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吶喊>簡介
《魯迅文集——吶喊》 《吶喊》是魯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說的結集,作品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社會生活,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中國舊有制度及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渴望。 這部小說集於1923年8月由新潮出版社推出,集中有《狂人日記》、《藥》、《明天》等十四篇小說,出版後得到很大回響。 在《吶喊》序中,魯迅談到他棄醫從文的經過和目的。他於1898年到南京江南水師學堂肄業,第二年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1902年畢業後即由清政府派赴日本留學,1904年進仙臺的醫學專門學校,1906年中止學醫,回東京準備從事文藝運動。是壹次課堂上看畫片的經歷使他棄醫從文的。他回憶道:‘有壹回,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壹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壹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 據解說,則綁著的是替俄國做了軍事上的偵探,正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眾,而圍著的便是來賞鑒這示眾的盛舉的人們。’他‘便覺得醫學並非壹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壹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魯迅又談到他把《狂人日記》等小說投稿到《新青年》的經過。他曾問辦《新青年》的朋友:‘假如壹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裏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妳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妳倒以為對得起他們麽?’那人答道:‘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妳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於是他便寫了《狂人日記》,此後還陸續推出了另外十余篇。魯迅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叫醒‘鐵屋’中的人,使國人得救。談到《吶喊》的名稱,他說:‘在我自己,本以為現在是已經並非壹個切迫而不能已於言的人了,但或者也還未能忘懷於當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罷,所以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裏奔馳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 至於我的喊聲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顧及的;但既然是吶喊,則當然須聽將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筆,在《藥》的瑜兒的墳上平空添上壹個花環,在《明天》裏也不敘單四嫂子竟沒有做到看見兒子的夢,因為那時的主將是不主張消極的。至於自己,卻也並不願將自以為苦的寂寞,再來傳染給也如我那年輕時候似的正做著好夢的青年。’ 45 回答者: 心跳回憶2005 - 初級魔法師 三級 2006-1-18 20:40 我來評論>>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謝謝 相關內容 ?6?1 魯迅 吶喊內容簡介 73 2009-7-8?6?1 魯迅<吶喊>故事的簡介~急需``!~ 2007-5-2?6?1 魯迅《吶喊》各篇主要人物及各篇中心思想和內容簡介 49 2009-6-23?6?1 關於魯迅《仿徨》《吶喊》裏各篇主要人物及各篇中心思想和內容簡介 21 2007-2-5?6?1 魯迅的《吶喊》在現時代有什麽意義 2009-9-4 更多相關問題>>查看同主題問題: 魯迅 《吶喊》 簡介 其他回答 *** 4 條 小說集《吶喊》 魯迅的小說是中國現代白話小說的奠基之作和經典之作,它以無窮的魅力,風行了大半個世紀,至今不衰。魯迅的許多名作已成為初高中語文課的必修文章,為了幫助廣大同學更好的理解魯迅的小說,本欄目將在五期中向各位同學簡要介紹並評論魯迅三部小說集中的全部作品,這三部小說集就是大家熟悉的《吶喊》、《仿徨》和《故事新編》。在本期中,首先向大家介紹魯迅先生的第壹部小說集《吶喊》。 《吶喊》收入了魯迅先生1918-1922年所作的15部小說。後來作者抽出去壹部歷史小說《不周山》(後更名為《鑄劍》),遂成現在的14部。這些小說反映了五四前後中國社會被壓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慘命運。以下介紹《吶喊》的內容。 在《吶喊》自序中,作者回顧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其中了反應了作者思想發展的過程和從事文藝活動的目的和態度。同時也說明了這些小說的由來和起名的原由。作者從學洋務、學醫、走科學救國之路,到推崇文藝,把文藝做為改變國民精神的武器,表現了他愛國主義思想的發展和求索救國救民道路的精神歷程。本篇對於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理解本集小說的內涵,及意蘊均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在寫作上,本篇自序文筆清新老到,周密流暢,震人心魄又引人入勝,讀之使人欲罷不能。其語言風格充溢著魯迅獨特的個性,具有極強的藝術魅力。 回答者: 張應誌 - 貢士 六級 2006-1-18 20:26 《吶喊》簡介 本書收入魯迅先生1918年至1922年間創作的小說14篇.本書貫穿著充沛的反封建熱情,“慰籍那在寂寞裏奔馳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本書以卓越的藝術語言――嚴格的現實主義形象,巧妙的藝術構思,壹篇又壹篇新形式,揭示了深刻的社會問題,寫出了整整壹個時代。裘沙、王偉君兩位藝術家以畢生經歷用畫筆揭示魯迅的思想體系,以“理解的準確,表現的深刻,藝術的精湛”再現了魯迅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