·梅隆大學,李開復的母校,美國人工智能最牛的四所學校之壹,在全美、甚至全世界都排名第壹。所以Uber花了1億多美元在卡內基梅隆:

第壹,與學校合作成立研究所;

第二,挖掘卡內基·梅隆的教授。正如蘋果和谷歌也不斷從匹茲堡挖人到矽谷。

我以前對劍橋大學不太熟。今年上半年,因為我們公司在劍橋設立了壹個辦公室,我去了壹趟劍橋,發現Deepmind的創始人是畢業於劍橋大學的計算機博士,霍金也在劍橋大學任教,可見劍橋的計算機科學非常厲害。

我發現壹個現象:10年前畢業的劍橋大學計算機人工智能博士年薪大概是30萬美元,我和谷歌很多人工智能科學家交流,他們是10年前畢業的,在谷歌的年薪大概也是30萬美元。而現在,剛畢業的人工智能博士年薪可是上百萬美元。

我對這個問題很不解,為什麽剛剛畢業的人工智能博士值100萬美元,10年前畢業的人工智能博士只值30萬美元?

個人推測壹個觀點:人工智能科學的知識體系發生了變化。最近畢業的人工智能博士,他們的知識體系和10年前人工智能博世的知識體系是不壹樣的,人工智能科學在最近的5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可見,這個世界的變化非常快。

3.認知叠代

(1)知識是什麽?

“知識”是純邏輯推演出的概念、命題、符號等。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我們認為“知識改變命運”,現在發現“知識”好像不能改變命運。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說:“我壹直主張‘腳底板下做學問’,現在這個年代可謂是‘知識貶值,見識增值’的時代,因為獲得知識的成本幾乎為零,要想獲得知識,百度壹下就知道了。

當然,百度不能做學問,不過,很多學者以Google做學問。相比之下,獲得見識則需要非常高的成本,包括時間、金錢、精力等。有時候,知識和見識之間有很大區別,甚至是截然不同的。”

人的知識好比壹個圓圈,圓圈裏面是已知的,圓圈外面是未知的。妳知道得越多,圓圈就越大,妳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古希臘數學家、哲學家芝諾

企業家參加青騰的矽谷遊學本質上就是就是增長見識。大家不要指望在矽谷學到很多知識,知識回去就可以找到,關鍵是由見識帶來的認知的改變。

過去30年這裏是世界中心,未來30年,也不會改變。因為蘋果、谷歌這些公司是不會倒閉的,我對他們的布局和技術發展方向大概有壹些了解。

在高科技領域裏,強者更強,可能倒閉則是雅虎這樣的公司。矽谷有壹句話,“他們很期待雅虎這些公司早日倒閉,因為“早死早超生”。

為什麽早死早超生?因為矽谷容忍失敗。如果壹家科技巨頭公司倒閉了,就可以釋放3萬名工程師,產生2000家創業公司,所有的風投基金不就有方向了嗎?

矽谷挖人是這樣的情況:Facebook從谷歌挖人,Uber和Airbnb從Facebook挖人。

妳去這幾家公司,會發現:平均年齡越來越小,工資越來越高。

這是符合市場經濟流動原理的:新公司可以融很多錢,又從谷歌挖人。所以,谷歌增長很乏力,新公司存在機會。

矽谷的核心關鍵詞是容忍失敗、包容失敗。

雖然矽谷在美國的速度已經很快了,但還是沒有深圳、北京快。為什麽中國的科技創新壹定會超過美國?因為我們的速度很快,調整力度很大。

今年4月,我和達晨創投的董事長劉晝先生壹起在漢諾威買面包,別說微信支付,信用卡都不行,必須要用現金支付。

關於移動支付,我個人的觀點有4個層次:

第壹是美國,美國人發明了信用卡,發明了PC;

第二是中國,中國人發明了移動支付;

第三是印度;

第四是埃塞俄比亞。

當北京賣煎餅果子的小販都開始使用微信和支付寶付款的時候,我認為移動支付時代已經到來了。但印度的移動支付發展更快。

最近,埃塞俄比亞等國家也發展起來。後來者居上,他們沒有經過信用卡時代、PC時代,直接進入了移動支付時代,每天拿著華強北的手機掃碼付款。

後發是有優勢的,中國也是用30年時間走完了歐美200年的工業道路,我們的高鐵也是壹大創舉。

東南亞成為中國互聯網投資最重要的地方。我的合夥人丹尼爾·鐘7月18、19日在矽谷舉辦AI大會,有1300人參加。谷歌關於全球人工智能的負責人說,“現在最厲害的地方不是中國,而是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

印度尼西亞有3億人,馬來西亞有3000多萬,越南有8000萬,泰國有8000萬,所以中國互聯網的對外投資不是投到歐洲和美國,而是把我們成功的模式復制到東南亞去。

前段時間,東南亞的出租車公司也融到了上億美元的資金。全世界的風險投資都已經瘋狂了,孫正義的基金1000億美元,還有沙特阿拉伯的錢,全部往東南亞湧,大的單子越來越多。

前段時間我和壹些朋友交流,商湯科技融到4億多美元來做人工智能公司,放在矽谷也融不到這麽多錢。可見,在資本的孵化下,中國的人工智能全面趕超美國成為大概率事件。

所以,從“知識”到“見識”,再從“見識”到“認知”。

知識都是已知的,而我們需要了解的是未知。所以,我們需要了解新的知識替換舊的知識,動態知識打敗靜態知識,元知識戰勝惰性知識。

“知識-見識-認知”模型

知識付費的風口已經到來了。為什麽以前大家不願意為知識付費?因為我們以前認為知識是不應該收費的,從新浪、搜狐、網易,到今天的百度都是如此。

現在為什麽知識付費大熱呢?因為現在大部分知識是淺閱讀,我們沒有掌握知識框架,這個社會越來越淺薄,這是大家的***識了。

a.“知識的半衰期”

醫學知識的半衰期是45年;

物理學知識的半衰期是10年;

工程學知識(包括計算機)的半衰期只有2年;

互聯網領域知識的半衰期可能不到1年。

未來10年到20年,50%的大學、相當多的職業會消失。

b.“後喻文化時代”來臨

世界正朝著高科技、網絡化、信息化、全球壹體化迅猛發展,進入到壹個知識創新的“後喻時代”。

——美國人類學家 瑪格麗特·米德《文化與承諾》

不同時代,知識產生的形式:

前喻文化時代:晚輩向長輩學習,知識以傳承方式繁衍;

並喻文化時代:同輩人之間學習,知識以平面方式擴散。

後喻文化時代:長輩向晚輩學習,知識以解構、重構、反哺等多元化方式產生和擴散。

(2)思維的力量

3種重要的思維方式:概念思維、分類思維、框架思維。

頂尖高手在思維上需要4個層次的修煉:

第壹層:知道是什麽(What);

第二層:知道如何去做(How to)。

這裏包括流程、步驟、核心控制點、常見問題與對策、最佳實踐等。

第三層:知道什麽情況下用這個知識的知識(If/Then)。

即情景知識,根據需求找工作和方法。

第四層:為什麽要用或者不用這個知識的知識(Why/not)。

即戰略層面的知識,任何知識都非孤立發揮作用的,是在目標和環境下存在的。

普通人是發散性思維,牛人是結構性思維。30秒看清楚事物本質的人和壹輩子看不清楚事物本質的人,毫無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