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從幼兒開始的STEM教育,學什麽?

從幼兒開始的STEM教育,學什麽?

STEM、STEAM教育正夯,這些由字首湊出來的縮寫,代表著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和數學(mathematics)等學科領域的匯合,是美國教育部提出未來人才培育的重點。

STEM、STEAM教育正夯,這些由字首湊出來的縮寫,代表著 科學(science) 科技(technology) 工程(engineering) 藝術(art) 數學(mathematics) 等學科領域的匯合,是美國教育部提出未來人才培育的重點。

而這個範疇,正好是動手做、做中學、自造(maker)實踐的最佳實踐場域,所以停課媽Sonya讓Ethan從兩歲開始,從他能做的做實驗如混和顏色、小蘇打與醋的交互作用、水在不同溫度的物理現象、植物的毛細作用、水油比重問題,或是離心力等,讓他利用家中廚房就能取得的素材,進行這些安全、易操作且有趣的實驗。

身邊朋友總問:「這麽小的孩子,什麽都不懂,讓他做實驗,他行嗎?」

於是我用影片記錄下來小Ethan動手做實驗的全部過程,在LittleTinker停課教育實驗室上與大家分享,除了自己當作記錄,並更加深入觀察孩子在做實驗中的態度、困惑與手部肌肉的發展外,目的是讓家長看見,小小孩不但能做實驗,而且還做得興味盎然。

這是為什麽呢?雖然Ethan不全然懂得物理或化學的原理,尚不能解釋其背後成因,但兩歲的他,看著因小蘇打與醋的交互作用而自己吹起來的氣球時眼睛發出的光芒,在混和顏色時不厭其煩地壹次又壹次的嘗試。我的觀察告訴我,他在這其中學會太多重要的能力,專註、觀察、嘗試、動手作。他雖然不完全懂得這些現象背後的成因,但是已能在概念上能掌握這些現象的發生有所來由。

他也學會聆聽實驗的做法、嘗試將所聽見的方法化作實際的行為,用力的用他的小眼小手專註的操作,以及試著在笨手笨腳的時候仍保有耐心,並且享受過程。然後我看到他試著說出他的疑惑,試著找尋答案,不斷反思與企圖理解他所見到的現象。

透過實驗,他學到了萬事萬物有其變化的規則,並對這些未知的奧秘充滿期待。

我的觀察並不是只是個案,最新的研究發現學齡前兒童也能夠理解基礎科學和數學概念。美國加州灣區探索博物館兒童創造力中心的新報告指出,壹歲以下的嬰兒即有能力培養與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概念相關的復雜思維技能。研究發現,嬰兒是天生的科學家,原因是嬰兒通過觀察、探索,並和他們自己的環境做實驗,開發出世界如何運作的理論,並透過這種方式不斷學習。

根據我給Ethan做實驗的觀察與反思,我提出五個方法培養孩子的STEM思維技巧,與大家分享:

1. 給孩子「操作型的玩具」: 這些玩具能透過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與手,變成各種東西,如黏土面團可捏,積木可堆疊與重新組合,紙筆可以塗色作畫,或是折紙。我認為這些操作型的玩具也包含任何可以就地取材環保材料,如樹葉和樹枝,砂石和貝殼,用完的瓶罐,包裝的紙箱,卷筒衛生紙的紙軸等,都是非常適合孩子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的玩具,而且更棒的是,這樣的玩具是獨壹無二的。

2.「重復性」的遊戲: 大人可能會覺得壹遍又壹遍地重復動作有點煩,但是孩子非常喜愛,其實重復的活動可以幫助孩子學習許多復雜的概念。就拿把玩具撿起後丟下為例,壹開始孩子可能是不小心把玩具弄掉了,但當他撿起來的時候,他覺得很好玩,又將玩具再丟下壹次,再撿,家長看到這種情況,我猜大部分都會責罵孩子,叫孩子不要破壞玩具並想趁機培養要愛物惜物等觀念。假使這邊落下的玩具是可以丟擲而不會損壞的,我們不妨開始引導孩子思考,為什麽玩具會掉下去?那書本會不會掉下去呢?它們為什麽不會飛上去?如果所有的東西都會掉下去,那又是甚麽原因呢?有沒有甚麽地方不是這樣子的呢?利用生活中的這些情境,在重復性的情況下,可以壹次又壹次的抽絲剝繭,利用探究的態度,幫助孩子們學習復雜的概念,如重力和因果關系。

3.利用「假裝」與「探索」遊戲,鍛煉孩子大腦肌肉: 在餐廳孩子坐不住了,妳又沒帶iPad或玩具,這時候不妨可以和他玩「假裝遊戲」,培養他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到了壹個陌生的環境,孩子害怕縮到媽媽懷裏,這時候可以跟他玩「探索遊戲」,請他當小偵探、警察、或是他喜歡的勇敢地卡通人物,讓孩子們對周圍環境進行探究。

4. 不要急著給答案,養成反問孩子「How/What/Why」的習慣: 孩子最愛問問題,家長不必急著給答案,更別回說:「去問妳爸」、「去問妳媽」或「去問妳老師」,不妨反問他們「如何做」、「是什麽」和「為什麽」等問題。讓妳的小家夥思考並質疑他的經驗。

5. 讓孩子機會表達: 當孩子給妳看壹幅他隨手畫在餐巾紙上的曠世巨作時,大部分的爸媽都想給予鼓勵,說:「好棒喔」、「妳怎麽這麽厲害」,其實這些浮誇的贊美不但虛偽而且沒有效用。不妨試試看這樣說:「妳是怎麽畫得都沒把餐巾紙畫破?」、「是什麽給了妳這個靈感畫這個圖片的呢?」給孩子機會表達,孩子在敘述的過程中,可能就會理解到他是透過控制手部肌肉完成了這件事情,而且也註意到不同材質可承受的力量與吸水性的關系。這些都能有效培養孩子的STEM能力。

所以STEM能力的培養,關鍵在於我們如何與孩子更有意識的和孩子互動,讓每次的互動都有意義。事實上專家建議父母,不要教孩子太多、不要塞滿孩子的行程,相反地,應該專註於於創造體驗的機會,以及利用我們身邊STEAM現象作為學習的內容,那麽,從幼兒開始的STEM教育,就什麽都能學了。

* 本篇文章由 Little Tinker 停課教育實驗室 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本文為合作之嚴選作者觀點,不代表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