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1、戲曲
山西是中國戲曲藝術的發祥地之壹,被稱為“戲曲搖籃”。漢代時山西大地就出現了戲曲萌芽;元代時山西成了全國戲曲藝術的中心,全國所發現的元代戲臺基本都在山西(晉南);1980年晉查顯示,山西地方劇種達54個,占300多個劇種的六分之壹。
2、添倉節
每年農歷正月的二十五日,山西的講究是喜進厭出:囤裏要添糧,缸裏要添水,門口放些煤炭以鎮宅;上了年紀的居民習慣在添倉日購米買面,以兆全年豐衣足食。
3、山西鑼鼓
威風鑼鼓是流行在霍州、洪洞、汾西、臨汾壹帶的民間廣場藝術,特色是“威風”:從鑼鼓的配置打法,演奏隊的組織、表演、著裝,都在展示威風。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李世民在霍州大戰劉武周部,擊鼓迎戰,鳴鑼收兵,取得勝利,於是流傳下威風鑼鼓。
4、面塑
山西民間面塑是壹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手工藝品,在民間叫面花,是作為儀禮、歲時等民俗節日中饋贈、祭祀、喜慶、裝飾的信物或標誌,是壹種由風俗習慣久而積澱成的極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
5、旺火
生旺火是中國北方地區的壹種歷史悠久的風俗習慣,主要以山西為主,有說法認為,山西煤炭資源比較豐富,而根據煤炭開發使用的歷史推斷,現代形制的旺火最早可以上溯至漢代,並在古代就已滲透到風俗民情之中,故山西北部地區形成了壹種生旺火的風俗習慣。
在春節除夕和元宵節時進行。家家戶戶院落門前都要用大塊煤炭壘成塔狀,稱之為旺火,以圖吉利,祝賀全年興旺。
百度百科-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