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經濟特區的相關信息
特區內外壹體化
2010年5月31日在深圳市政協五屆壹次會議大會發言時,省委常委、市委書記、代市長王榮給大家爆壹個“猛料”:“特區內外壹體化方案已經獲批,國家的批文已經在印刷廠了。”隨後
,場下掌聲壹片。這意味著,在特區建立30周年之際,市民盼望已久的“特區外擴”終於可能成為現實。
雖然王榮書記昨日沒有透露特區內外壹體化方案的具體內容,但人們普遍推測是,特區內外“合二為壹”,二線關的問題不可回避,而且深圳“壹市兩法”的問題也必須完全破解。而在此利好政策下,關外將迎來怎樣的壹場巨變,也是大家所關註的。 關內外壹體化獲批
在昨日上午的大會上,深圳市政協委員、致公黨深圳市委會副主委韋樸就加快推進特區關內外壹體化發言。他表示,30年前,為確保香港平穩過渡,為全國改革開放當好試驗田,深圳通過設關被劃分為兩部分,分別按不同法律和條例進行管理,但這種劃分的負面效應逐漸凸顯,並亟待解決。
“國家的批文已經在印刷廠。”省委常委、市委書記、代市長王榮在回應該項內容時的發言讓現場與會人員驚喜不已。他表示,這是紀念30周年重大政策出臺的內容之壹。王榮同時表示,特區外面積是特區內的四五倍,開發水平、密度、潛力很大,該政策出臺無疑為深圳新壹輪發展拓展了空間。
“但是,真正做到特區內外壹體化,不是壹個文件可以說了算,可以說要若幹年的精力、財力、物力各方面建設。”王榮說。 關內外發展失衡掃描
在致公黨深圳市委員會的提案上有這樣壹組數據:2010年,深圳全市生產總值達8201.23億元,關內與關外生產總值比為“1.2:1”,這意味著關外每平方公裏產值僅相當於關內的21.2%,也就是五分之壹左右。
“關內是歐洲,關外是非洲。”“寧要關內壹張床,不要關外壹套房。”這些話形象地道出了深圳關內和關外的顯著差別。政協委員們表示,長期以來,在深圳人心目中,形成了關內是城區,關外是郊區的概念。在基礎設施、市政配套以及公***服務水平等方面,與特區內差距明顯。 十八年前,壹條東西全長90.2公裏的邊防管理線把深圳“壹分為二”。這條相對於海關的分割線,便被稱為“二線關”。
然而,隨著邊防證檢查撤銷,特區內外壹體化的進程加快,“二線關”已經成為深圳城市發展的障礙。近幾年來,有關二線關議題幾乎成為深圳每年兩會的例行話題。要求撤關的呼聲壹浪高過壹浪。政協委員們認為,由於“二線關”的存在,人為造成壹個城市兩種制度,這在全世界都是罕見的。此外,人為分割的城市二元結構,導致特區內過度開發,特區外開發不足。 關內外二元分割的另外壹個突出表現在於“壹市兩法”問題上。在本次特區內外壹體化方案中,將重點對“壹市兩法”問題進行破解。199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就已授予深圳“特區立法
權”,但特區立法只能在特區內施行,而不能適用於經濟特區之外的寶安、龍崗兩區。長期以來,“壹市兩法”造成特區內外執法標準不壹,給深圳的行政管理、司法以及公民權益保障帶來諸多困擾。 據了解,2009年5月,國務院正式批復《深圳市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盡管該方案中未明確提出“深圳經濟特區擴大到全市”,但中央明確指出相關需要突破的重大事項可專項申報。2008年9月出臺的《深圳市綜合配套改革三年(2009~2011)實施方案》明確了今後三年深圳綜合配套改革的主要內容和任務,重頭戲包括向中央申報特區範圍擴大至全市。
2009年10月,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落實《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新聞發布會上,深圳市常務副市長許勤透露,深圳特區版圖擴大的方案已由省政府提交給國務院。若深圳申報中央的特區擴容獲批,面積將擴大5倍。
而在上周結束的深圳市第五次黨代會上,在新壹屆的市委常委中,周林祥、蔣尊玉分別是來自關外——寶安區、龍崗區的區委書記。相關專家表示,這昭示著特區外將成為深圳下壹輪發展的重點地區,特區內外壹體化的進程必將加快,下壹個特區可能就在關外. 發展關外將“反哺”特區
深圳大學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魏達誌昨日表示,特區內外壹體化有利於深圳經濟、民生、社會等各方面統籌兼顧的發展,而具體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深圳的經濟特區立法權可以覆蓋寶安、龍崗兩個區,使其享受特區內的法規,加速關外兩個區的發展;其次,將兩個區納入特區發展規劃中,對整個深圳的經濟發展具有投資拉動和消費拉動的作用,將‘反哺’特區。”此外,魏教授表示,“特區內外壹體化有利於整個深圳***同進步,邁入後工業化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