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水滲濕藥有哪些 利水滲濕的中藥
性味歸經:甘,淡,平。歸心,脾,腎經。
藥性特點:茯苓味甘,淡,性平,甘補淡滲,性平和緩。既能利水滲濕,又能健脾安神。飯水濕內停及脾虛都常用,亦治心神不安。
功效: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應用:1.小便不利,配豬苓,澤瀉,桂枝;2.水熱互結,邪熱傷陰,小便不利,常配豬苓,澤瀉,可適當加滑石,阿膠。
用法:煎服,10-15f,安神可用朱砂拌染。
註意:陰虛而無濕熱,氣虛滑精,氣虛下陷者慎服。
2 豬苓
性味歸經:甘,淡,平,歸腎,膀胱經。
藥性特點:豬苓甘淡滲濕性質平和,凡水腫濕滯均可使用,其利水滲濕之功略勝於茯苓,但無補益作用,易耗陰液,無濕者不宜使用。
功效:利水滲濕。
應用:1.水濕內停,氣化失常致水腫,腹水,或小便不利,配茯苓,澤瀉, 桂枝;2.水熱互結,邪熱傷陰,小便不利,配茯苓,滑石,阿膠。
用法:煎服,5-15g。
註意:無水濕者忌用。
3 澤瀉
性味歸經:甘,淡,寒。歸膀胱,腎經。
藥性特點:澤瀉甘淡滲濕,性寒瀉熱,入膀胱經,有利水滲濕,瀉熱之功,用於濕邪或濕熱下註膀胱,入腎經,瀉腎中相火,治腎陰虛腰痛,遺精等癥。
功效:利水滲濕,泄熱。
應用:1.膀胱氣化不利,水濕停聚,小便不利,水腫,配桂枝,茯苓,豬苓;若濕熱偏甚,小便灼痛,則配滑石,車前子,甘草;2.水濕停聚,脾運不健而致泄瀉,配伍白術,茯苓等。
用法:煎服,5-10g,
註意:腎虛滑精,無濕熱者禁服。
4 車前草
性味歸經:甘,寒。歸腎,肝,肺經。
藥性特點:車前草甘寒滑利,清降下行,既清腎與膀胱濕熱,利尿通淋,又清肝肺之熱,其利尿通淋較車前子弱,但清熱力強,故肝熱,肺熱,下焦濕熱及熱毒病證常用。
功效:利尿通淋,滲濕止瀉,清肝明目,清肺化痰,清熱解毒。
應用:1.濕熱蘊藉膀胱,小便淋瀝澀疼,配木通,滑石,冬葵子;2.暑濕泄瀉,配辣蓼;3.濕熱黃疸,配蒲公英,茵陳蒿。
用法:煎服,10-20g,鮮品加倍,外用適量。
註意:氣虛不固滑精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