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制作
制作方法 1.原料處理。取黃豆5公斤,去殼篩凈,洗凈後放進水缸內浸泡,冬天浸泡4~5小時,夏天2.5~3小時。浸泡時間壹定要掌握好,不能過長,否則失去漿頭,做不成豆腐。
將生紅石膏250克(每公斤黃豆用石膏20~30克)放進火中焙燒,這是壹個關鍵工序,石膏的焙燒程度壹定要掌握好(以用錘子輕輕敲碎石膏,看到其剛燒過心即可)。石膏燒得太生,不好用;太熟了不僅做不成豆腐,豆漿還有臭雞屎味。
2.磨豆濾漿。黃豆浸好後,撈出,按每公斤黃豆6公斤水比例磨漿,用袋子(豆腐布縫制成)將磨出的漿液裝好,捏緊袋口,用力將豆漿擠壓出來。豆漿榨完後,可能開袋口,再加水3公斤,拌勻,繼續榨壹次漿。壹般10公斤黃豆出渣15公斤、豆漿60公斤左右。榨漿時,不要讓豆腐渣混進豆漿內。
3.煮漿點漿。把榨出的生漿倒入鍋內煮沸,不必蓋鍋蓋,邊煮邊撇去面上的泡沫。火要大,但不能太猛,防止豆漿沸後溢出。豆漿煮到溫度達90~110℃時即可。溫度不夠或時間太長,都影響豆漿質量。
把燒好的石膏碾成粉末,用清水壹碗(約0.5公斤)調成石膏漿,沖入剛從鍋內舀出的豆漿裏、用勺子輕輕攪勻,數分鐘後,豆漿凝結成豆腐花。
4.制水豆腐。豆腐花凝結約15分鐘內,用勺子輕輕舀進已鋪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它容器)裏,盛滿後,用包布將豆腐花包起,蓋上板,壓10~20分鐘,即成水豆腐。
5.制豆腐幹。將豆腐花舀進木托盆裏,用布包好,蓋上木板,堆上石頭,壓盡水分,即成豆腐幹。壹般10公斤黃豆可制25公斤豆腐幹。
綠色豆腐制作
壹、工藝流程
大豆→挑選→浸泡→磨漿→過濾→煮漿→混合→蹲腦→壓榨成型
↑
菜汁或菜泥少量凝固劑
二、操作要點
1.菜汁添加量 以豆腐的色澤及生產成本為指標,確定菜汁或菜泥的添加量。豆腐的顏色隨添加蔬菜的種類不同而不同,分別為紅、黃、綠等:各種顏色。本文以青菜為例,其成品:豆腐為綠色。每500毫升豆漿加入70毫升—80毫升菜汁,制成的綠色豆腐色彩柔和。以500毫升豆腐添加70或75毫升菜汁為宜。成品豆腐經過蒸煮1小時仍不褪色(50克大豆可得 500毫升豆漿)。
2.凝固劑用量 菜汁可直接作為凝固劑使用,也需添加少量石膏凝固劑。配制1%石膏懸浮液待用,按大豆:水:菜汁:1:9.5:1.5比例,磨漿、煮漿、棍合,依次加入石膏懸浮液,制成豆腐後稱重,測水分,換算成同壹水分含量下的豆腐重。
石膏懸浮液使用量60毫升時,豆腐出品率最高,豆腐品質好。最佳配比為大豆:水:菜汁:石膏懸浮液;1:9.5:1.5:1.2。
3.浸泡與磨制 大豆的浸泡對豆腐出品率影響較。大,浸泡時間隨季節而變化,宜為10-18小時,以大豆表面無皺皮,豆皮不易脫落,浸泡水面無白沫,搓開豆粒見豆瓣表面有塌坑,手指掐之易斷,斷面已浸透無硬心為適度。豆腐出品率隨磨制細度增加而上升。
4.混合 煮漿後,迅速與菜汁混合攪拌,否則豆腐顏色不均勻,有粗糙感。若萊汁經滅菌處理後使用,可延長產品保存期。
5.凝固劑加入法 用沖漿法加入石膏懸浮液,即取壹定量的漿液和石膏懸浮液壹起沖入,使全漿翻騰,豆漿表面呈微粒絮狀並逐漸擴大,蛋白質網絡結構逐步形成豆腐腦狀,此時的溫度在80℃,靜置30分鐘,加壓成型。
6.混合菜豆腐漿 在菜汁中添加少量呈味物(如蒜、生姜、韭菜、大蔥等),制成特殊風味的蔬菜豆腐。如加入少量大蔥汁的青菜豆腐,不但有柔和的綠色光澤,還有誘人的蔥香味。菜汁與蔥汁的配比,可據不同嗜好而變化。這樣,既增加了豆腐的花色品種;又滿足不同口味。
高產高效豆腐制作四法
1、冷水沖漿法 土法制豆腐,壹般每公斤黃豆僅可制2.5公斤左右豆腐。而冷水沖漿法,可使豆子的出腐率提高30%以上。制法:先將燒開的豆漿倒入木桶內,待豆漿冷卻到不燙手時,即刻倒入壹桶冷水(比例為5公斤豆子放10公斤左右冷水),再充分攪拌使溫度冷卻均勻。待5—10分鐘後,往豆漿裏壹次加入壹勺石膏水。加入3次後豆腐即全部生成。
2、添加堿面法 大豆中的不溶性蛋白質壹般占蛋白質總量的30%左右。這些不溶性蛋白質存在於豆漿中,點漿時難以形成豆腐。若在浸泡豆子時,按豆子與堿面500:2的用量加入堿面,便可使部分不溶性蛋白質轉化為可溶性蛋白質。這樣,在點漿時即可凝固成豆腐,使產量提高40%左右。
3、先制油後制豆腐法 先將大豆篩選、洗凈後冷榨兩次,使每100公斤大豆分離出9—10公斤豆油和80多公斤豆餅。然後用豆餅制豆腐。用冷榨豆餅制豆腐不需要磨漿。制法:每10公斤豆餅對水70公斤左右,裝入桶或缸內浸泡8小時左右,攪勻後倒入鍋內,邊加熱邊不停地攪動,防止豆漿糊鍋。豆漿燒開後即可點漿。將石膏水繞漿缸慢慢點入,直到出現豆腐腦為止。其它制作方法與傳統方法相同。此法制成的豆油不僅是優質豆油,其豆腐既高產,又細嫩、潔白、可口。每100公斤大豆可多獲純利30—40元。
4、制作無渣豆腐法 此法制豆腐因不產生豆腐渣,故不需要過濾等設備,因而品味好,成本低,效益高。制法:先將大豆充分清洗、浸泡、去皮後將其凍結。再將其粉碎成糊狀物。然後將糊狀物加熱至100℃,保持3—4分鐘後停止加熱,自然降溫至70—80℃添加大豆重量2%—5%的硫酸鈣,使糊狀物凝固,再輕輕攪碎,除去浮液,放入有孔的型箱中,蓋布、加壓、去水即成。
玉米豆腐的制作
玉米豆腐易於保存,在0℃?2℃之間存放壹周不變質,真空保鮮可存放三個月。玉米豆腐制作方法簡單,是壹個較好的小本致富路子。現將其制作工藝介紹如下:
壹、制作設備及工具:粉碎機、磨漿機或石磨、煮鍋、豆腐箱、水缸、盆、勺等。
二、原料及配方:玉米10千克、可食性雜木灰2.5千克、槐花米10克。
三、工藝要點 :
1.備料:(1)玉米最好選幹凈、新鮮、無雜質、金黃色的,這種玉米制出的豆腐色澤金黃易出售;(2)雜木灰可選壹種能含用的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砍伐後曬幹連枝葉樹幹燃燒後收集的灰,千萬不能用其它草類或葉類燒成的灰,因堿性太重做不成豆腐。同時灰要幹凈,不能摻有石子或沒有燃盡的炭頭等雜物;(3)槐花米是槐樹花蕾曬幹而成的。
2.將玉米破碎成細粒狀。每粒玉米約破碎成4?小粒左右,但不能粉碎成末,最後篩去粉末和玉米表皮。
3.將雜木灰倒入籮筐中,往筐中沖入適量熱水,待濾出的漿水清澈時停止淋水。然後將濾得的灰汁倒入鍋內熬煮2小時左右,待灰汁色深濃醇時即可出鍋晾曬。
4.將破碎玉米倒入水缸中.然後將槐花米後成粉末並同運且的灰汁水壹起倒入水缸中,浸泡4小時左右。
5.將浸泡好的玉米顆粒連同灰汁水放入幹凈無油汙的鐵鍋中預煮.註意三點:(1)灰汁水加入量以壹般至能用木棒或飯勺等物攪動為宜;(2)煮的時間不宜過久,壹般至玉米顆粒稍微膨脹、全部熟透為宜.過熟玉米豆腐是稀的,過生則不成豆腐;(3)勤攪拌,切勿燒鍋。
6.將煮好的熟玉米顆粒帶灰汁水用磨漿機或石磨磨成玉米漿(同制黃豆豆腐壹樣),不能太幹,壹般以能從石磨或磨漿機上流下來為宜。
7.用做蚊賬用的紗布或孔更粗壹些的布類,將玉米漿過濾壹次,目的是再壹次去掉玉米的表皮或其它雜物,濾布太細會減少產量。
8.將濾下的玉米漿倒入幹凈無油汙的鐵鍋內用文火慢慢地熬,壹般熬成糊狀,用飯勺或萊勺裝滿後向下倒,能成片狀就可以了,不能過稀也不能過幹。
9.將熬熟後的玉米糊趁熱倒入已墊壹層白布的木箱中盛起來,控制料漿厚度3.3厘米左右,表面平整,自然冷卻至凝固成型.此時玉米豆腐即成。按此法每公斤玉米可制得成品4公斤以上。
雞蛋豆腐的制作工藝
雞蛋豆腐是以雞蛋、大豆為主要原料,用葡萄糖酸內酯作凝固劑,將漿料直接灌入包裝盒內,通過加溫成型而制成的,是壹種衛生好吃、營養豐富的方便食品。
1.材料與加工設備
(1)原材料、輔材料及配方大豆100kg,雞蛋40kg,葡萄糖酸內酯0.3kg,消泡劑0.2kg,聚乙烯塑料袋、盒等。
(2)加工設備磅秤、不銹鋼容器、榨汁機、分離篩、攪拌器、板式熱交換器、打蛋器、真空灌裝機、蒸煮槽、冷卻槽等。
2.加工流程
大豆→篩選→稱量→浸泡→水洗→磨漿→分離→添加雞蛋→煮漿→點漿→灌裝→加溫→冷卻成型→成品。
3.技術要點
(1)篩選 為了提高加工質量,必須對原料進行篩選,以清除雜物和砂、石等。壹般可以采用機械篩選機、電磁篩選機、風力除塵器、比重去石機等進行篩選。應選擇顆粒整齊、無蟲眼、無黴變的新大豆作原料。
(2)稱量 原料大豆的稱量采用水位計量法或稱重計量法。
(3)浸泡 大豆浸泡要掌握好水量、水溫和浸泡時間。通常大豆吸水量為大豆量的11倍左右,泡豆水要按1kg大豆添加2kg~2.5kg冷水的比例添加。泡豆水的溫度壹般控制在17℃~25℃,水溫過高就要及時換水。泡豆水的pH值要求在6.5以上,若酸度過高,也應及時換水。泡豆時間要根據季節和室溫靈活掌握,冬季需14h~16h,春秋季需12h~14h,夏季需6h~8h。通常1t黃豆加2t水,因此應選用不小於3m3的泡豆容器。泡好的大豆表面光亮,沒有皺皮,有彈性,豆皮也不易脫掉,豆瓣呈乳白色,稍有凹心,容易掐斷。
(4)水洗 浸泡好的大豆要進行水洗,以除去脫離的豆皮和酸性的泡豆水,提高產品質量。
(5)磨漿 將泡好的大豆采用石磨或砂輪磨磨漿,為了使大豆充分釋放蛋白質,應磨2遍。磨第1遍時,邊投料邊加水,磨成較稠的糊狀物。磨漿時的加水量壹般是大豆質量的2倍,不宜過多或過少。大豆磨漿以後不宜停留,要迅速加入適量的50℃熱水稀釋,控制蛋白質的分解和雜菌的繁殖,而且可使蛋白質溶解在水裏,有利於提取。加熱水的同時,還要加入壹定量的消泡劑。方法是:取約占大豆質量0.3%~0.5%的植物油放入容器中,加入50℃~60℃的熱水10kg,攪拌後倒入豆漿中,即可消除豆漿中的泡沫。
(6)分離 磨漿後,進行漿、渣分離。為了充分提取其中的蛋白質,壹般要進行3次分離。第1次分離用80目~100目分離篩,第2次、第3次分離用60目~80目分離篩。每次分離後都要加入50℃左右的熱水沖洗豆渣,使豆漿從豆渣中充分溶解出來,進行下壹次分離。最終豆渣中的蛋白質含量不超過2.5。
(7)添加雞蛋 挑選新鮮的雞蛋,去殼、攪勻,按配方比例加入豆漿中,混合均勻。
(8)煮漿 添加雞蛋後要迅速煮沸,使豆漿的豆腥味和微苦味消失,增加豆香味,為點漿創造必要的前提條件。將過濾好的豆漿倒入鍋裏,蓋好蓋,燒開後再煮2min~3min。註意火不要燒得太猛,且要壹邊加熱壹邊用勺子揚漿,防止糊鍋。若采用板式熱交換器,則加熱速度快,產品質量好。加熱溫度要求為95℃~98℃,保持2min~4min。豆漿經過加熱以後,要冷卻到30℃以下。
(9)點漿 葡萄糖酸內酯在添加前要先加1.5倍的溫水溶解,然後將其迅速加入降溫至30℃的豆漿中,並混勻。葡萄糖酸內酯要隨用隨配,日常保管應註意防潮,否則將會失效。
(10)灌裝 采用灌裝機將混合好的豆漿混合物灌入成品袋(盒)中,並進行真空封裝。
(11)加溫 灌裝好的豆漿采用水浴或者蒸汽加熱,溫度為90℃~95℃,保持15min~20min。
(12)冷卻成型 采用冷水冷卻和自然冷卻,隨著溫度的降低,豆漿即形成細嫩、潔白的豆腐。
雞蛋豆腐質地細膩肥嫩,味道純正,鮮美可口,兼具雞蛋和大豆的雙重營養成分,有望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方便食品。
內脂豆腐制作方法
內脂豆腐以β壹葡萄糖酸內脂為凝固劑,其工藝簡單,質地細膩潔白,保質期長。現介紹制作方法如下:
1.泡豆 選用豆臍(或稱豆眉)色淺、含油量低、粒大皮薄、粒重飽滿、表皮無皺而有光澤的大豆。將大豆洗凈,在春秋季水溫10?C—20?C時,浸泡12小時—18小時;夏季水溫30?C左右;浸泡6小時—8小時(每24小時換水);冬季水溫5?C,浸泡約24小時。水質以純水、軟水為佳。用水量壹般以豆水重量比1:3為好,浸泡好的大豆約為原料幹豆重量的2.2倍。泡好的豆要求豆瓣飽滿,裂開壹小線。但浸泡時間如果過長,會影響出漿率。
2.磨漿 壹般選用能進行漿渣自動分離的磨漿機,粗磨、細磨***2次--3次,盡可能提高大豆蛋白的抽提率。由於不再像用鹵水、石膏作凝固劑生產豆腐那樣還需壓榨成型,所以磨漿過程中加水量的多少就決定了成品內脂豆腐的老嫩。壹般做老豆腐時水與幹豆的比例是3—4:1,做嫩豆腐時水與幹豆的比例是6—10:1。第壹次粗磨時加水量為總加水量的30%,第二次調節磨漿機螺旋進行細磨,加水量為30%,第三次的加水量為40%,盡可能地把豆渣裏面的漿沖洗出來。磨好的渣應手感細膩無顆粒。
3.煮漿,把磨好的漿放在不銹鋼制的煮漿桶裏,用蒸氣將漿煮至60?C-70?C時放人約 0.3%的食用消泡劑,把加熱過程中產生的泡完全消掉為止。然後繼續加熱把漿煮開,漿沸騰後 保持3分鐘—5分鐘把漿煮透。
4.冷卻 把煮好的漿進行冷卻,降溫至 35?C以下。
5.點脂(加凝固劑) 先將β壹葡萄糖酸內脂用少量冷開水溶解。用量:做老豆腐時1千克漿加30克內脂,嫩豆腐 1千克漿加24克—30克內脂。將溶解好的內脂加入已冷卻的豆漿中緩慢調拌均勻即可。
6.成型 將點脂後的漿倒進成型模中,放入凝固槽。在 80?C—85?C之間保溫 20分鐘即為成品。剛成型的豆腐暫不能搖動,應靜置壹段時間讓其目然冷卻。如生產盒裝內脂豆腐,需配備灌裝封口機。
3種特色豆腐的制作
(1)芝麻豆腐 原料:芝麻40g,芝麻油40g,黃豆7kg,水和凝固劑各適量。制作方法:①將黃豆洗凈浸泡24小時後磨成豆漿;②將芝麻炒熟,搗碎後與純芝麻油混勻;③取10kg豆漿與芝麻醬攪拌起來,加入適量的凝固劑,按常規法制成豆腐成品具有獨特香味。
(2)山藥豆腐 原料:山藥4kg,大豆10kg,凝固劑100g,水適量。制作方法:①將大豆洗凈浸脹後磨成漿,過濾;②按7L豆漿加500g山藥糊,40g凝固劑的比例混勻;③將豆漿山藥糊的混合液倒入成型箱,壓出水分,即制成了營養豐富的山藥豆腐。
(3)魔芋豆腐 原料:魔芋粉40g,米粉60g,質量分數為0.03%的磷酸二氫鉀50mL,水600mL,雞蛋1個,氫氧化鈣50mL。制作方法:①將磷酸二氫鉀溶液加入到600mL水中,邊攪拌邊加入10g魔芋粉和60g米粉組成的混合物,放置1.5小時讓其膨脹,然後加入50mL氫氧化鈣懸浮液制成凝膠;②將1個打散的雞蛋加入到凝膠內,混合均勻;③將混合液倒入不銹鋼模具內加蓋,上籠蒸40分鐘,凝固成形後取出,自然冷卻,切成塊即可。
新潮食品脆豆腐的制作
脆豆腐不僅具有普通豆腐的營養成分,而且它的外觀、口感、色澤均優於其他豆制品,其色澤金黃,脆如黃瓜,營養豐富,涼拌、熱炒、燒湯更是風味獨特。脆豆腐的制作要經過以下幾個環節:
壹、老豆腐。老豆腐的制作標準是,水分較少,質地較老,有韌性,持水性好,豆腐塊堅挺而有彈性,這樣的豆腐才適合制脆豆腐。
二、切片。為使切片的速度快,質量好,必須有專用的工具。不能用刀直接切片。切片的專用工具為鋼絲框。具體構造為:用木板制作壹個無底的四方框,框高70厘米、長150厘米、寬100厘米。在鏤空的壹側用細鋼絲,每間隔8毫米,固定壹根,形成壹個鋼絲框。操作時,把豆腐放正,將鋼絲框上的鋼絲對準豆腐, 用手按下去即可把豆腐切成片。 每片的規格為:長10厘米,寬6厘米,厚0.8毫米。
三、幹燥脫水。幹燥脫水可采用烘幹和晾曬兩種方法。烘幹可用散熱器作熱源,圍著房屋置滿暖氣片,室內像養蠶壹樣置上網架,放上豆腐片。曬場應選擇光照好,遠離廁所和畜禽欄的地方。幹燥好的豆腐幹呈醬色,表面有泛油,斷茬處是醬色,無夾生白芯為上品。
四、溫油膨化。大鍋內置入花生油(其他油炸不出金黃色),建議鍋內放油10千克,每次下鍋1千克豆腐幹,最容易操作。
將油燒到140~160℃,投入豆腐幹,用手勺不斷翻動,使豆腐幹受熱均勻,防止彎曲,以免給後面的加工帶來不便,整個過程大約歷時2分鐘。
五、脆化處理。脆化劑選用氫氧化鈉,純品是無色透明的晶體,在生產脆豆腐時,選用食品級氫氧化鈉,片堿。各地化工公司有售。
按照水泥浸泡池或缸的大小,確定用水量,從而確定用堿量。要求浸泡池中的氫氧化鈉重量百分比濃度為0.4%~0.5%。先用少量涼水在臉盆中溶解氫氧化鈉,化開後再倒入水池或缸中攪勻即可。
將瀝凈浮油的膨化豆腐幹入池或缸中浸泡。浸泡時間為:20℃以上時為12小時;20℃以下時,浸泡16~38小時,至豆腐幹變軟發脆,吃飽水分為止。
六、中和漂洗。中和漂洗的作用是定型,進壹步脆化和中和掉多余的氫氧化鈉。中和劑選用食品級醋酸,也可用食醋代替,食醋中大約有4%~10%的醋酸,也可作中和劑使用。
要求配制醋酸液的水溶液濃度為1%~2%,也就是50千克水中放入0.5~1千克醋酸或放入5~10千克食醋。浸泡時間:在20℃時,約2~5小時,在氣溫高或氣溫低時,可酌情縮短或延長浸泡時間。
七、清水漂洗。清水漂洗的設施和脆化設施壹樣,清水漂洗的時間為2~5小時,pH值為7時可結束漂洗。漂洗完的脆豆腐晾幹表面水分後,可包裝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