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流行的服裝流行的演變
(壹)20世紀早期——設計師成為指導流行的權威
查爾斯·弗雷德裏克·沃斯的成功對許多設計師來說都是壹個強烈的刺激和啟發,從而引發了壹些設計師的效仿。於是,在巴黎逐漸形成了以上流社會和高級顧客為對象的高級時裝業,法國設計師成為指導流行的權威人物。
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葉,巴黎時裝界人才濟濟,歷史進入壹個由設計師創造流行的新時代。在這個時代,法國設計師在流行浪潮裏始終處於中流砥柱的位置,他們將原來漫長的演化過程轉變成壹種革命性的舉動。同時,科技的進步從不同層面上改變了人類自古以來構築的生活模式和價值觀,為20世紀新的生活方式的到來進行了各種物質和精神準備。對應著社會形態的變革,服裝樣式也處於向現代社會轉變的時期。
1.20世紀初——變革與解放
20世紀的前十年是解放的年代,保羅·普瓦雷廢除緊身衣、美國的吉蔔森女孩風格的出現、運動裝的廣泛流行等,都反映了女性服飾的極大改變。
2.20世紀20年代——新形象
20世紀20年代是壹個革新的年代,擺脫戰前的舊觀念是巴黎高級服裝設計師的新目標,是現代功能性服裝的開始。自由戀愛、有學問、有職業是戰後新女性的理想形象,正如小說描寫的那樣,尋求適宜運動的服裝,短發、齊眉的鐘形女帽、高腰寬松至膝長的套裝成為新的流行趨勢。在巴黎的高級服裝店中,像加布裏埃勒·夏奈爾“可可”(GabrielleChanel“Coco”,1883-1971),瑪德琳·維奧內(MadeleineVionnet,1876-1975)等設計師成為引導當時流行趨勢的先驅。
3.20世紀30年代——復古與新材
20世紀30年代是壹個充滿變動的年代,從世界性的經濟崩盤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法西斯主義的肆虐和無情的經濟大蕭條使這個年代的人們雖然表面看起來平靜無事,但卻隨時都預示著壹場暴風雨的來臨。這種類似於集體麻痹的現象也出現在時裝的流行取向上。人們不再喜歡20世紀20年代那種缺乏女性味道的中性打扮,轉而回頭追求更具女人氣質的穿著。人們在這種典雅的復興風潮中,滿足了對物質的享受和追求,也奠定了這十年的時尚基礎。
好萊塢的興盛,對20世紀30年代服裝的流行產生重要的影響。電影明星的穿著打扮成為人們競相模仿的對象,使得大量的設計師也投入了電影服裝造型設計中,美麗的服裝透過這些動人的女性呈現出來,造成強大的感染力。
20世紀30年代也是服裝新材料開發初露頭角的時代。例如,拉鏈被應用到長筒靴和內衣上,1938年英國服裝所使用的人造絲占服裝材料的10%左右。這個時期具有時代特征的設計師當屬埃爾莎·夏帕瑞麗(ElsaSchiaparelli)。
(二)20世紀中期——成衣的發展以及流行的大眾化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到來,20世紀30年代的奢華風也隨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簡單實用的風格;20世紀40年代,服裝的款式也變得保守起來,有時甚至很難區分男女服裝的差別。
1.20世紀50年代——復興的奢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時裝再次活躍起來。在1947年的巴黎時裝發布會上,克裏斯汀·迪奧(ChristianDior,1905-1957)發表了新作,即刻被命名為“新風貌”(newlook),並由此奠定了20世紀50年代以後世界時裝的流行方向。這時,法國高級時裝迎來了第二次鼎盛時期。巴黎高級時裝店引導著世界服裝發展趨勢的同時,世界各地年輕的壹代也對服裝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
20世紀50年代時開始,人們急著想擺脫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霾,希望擺脫男性般制服的硬朗風格,回歸到女性的溫柔華麗當中。在“新風貌”之後,克裏斯汀·迪奧推出了壹系列令人驚艷的服裝:裙擺擺動如花冠散開的設計,以英文字母A、H、Y為廓型的服飾,構成了那個時代的主要趨勢。此外,他所設計的壹襲優雅高貴的雞尾酒會服(cocktaildress)再度震懾所有人。其特色在於前胸呈“V”字或心形,開領極低,吊帶在肩膀附近,展露胸部和幾乎整個肩部,性感撩人,群擺長及小腿,但又比正式晚禮服稍短。不但適合各個年齡段穿著,且無論出席晚會還是休閑場合,皆相當合適。這身禮服在當時引發了新的革命。在當時,所謂的時尚潮流基本上就是克裏斯汀、迪奧的潮流。雞尾酒會服也成為所有設計師爭相效仿的單品。
2.20世紀60年代——時尚觀念的巨變
進入20世紀60年代,電影、音樂和社會的變革對年青壹代人開始產生影響,大眾消費社會以不可逆轉的姿態到來。由於“年輕風暴”的影響,服裝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年輕人對生活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和主張,對傳統文化不滿、向傳統習俗和傳統審美提出挑戰;20世紀40年代從美國開始的成衣業到了20世紀60年代,隨著時尚人群的變化開始快速發展:服裝設計開始與街頭的流行文化接軌。隨著自主化的呼聲越來越高,出現了壹大批能順應時代要求的年輕設計師。“他們為街頭女性設計她們所希望的新服飾。而不再為特定的婦女設計服裝……他們和披頭士壹樣來自大眾,但裝扮特殊,通常他們的穿著打扮、生活方式以及創作風格都是反體制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設計師當屬瑪麗·匡特(MaryQuant),其設計的“迷妳裙”就具有前衛性與挑戰性,“迷妳”的意義不僅是壹種新款式、新時尚,更是對壹種舊觀念的動搖與革新。高級時裝在1968年的“五月革命”後逐漸退出時尚主流舞臺,成為藝術的象征,取而代之的是高級成衣的蓬勃發展。
3.20世紀70年代——風靡牛舒
20世紀70年代,復雜的社會形勢,使女性更關註現實。人們對以前或優雅奢華、或有激情夢想的時裝形象的熱戀和美麗俊俏的模特們壹起消失了。在獨立面對工作、社會多年後,女人們更喜愛被恭維為:有主見、獨立而務實。而20世紀60年代末,壹系列學生運動、民權運動、政治運動中,其參加者的服飾就是牛仔。數千年來遺留在服飾之中的階級、性別、國界、年代、意識形態、文化背景等,壹切都被牛仔褲沖淡了。20世紀70年代,牛仔褲在時尚之都巴黎被隆重推出,其勢不可擋;到了20世紀80年代則演變成國際範圍的日常服裝。人們對牛仔褲的普遍認同,是自法國大革命以來追求無差別服裝的壹個成果。至此,服裝真正進入大眾化時代。
(三)20世紀後期——現代服裝流行的多元化
進入20世紀八九十年代,全球經濟高速發展,時裝貿易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點。無論是奢華昂貴的高級時裝,還是針對大眾消費者的成衣,都出現極大的需求。女性更廣泛地加入到社會的各種角色中。服裝在款式、材料、品牌等方面越發多元化,成衣業得到空前發展。
1.20世紀80年代——西擴與東行
20世紀80年代,隨著高田賢三(TakadaKenzo)、三宅壹生(IsseyMiyake)、川久保齡(ReiKawakubo)、山本耀司(YohjiYamanwto)等日本設計師被國際時尚界關註,並引起轟動,服裝界又出現了新的視覺。在意識形態的變化及東西方不同思維的碰撞下,服裝風格變得越發多元化,同時受環保概念的影響,服裝越來越寬松;朋克文化成為壹種服裝風格並滲透到高級時裝中;女性形象更為積極,並顯得自信而獨立。20世紀80年代早期,流行服裝打破了男女衣著、發型、化妝的界限,如喬治男孩不男不女的辮子、服飾和化妝風靡壹時。服裝品牌通過雜誌、影視、廣告等媒介越發被大眾廣泛地關註和追捧,不斷刺激著人們的消費欲望。對流行的渴望和消費使部分人變得瘋狂。對知名品牌的各種誘惑使得非法仿制者越來越多,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已經完全失控。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後期,帶肩墊的服裝流行範圍很廣,但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期很快就銷聲匿跡,包括20世紀80年代後期流行的讓人出汗的淡色西裝也是同樣的命運。
2.20世紀90年代——變化多端
到了20世紀90年代,解構主義、後現代風格大行其道,服裝的設計思維不僅體現在款式結構上,而且體現在制作工藝上。設計師們向傳統發起挑戰,壹切似乎都是反其道而行的。20世紀90年代後期,壹度被認為難登大雅之堂的觀念被逐步改變,人們強調追求獨創的個性服裝。街頭服裝盛行以供給狂放不羈的藝術家們。同時,人們也開始關心生態與健康,更青睞面料的環保性與舒適性。另外,服裝業的帶動使模特業也得到空前發展,壹些世界超級模特甚至比好萊塢的明星們在時尚圈裏還耀眼。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到20世紀90年代末,各大頂級品牌開始形成新世紀的格局,隨著LVHM集團進軍時裝界,高級時裝業開始新的發展與繁榮。
(四)21世紀——沒有權威與風格的流行時尚
新世紀,人們進入壹個瞬息萬變的快節奏時代,其特征可以概括為:網絡文化、快餐文化和消費文化。現代社會是壹個物質過剩、信息傳媒發達以及快節奏的社會。以快餐文化為代表的快節奏、高效率生活方式使人們不再有時間、有耐心去看雄篇巨著,聽古典交響樂,而是更喜歡雜誌、漫畫、網絡、麥當勞、卡拉OK等能快速吸收與快速忘記的東西。同時。由於物質的極大豐富使人們置身於壹個消費社會,所有的人都被消費所包圍。所有的設計都是為了刺激消費而設計的,整個社會都在圍繞著消費而運轉。消費社會使流行變得不可能長久,消費者的審美趣味的多樣化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甚至決定著設計,這使得消費文化具有廣泛的包容性以及多元性。而社會的另壹個突出特征是信息傳播業的發達。
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使世界變得如此之,各種文化之間的距離和界限在逐漸淡化;傳播媒介使流行時尚壹日千裏,今日巴黎剛流行的款式,明日就可能在東京的街頭出現,因此款式的更新速度是以往任何時代所不能想象的。
因此,21世紀是服裝風格極端多元化的年代,也可以說是風格丟失的年代。在強烈追求個性之時代,美是多種多樣的,即美沒有壹致的標準:華麗中有繁雜的美,簡約中有單純的美,頹廢中有放任的美,古典中有懷舊的美等。無論是巴黎、東京還是倫敦的設計師,都在努力強調自己的創意設計是獨壹無二的。同時,時尚的追隨者也把“絕不雷同”的願望表達得淋漓盡致。各種時裝經過糅合、搭配、裝飾、復制和顛倒被賦予新的含義——沒有清晰可辨的風格,但卻有著豐富多變的折中與解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