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對於名著,為何現代人讀不下去呢

對於名著,為何現代人讀不下去呢

“死活讀不下去”的原因各式各樣

“死活讀不下去排行榜”令人瞠目。

這項調查吸引了3000多名讀者的參與,評論互動內容長達125頁,轉發量達到5000多次。

讀者吐槽“死活讀不下去”的原因各式各樣。網友“奇奇猴兒”說,人物太多、名字難記、內容太抽象、文化差異大。壹些網友甚至調侃這些名著是“治療失眠的利器”。

吐槽《紅樓夢》,有讀者抱怨書中人物關系復雜,完全記不清楚,“有強迫癥的我為了厘清復雜的家族關系還畫了壹個表,讀了N多遍都讀不下去”;吐槽《百年孤獨》的,覺得外國人名過分冗長,稍多讀壹點便分不清誰是誰;至於《追憶似水年華》和《尤利西斯》,讀者多是嫌其篇幅太長,建議將其當成“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者必備書”。

當然,也有網友認為,這壹調查沒有考慮內容與受訪者是否相匹配、相對應的問題,3000個樣本不可能代表所有讀書的人。另外,網絡本就是壹個聚集微閱讀者、淺閱讀者和碎片閱讀者的環境,在此環境中的調研對象指向大部頭的嚴肅作品,實則壹個“荒謬的小笑話”。

不少人疾呼榜單“純屬吐槽、看看就好”。然而,壹想到流傳百年的經典名著如今“死活讀不下去”,作家王蒙批評道:“《紅樓夢》都讀不下去是讀書人的恥辱!”

名著與讀者為何多了“隔膜”

人們不禁要問:對於名著,為何現代人讀不下去呢?

有專家指出,讀名著不只是讀書,名著所關懷和弘揚的,是具有永恒性的東西,但這樣的內容其實並不完全被讀者所“待見”,其中的原因也是多層次的。譬如,電子閱讀的興起、閱讀方式的多樣化,“快閱讀”“淺閱讀”“碎片化閱讀”甚至是讀圖之類的快餐文化大行其道,公眾閱讀“去經典化”的傾向愈來愈明顯,傳統名著的地位愈來愈式微。

更重要的是,“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工作幾乎就是生活的全部,很難抽出壹段完整的時間用來閱讀”。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認為,“與以前文化資源的匱乏不同,現在的文化資源十分豐富,人們可以毫不費力地得到各類書籍,選擇的余地也就大了。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書籍,讀者群因此分化了,有人對《紅樓夢》愛不釋手,有人卻讀不下去,這很正常。”

與此同時,也有學者認為,壹些名著與當代讀者的“隔膜”同樣值得關註。比如《西遊記》,以今天的標準來看,敘事手法單調,情節營造重復,在如今“見多識廣”的讀者看來,顯然缺少吸引力。《水滸傳》和《三國演義》,藝術性上雖然可圈可點,但它們所傳達的某些價值觀,帶有明顯的文化局限性,很難引起今天讀者的***鳴,讀不下去也情有可原。

壹些外國名著,則因為語言晦澀、敘事繁雜,再加上高深的哲學意識與不同的時代背景,客觀上也構成了閱讀障礙。像《尤利西斯》就是英國現代小說中帶有實驗性、最具爭議的作品,專業閱讀已很困難,遑論普通讀者的閱讀了。其他如《百年孤獨》《追憶似水年華》等,對普通讀者來說,其繁復與古奧無疑構成了壹道鴻溝。

因此,就連話題的發起者戴學林也表示,雖然這個榜單從壹定程度上折射了淺閱讀的風氣,但也沒必要作過分解讀。閱讀是壹件很私人的事,即使是公認的好作品,讀者也可以勇敢地對其說“不”,延及其他事物亦是如此。這個調查也未必科學,激發思考足矣。

“唯有壹字壹句認真讀下去”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第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12年,18至70周歲國民人均紙質圖書和電子書合計閱讀量為6.74本,盡管這個數字比2011年的5.77本上升了0.97本,但與周邊國家相比,仍有差距。

在壹片喧囂聲中,“全民閱讀立法”列入2013年國家立法工作計劃。專家認為,全民閱讀是壹個系統工程,設立國家級的全民閱讀條例以規範和保障各類閱讀活動非常必要,其法律化意義重大。

然而,壹些關於閱讀的問題,並非立法便可解決。2011年,壹本外國人寫的《低智商社會》就“發現”,在中國,城市裏書店寥寥無幾。而讀書的人,要麽讀商道厚黑,要麽讀成功秘笈,真正手捧名著經典細細咀嚼的,寥若晨星,其景可淒。

不少網友認為,閱讀本身就有娛樂功能,在今天這樣壹個娛樂發達的時代,有人願以閱讀作為消遣就已經不錯了。與之相對的聲音則指出,經典閱讀的意義並不在此,而是事關文化傳承的歷史責任,是壹件必須嚴肅對待的事情。如果今天的人們拒絕閱讀經典,無異於斬斷了歷史傳承、自絕文脈。

這番言辭或過於重了。然而,如何讓時人重新補上經典閱讀這壹課,至少讓經典名著不再“讀不下去”,需另辟路徑。文藝評論家解璽璋建議,讀書人要多讀經典,要有“通古今,達中外,能為世益者”的抱負。至於讀經典之訣竅,“別無他法,唯有壹字壹句認真讀下去”。

也有網友在讀名著壹事上“獻計獻策”:讀《紅樓夢》,可仿魯迅邊看邊繪制壹張“紅樓夢人物關系圖”,以此來作為索引;讀《三國演義》,可直接從第三十七回的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出山讀起,因為這之後的故事每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比較容易理解……

時世喧囂,閱讀貴在靜心,正如《瓦爾登湖》的譯者徐遲在其譯本序中開篇第壹句話中的提醒:“妳也許最好是先把妳的心靜下來,然後再打開這本書,否則妳也許會讀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