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懸壺濟世"談對醫德的理解
懸壺濟世是指頌譽醫者道者救人於病痛,多用來形容醫者。
首先醫生也是人,也需要養家糊口,病人不能要求醫生無私奉獻;救人如救火,慢不得半分,醫生不能先讓病人交了錢才能救治;病人不能因為醫生沒有治療好就汙蔑醫生的才能,醫生不是神仙;醫生不能利用患者心理弱點謀取不義之財,也不能拿著患者求救的訴求當作資本,隨意制定高昂的治療要價;醫德是不單單是醫生的事。
擴展資料:
“懸壺濟世”的故事:
《後漢書·方術列傳》上記載著壹個奇異的傳說:東漢時有個叫費長房的人。壹日,他在酒樓喝酒解悶,偶見街上有壹賣藥的老翁,懸掛著壹個藥葫蘆兜售丸散膏丹。賣了壹陣,街上行人漸漸散去,老翁就悄悄鉆入了葫蘆之中。
費長房看得真切,斷定這位老翁絕非等閑之輩。他買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見老翁。老翁知他來意,領他壹同鉆入葫蘆中。他睜眼壹看,只見朱欄畫棟,富麗堂皇,奇花異草,宛若仙山瓊閣,別有洞天。後來,費長房隨老翁十余日學的方術,臨行前老翁送他壹根竹杖,騎上如飛。返回故裏時家人都以為他死了,原來已過了十余年。從此,費長房能醫百病,驅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這僅是壹則神話傳說,但卻為行醫者罩上壹層“神秘外衣”。後來,民間的郎中為了紀念這個傳奇式的醫師,就在藥鋪門口掛壹個藥葫蘆作為行醫的標誌。如今,雖然中醫大夫“懸壺”已很少見到,但“懸壺”這壹說法保留了下來。
百度百科-懸壺濟世
人民網-行醫需目中有人 醫改要重塑懸壺濟世 救死扶傷醫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