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壹個耽美動漫是?
耽美壹詞最早是出現在日本近代文學中,為反對自然主義文學而呈現的另壹種文學寫作風格:耽美派。耽美派的最初本意是“反發暴露人性的醜惡面為主的自然主義,並想找出官能美、陶醉其中追求文學的意義”。耽美壹詞即是由此而來的。耽美在日文中的發音為TANBI,本義為“唯美、浪漫之意”,如耽美主義就是浪漫主義。耽美,沈溺於美,這個解釋可以使圈外人很快把握住耽美的要義。後來這個詞不知怎麽被日本的漫畫界用於B L(boy's love)漫畫上、結果引伸為代指壹切美形的男性,以及男性與男性之間不涉及繁殖的戀愛感情,最後更發展為男同性戀漫畫的代稱之壹。
耽美的歷史發展
日本人多多少少都會有壹點亡命遺族的氣質,所以就醞釀了壹種文化精髓——“耽美”。燒這個詞不像燒茶,燒茶只是用荔枝核文火輕燒到水溫80C 就OK了,“耽美”卻要焚身於爍石烈焰中直到身心俱為灰燼為止,所以耽美的普遍表現形式是自殺、死亡,最高級表現形式是戀屍與屍戀,比如“耽美”派作家草間彌生在她的《屍臭洋槐》中有這樣的句子:“妻子已經死去壹個月,但正雄遲遲未將屍體送往火葬場,反而每天和妻子交媾著……正雄非常恐懼,總有壹天這屍體會不會腐爛變形?”這種將美推向絕路,在美的絕望中沈溺的方式在日本歷代文人的傳導下幾乎深入人心,所以日本電影也籠罩著壹種濃釅的“耽美”之美。
至於耽美,何以最終演化成BL(boy‘s love)的代名詞,好像應從日本戰後70年代少女漫畫界的變革說起。當時,反主流文化的擡頭迫使其從內容以及思想中尋求變化,推出了以新人為主創力量的別冊,山岸涼子描寫同性戀的《白屋二人世界》這種類似實驗性作品就是在當時推出的。
後來影響比較大的,應該是小學館的竹公惠子所畫的《風與木之詩》她當時與另外兩人,被稱為“HOT”三人組(不是韓國的那個)在73年--75年掀起了少女漫畫的新浪潮,當時的影響力是相當大的`~~至此,表達同性愛的漫畫便開始發展、蔓延,壯大,漸漸成為日本漫畫的壹個分支。
因為,當時漫畫家所畫的關於同性的感情故事大都是相當唯美,浪漫的感性描寫,才與耽美壹詞掛上鉤,後來漸漸的,發展成為其專有名詞。
為什麽會有耽美?
我們很難想象,壹個食不果腹的人會喜歡耽美。從人類進化的角度來說,人之所以有美感是為了生存,美感使人類可以趨利避害,是人類漫長進化道路上的加速劑。當人不再整天為填飽肚子而奔波時,為生存而產生的美感漸漸變成壹個脫離物質利害關系的需求,壹種純粹為美而美的需求,而耽美將這種需求推向了及至。現實中的不完美,更促使壹些人轉而投向虛擬的文字、漫畫世界,在那裏壹切的壹切終於有了完美的可能,而作為壹個耽美作者,終於擁有了創造完美的能力。
耽美和BL(boy's love)
BL就是同性戀嗎?
BL看似同性戀,但並不是同性戀,甚至和圈外人想象的完全相反!BL的主要觀看對象是女性,而絕非男同性戀者。女性愛看美形的男性,沈迷於其中纏綿的感情,完全是出於女性自身的天性,這和男性愛看美女實在沒有什麽區別。
耽美和BL有什麽關系?
BL的確是耽美壹個很重要很主要的流派,很多時候兩者甚至都可以換用。但耽美還包括武俠,玄幻,懸疑推理,近代歷史... 實際上壹切可以給讀者壹種純粹美享受的東西都是耽美的題材。因此BL只是屬於耽美的壹部分。
中國耽美的發展:
耽美漫畫和小說
在中國大陸流傳的最早的耽美作品多為日本耽美漫畫。隨後許多中國作者創作了大量耽美題材的小說。早期的中國耽美小說大部分是同人小說,導致女性耽美愛好者被誤稱為同人女;實際上耽美小說與同人小說之間並不存在必然的聯系。 耽美作品因突出同性戀問題而在中國備受爭議,部分作品主題也包含對“性虐待”或“戀童癖”等非正常性取向的描寫。
耽美漫畫最早應是在91、92年開始進入中國大陸。在此期間的耽美作品大部分都是壹些比較含蓄的內容,其代表作品是CLAMP的命運三部曲——“聖傳”、“東京巴比倫”和“X戰記”。這三部作品以華麗的畫風和曲折、感人的故事情節而風靡壹時。CLAMP作品中的BL始終是非常含蓄的,作品本身並沒有太多的親熱畫面而總是在不經意間讓人發現壹段感情的存在。例如“聖傳”中阿修羅王和帝釋天這兩人的感情糾葛,CLAMP在正傳中始終沒有明確地畫明,而只是在番外篇中以隱晦的畫面淡淡帶過,但這樣的簡單有時反而給人更加深刻的印象。而說起CLAMP的耽美漫畫,大家比較熟悉的恐怕還是“TOKYO BABYLON”和“TB-- X”,其中有壹對耽美組合貫穿了這兩部漫畫,那就是——櫻冢星史郎和皇昴流。他們兩人淒美的故事已經被大家所熟知,賺取了無數同人女的眼淚。
大概到了94年,市面上開始出現了純粹的耽美漫畫。在這裏必須要提到的就是耽美的經典之作--“絕愛”(尾崎南)。稱“絕愛”為耽美的經典之作實不為過,即使很多不是耽美愛好者的人也看過絕愛,其影響力無與倫比。“絕愛”中的兩位主角--南條晃司和泉拓人也毫無疑義地被認為是最為經典的耽美組合之壹。現在許多耽美迷仍然將“絕愛”視為同人小說的壹大素材,相當壹部分的同人都是圍繞“絕愛”而寫的。“絕愛”的故事情節相信大部分人都已經耳熟能詳了,其中南條晃司對泉拓人的那種不顧壹切甚至可以毀滅壹切的狂熱愛情完全不同於TOKYO BABYLON中星史郎和昴流的含蓄之愛,這是它的壹大特點也是賣點。“絕愛”的續集是“BRONZE”(也就是“青銅”),至今已經出了十幾本但還未結束,很多租書店裏都有,有興趣的話可以去弄來看看。其中有壹些H的場面,(H指關於性愛及情色方面的描寫。)另外比較血腥,無法接受者請慎重考慮。
在“絕愛”出現的同時期也出現了許多溫馨的耽美漫畫,比較出名的有“美男子的親密愛人”(葉芝真已),“微熱純愛少年樣”(阿部美幸),“微憂青春日記”(阿部美幸)等作品。這壹類的耽美漫畫情節溫馨感人,H也很純情,主角大都是高中生或白領。不過很多現在已經無法買到或在店裏看到了,需要耐心尋找。這以後幾年,耽美作品就是這樣不冷不熱地存在於各書店的櫃臺中。溫馨類的耽美漫畫壹直在大陸耽美漫畫市場上占有壹席之地,即使後來大陸耽美原創文學作品中有壹部分也是溫馨類的小說,可以說是受到這些漫畫的影響。
從97年開始,耽美小說進入大陸。壹開始因為“絕愛”的緣故,所有的耽美小說都被註以“尾崎南”的作品,壹時難辨真偽,良莠難分。大量的耽美小說使人眼花繚亂。其實很多小說的原作者都是非常著名的。不管怎麽說,從此我們開始接觸除了漫畫外的耽美的另壹種表現形式--小說。耽美小說中值得被稱為經典的作品有許多,如“間之楔”(吉原理惠子)、富士見交響樂團(秋月)等。我們現在能夠看到中文版的優秀作品有“遠離伊甸園”(很多是盜版且還未結束)。“間之楔”和“富士見交響樂團”還未有中文版的書出版,但是這兩部作品都有VCD。
到了99年,大陸耽美發展到達壹個高潮階段。耽美漫畫月刊“耽美季節”(AYA主編)出版。這是第壹本耽美月刊,詳細介紹了耽美漫畫和小說。同時市面上的耽美漫畫也以驚人的數量和速度出版著。很多在這時出版的耽美漫畫都是名家之作,故事情節和畫風都很優秀。(其中有些H度較高)比如“情人總敲三次門”(朝霧夕)、“LOVE MODE”(誌水雪)、“暗黑末裔”(松下容子)等優秀作品。其中男作者的作品要算“快感方程式”(葵二葉紅三葉)和“激愛”(小鷹和麻)最為有名。這些作品很多都是值得壹看的精品。
市面上還有了很多耽美VCD,如“絕愛-BRONZE”、“火宵之月”、“快感方程式”、“網中魚”等,這些VCD畫面精美,聲優的表現也非常棒。但是這些VCD大部分都是盜版所以有些質量不是最佳。另外還有很多耽美動畫的DRAMA CD,不過因為是日文原聲,所以如果沒有日語基礎的話是聽不懂的。
耽美網站
與此同時因為網絡的高速發展,大量的耽美網站應運而生。很多網站都有耽美專欄。這些網站都擁有壹批優秀的國內耽美原創及同人作者。說到這裏就不得不提壹下“同人”,這是讀者為自己喜愛的作品而從新創作的壹種形式,比較多的同人小說都是寫“SLAM DUNK”和“銀河英雄傳”的。(因為這兩部作品以男性角色為主),在上述的網站裏都能看到很多耽美作品。在這些網站裏妳可以發表自己的作品、查閱耽美方面的資料、了解最新的耽美訊息。
耽美網站的出現對於大陸耽美文學的發展是壹大促進。很多耽美愛好者通過這壹渠道發表了自己的作品,其中不乏佳作。尤其大陸耽美文學不同於日本耽美文學之處在於原創作者的作品很多都是以古代中國為背景,更加具有中國傳統文學的韻味,而不是象日本的耽美小說那樣大多數將背景設置在高中校園或是辦公室戀情。另外有壹些具有相當文學功底的作者創作出了偏向意識流的耽美文學,這又不同於著重於故事情節描寫的日本耽美文學。大陸耽美原創作者們並沒有壹味地模仿日本的耽美小說,而是創造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耽美文學。應該說只有到了這個時候,我們才算真正擁有了自己的大陸耽美文化。跨入了21世紀,大陸耽美的發展也將進入壹個新的起點。信息的高速發展和大量優秀耽美作品的出版造就了更多的耽美迷。
專家分析
曾有隨即調查顯示,在被采訪的20名學生中,17人表示知道“耽美”的含義,12名女生稱看過“耽美”漫畫和小說。“裏面的男主角都長得很帥,看男孩兒間談戀愛很有意思。”高壹女生張某稱,“我相信男生之間也有真愛!”“耽美”社團成員漸多已成立網站。 根據國內的出版規定,“耽美”書籍幾乎沒有正規出版的,大部分都是來自臺灣的盜版書或是壹些社團自己制作發行的。目前國內只有壹本經過嚴格審查出版的“耽美”小說。天津青少年的“耽美”書籍,大部分是從小書店或網上購得的。
心理專家指出,這種現象有可能引導青少年潛在的同性戀傾向。“耽美”文化的流傳可能會引發青少年潛在的同性戀取向或好奇心。“從同性戀的成因來說,後天心理因素造成的同性戀占很大壹部分比例,尤其以青少年期間萌發的居多。‘耽美’小說描寫兩個男人之間的感情,同時摻雜了唯美的場景和文字的渲染,很容易使青少年產生好奇心理。”中國教育及社會學們表示,學生喜歡看構圖優美、情節細致的漫畫小說無可厚非。但心智發展還不盡成熟的未成年人長期接觸此類“耽美文學”,對其以後的身心發展必會造成不良影響。
性話題對處於青春期的未成年人本身就有較強的吸引力,而處於禁區的同性戀話題更容易讓他們好奇。由於主流渠道缺失,孩子們就想通過閱讀小說來壹探究竟。 然而,小說中的描寫誇大其詞,甚至美化同性戀。閱讀這些書籍,即便未影響他們的性取向,也容易導致孩子們曲解同性戀,甚至會讓他們覺得這是很時髦、很酷的行為,從而想去模仿。而男性同性戀傳播艾滋病的幾率非常高,因而也非常危險。此外,如果閱讀者本身就具有同性戀傾向,這些誤導信息更有可能讓似懂非懂的他們對自己產生誤解,甚至自暴自棄。因此作為讀者來說要註意把握方向。而其他方也要註意對未成年的學生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