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羊布氏桿菌病有何防治措施呢?

羊布氏桿菌病有何防治措施呢?

羊布魯氏桿菌病癥狀:多數病例為隱性感染。懷孕羊主要癥狀是發生流產,但不是必有的癥狀。流產發生在懷孕後的3-4個月。有時患病羊發生關節炎和滑液囊炎而致跛行;公羊發生睪丸炎;少部分病羊發生角膜炎和支氣管炎。本病常不表現癥狀,而首先被註意到的癥狀是流產。流產前食欲減退、口渴、萎頓、陰道流出黃色粘液。流產多發生於懷孕後的第三個月、第四個月。流產母羊多數胎衣不下,繼發子宮內膜炎,影響受胎。公羊表現葷丸炎,辜丸上縮,行走困難,拱背,飲食減少,逐漸捎瘦,失去配種能力。其它癥狀可能還有乳房炎、支氣管炎、關節炎等。防治方法:目前,本病尚無特效的藥物治療,只有加強預防檢疫。定期檢疫。羔羊每年斷乳後進行壹次布氏桿菌病檢疫。成羊兩年檢疫壹次或每年預防接種而不檢疫。對檢出的陽性羊要捕殺處理,不能留養或給予治療。免疫接種。當年新生羔羊通過檢疫呈陰性的,用“豬2號弱毒活菌苗”飲服或註射。羊不分大小每只飲服500億活菌。疫苗註射,每只羊25億菌,肌肉註射。人感染布魯氏桿菌病:布氏桿菌首先感染家畜。家畜臨床表現不明顯。但懷孕的母畜則極易引起流產或死胎,人通過與家畜的接觸,服用了汙染的奶及畜肉,吸入了含菌的塵土或菌進入眼結合膜等途徑,皆可遭受感染。布氏桿菌病的潛伏期由幾天至幾個月不等,病發時會出現衛似感冒的病征,包括發熱、畏寒、出汗、頭痛、背痛、虛弱、體重下降及食欲不振等。布氏桿菌病也可引起反覆性發熱、關節痛和疲倦等慢性病征。 感染人群,即在農牧區有病畜接觸史人員;飲用過未經消毒滅菌乳品人群;與含菌培養標本接觸的實驗室工作人員。上述人群占感染者絕大多數,近年來城市發病率有所增高,也有因涮牛羊肉這壹感染途徑而致病的報道。該病的流行病學已經從壹個主要是職業相關性疾病變成壹個主要由食物引起的疾病。管理傳染源,加強病畜管理,發現患畜應隔離於專設牧場中。流產胎蓋應加生石灰深埋。患病的人應及時隔離至癥狀消失,血、尿培養陽性。病人的排泄物、汙染物應予消毒。動物布氏桿菌可傳給人類,但人傳人的現象較為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