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車展女車主起訴特斯拉被立案:剎車門求解,行車數據屬於誰?
核心提示
新京報貝殼 財經 : 壹年時間,是否拿到了特斯拉新提供的數據 ?
張女士: 上海車展後,我只拿到了壹份特斯拉提供的行車數據,我認為那份數據不完整,此後沒有拿到新數據。
新京報貝殼 財經 : 為何要起訴?
張女士: 我國法律《民法典》《個人信息數據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都規定個人對於自己的數據有知情權,可以閱讀或復制。因此,我認為特斯拉的行為不合規,我關於行車數據訴訟的主要訴求就是拿到完整的行車數據。
新京報貝殼 財經 : 現在開庭時間還沒有確定?
張女士: 對,剛剛立案。
新京報貝殼 財經 : 妳的生活有什麽改變?
張女士: 有非常大的改變,我和我接觸到的特斯拉車主,我們都越來越專業,本來我們只是普通消費者,買車之前,大家在這方面的認知都不是非常清晰。但現在我們對專業數據都很了解,甚至對法律方面的了解都加強了。
拿到事故發生前的完整原始行車數據,這成了張女士壹年來的念頭。
她口中的“完整”並不局限於時間。此前,在其接連“炮轟”下,特斯拉已經提供事故前30分鐘數據,其中包括車速、制動踏板物理性移動信號等9項參數,行車數據內容多達48頁。
“特斯拉提供給我們的數據,缺少了很多參數。”業內聲音同樣認為,目前數據不足以判斷真相。
這或許是國內第壹起“新能源 汽車 行駛數據糾紛”案件。而 汽車 行車數據歸屬權爭議,也是新能源車飛速發展從而滋生矛盾的壹個縮影。
智能 汽車 新時代,靠硬件來檢驗 汽車 是否剎車失靈的“老辦法”已經行不通,軟件和系統監測技術急需提升。“真相很重要,但真相只是壹方面”,專家看來,由此次特斯拉維權事件引發的行車數據歸屬權問題十分重要。
如今,更值得探討的是,法律法規中提及的數據歸屬權如何落地實施,企業行為是否有監管與問責機制以及現行機制如何跟上飛速發展的智能 汽車 新時代。
與特斯拉對簿公堂
3月初,河南鄭州小雨淅淅瀝瀝。和風漸起,百草吐綠,鄭州開始走出寒冬。
等待近壹年時間,張女士接到了案件獲得受理的短信通知。
前年,外形颯爽又流暢的特斯拉正合張女士心意,她幾乎毫不猶豫地買了車,還在車上貼了像鉆石壹樣的貼標,陽光照射下來閃著光。
到了2021年,她成了特斯拉“剎車門”風暴中心,也背上了“上海車展車頂維權女車主”標簽。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原告車輛的行車數據屬於原告的個人信息,原告有權查閱和復制被告特斯拉持有的原告完整真實的原始行車數據,被告的行為嚴重侵犯原告的合法權益。”訴狀稱。
不過,她認為,剎車踏板位移、電機扭矩等關鍵數據,特斯拉都並未提供。
張女士稱,自己獲悉壹名在同壹家4S店買車的車主發生事故後,特斯拉也提供了數據。對比後發現,特斯拉向兩名車主提供的數據參數並不壹致。
此舉讓其認為,特斯拉實際記錄了事故相關數據,因此有能力,也有義務向車主提供全面的數據。她的主要訴求是要求特斯拉提供完整行車數據。
索要數據也維權
索要行車數據遇阻,正在被更多人經歷。
據其講述,2021年9月其駕駛特斯拉Model S從南通度假後返回上海,街沿準備放下車內朋友和孩子時,已經減速慢行的車輛突然自動提速,並以100公裏/小時的速度往前沖,剎車完全失靈。“我被迫將車開到路上,連續撞了兩輛車才停下”。
她隨後報警,並稱同時通知特斯拉。特斯拉此後回復,許會踩錯了加速踏板,才導致車輛忽然加速,特斯拉不對此進行賠償或退車。此後,她要求特斯拉提供車輛行駛數據,用以判斷或檢測事故原因。
許女士提供的另壹份截圖顯示,該事故負責交警表示,警方無法開具上述證明。
在索要行車數據過程中,也有人反映獲得的內容不足。
2021年12月24日,江蘇常州溧陽壹輛特斯拉墜河,車內兩人受傷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駕駛員踩滿了加速踏板,加速踏板達到了100%,這個情況下為什麽又會出現4次剎車記錄呢?”家屬表示不解。
破解“剎車失靈”與歸屬權爭議
去年,張女士表示收到了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法院寄來的訴前調解意見征詢書。特斯拉要求其賠禮道歉,並賠償名譽權損失500萬。
此前,特斯拉正式起訴千萬粉絲網紅“小剛學長”,訴其侵犯名譽權,也將“特斯拉剎車失靈”事件延續至2022年。
行車數據歸屬權爭議發酵,成為新能源 汽車 普及帶給行業的挑戰之壹。
去年4月,特斯拉承諾,公司將毫無保留地配合監管部門開展深入調查,願意在客戶同意、政府指定或監督的情況下,三方***同見證,在全國範圍內任意有資質的權威檢測機構進行檢測。
對方解釋稱,車輛如果出現剎車失靈,壹般不會是硬件問題,大部分都是軟件問題,可以通過OBD全車電腦檢測來鑒定,讀取發動機和變速箱數據,但特斯拉是通過自己內部傳感器和監控設備獲得數據傳回總部,外界技術手段是做不到的,“甚至連大概(數據)都讀取不出來”。
對方進壹步表示,如果特斯拉願意提供 歷史 數據,比如在高速路上踩了剎車但沒有減速、剎車燈已經亮了但沒有明顯減速,這些數據是有可能側面印證特斯拉可能存在剎車失靈問題的,但這只能讓品牌方提供。
“車企提供了數據,但數據不完整,這樣的情況十分少見”,上海 汽車 零部件檢測實驗室的工程師夢威表示,借著這次契機,如果我們能推動 汽車 產業鏈中數據體系的完善,未來再有類似的事情發生,能有實驗室、處理機構來妥善解決問題,也是這件事的意義。
“特斯拉這件事帶給我們的思考,也在於如何準確判斷壹輛車的行車狀態,壹家車企究竟需要提供怎樣的參數,才能確保車主明晰地了解自己車輛的狀態,這也為此後的消費者作出了參考”,夢威表示。
他稱,就目前得到的數據來看,並不能得出“特斯拉剎車失靈”的結論,但要全面、準確的判斷,確實還需要配合三軸數據、測量加速度、電機扭矩、EDR等各方面數據去判斷,目前的信息尚不足夠。
汪渺表示,隨著技術不斷進步,有關部門應該利用好這次契機,建立專家庫,在監管機構、車主、車企可以獲取專業數據的時候,讓有足夠公信力、足夠權威服眾的專家庫,為大家做壹次公開、公正的還原,無論車主、車企誰對誰錯,大家都能得到正向反饋。
釋疑
車企是否應該提供行車數據?
北方工業大學 汽車 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 汽車 行業分析師張翔稱,行車數據中包括剎車、方向盤轉向等,都是屬於車主行為產生的數據,因此這個數據也應該屬於車主。
根據民法典、網絡安全法等法律規定,特斯拉車輛的行駛數據屬於個人信息的範圍,車主對此享有合法權利。
他介紹說,在認同這些數據屬於個人信息的前提下,《民法典》第1034條規定,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個人信息包括行蹤信息。此外,根據規定,自然人可以依法向信息處理者查閱或者復制其個人信息。
朱巍表示,正是因為《民法典》對此做出了規定,因此車主有權向車企主張權利,獲得自己被收集的個人信息。
值得壹提的是,去年,五部門聯合發布《 汽車 數據安全管理若幹規定(試行)》,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其中指出,“ 汽車 數據處理者處理個人信息,應當告知個人以下事項:查閱、復制其個人信息……的方式和途徑”。
對於車主擔心數據被篡改,朱巍表示,《民法典》也規定稱,信息處理者不得泄露或者篡改其收集、存儲的個人信息。
在朱巍看來,車主們作為主體,無論車輛是否正常行駛,本身就可以向車企索要行車數據,“即使車主沒有發生車禍,只是希望查看自己踩下的剎車數據,也是可以的”。
對於車主們認為自己無法拿到完整行車數據的情況,朱巍建議車主們前往基層法院起訴。
黑匣子能否解決數據之困?
2021年4月,《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進行修改,要求新車配備黑匣子,其中對黑匣子應該記錄的數據做出了規定,這些數據分為A級和B級。其中,A級數據要求自2022年1月1日開始記錄,B級數據要求自2024年1月1日開始記錄。
其中,A級數據包括加速踏板位置、縱向加速度、防抱死制動系統狀態、最大記錄縱向delta-V、達到縱向最大delta-V時間、行車制動狀態、駕駛員安全帶狀態、加速踏板位置等。
B級數據元素包括橫向加速度、制動踏板位置、傾側角速度、轉向角度等。其中制動踏板位置,則被工信部要求自2024年1月1日起需被黑匣子記錄。
至於其用途,張翔稱,如果有車主沒有拿到行車數據,或者認為自己的行車數據不完整,可以自己購買工具,從黑匣子上下載。不過, 汽車 安裝了黑匣子,提取其中的EDR數據也存在壹定難度,比如提取時需要專用數據線等工具,才能將數據提取到電腦中,普通消費者壹般不會花費這麽多錢去購買工具,購買之後,整個讀取過程也有壹定難度。
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2月,新能源 汽車 銷量為33.4 萬輛,同比增長204.4%,當月行業新能源滲透率達22.9%,乘用車新能源滲透率達22.0%。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此前預測,2022年新能源 汽車 滲透率約為22%,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可達到25%左右。
張翔表示,法規政策如今對黑匣子開始重視,其實也是新能源 汽車 、智能 汽車 發展帶來的必然現象。
“隨著輔助駕駛開始普及,很多車的傳感器、決策和執行都與智能零配件息息相關,車輛的剎車與轉動方向盤都會經過車載芯片計算後發出指令,壹旦出現計算錯誤,就十分需要黑匣子來揭露真相”,張翔說。
特斯拉2021年5月發布消息稱,已經在中國建立數據中心,以實現數據存儲本地化,並將陸續增加更多本地數據中心。所有在中國大陸市場銷售車輛所產生的數據,都將存儲在境內。同時,將向車主開放車輛信息查詢平臺。當時特斯拉稱,此項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特斯拉行車數據歸屬爭議大事記(部分)
2021年4月19日
在上海國際車展特斯拉展臺上,張女士站在特斯拉車頂多次大喊“特斯拉剎車失靈”。當日,特斯拉回應稱,對不合理訴求不妥協。
4月20日晚
特斯拉致歉表示要負責到底。目前已經成立專門處理小組,專事專辦,努力在合規合法的情況下,盡全力滿足車主訴求,讓車主滿意。
4月22日
特斯拉提供了此前被質疑“剎車失靈”事故的壹分鐘數據。特斯拉表示,公司咨詢了法律人士,由於數據屬於車主隱私,除非車主自行發布,否則特斯拉不方便再公開更多數據。據特斯拉描述,在車輛發生事故前的30分鐘內,車輛有超過40次踩下制動踏板的記錄。
4月22日
對於此前女車主家屬質疑特斯拉修改、刪除數據的表述,特斯拉表示,車輛數據是車輛網關讀取車內各部件信號並以加密形式存儲。存儲後的數據采用加密技術記錄,無法直接讀取、修改、刪除相關數據。在出現產品質量糾紛時,特斯拉會依法提供真實、完整的車輛數據。
5月
6月3日
張女士表示,自己最主要的訴求,是得到車輛事故發生前的完整原始行車數據。在起訴特斯拉名譽權後,她會就特斯拉提供完整數據的訴求繼續進行起訴。
7月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五部門聯合發布《 汽車 數據安全管理若幹規定(試行)》,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其中指出, 汽車 數據處理者處理個人信息,應當告知個人以下事項:查閱、復制其個人信息……的方式和途徑。
9月27日
2022年3月12日
張女士起訴特斯拉行車數據案件獲得河南省安陽市北關區人民法院受理,隨後立案,案由為個人信息保護糾紛。
訴狀稱,請求判令被告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向原告本人提供完整真實的原始行車數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原告車輛的行車數據屬於原告的個人信息,原告有權查閱和復制被告特斯拉持有的原告完整真實的原始行車數據,被告的行為嚴重侵犯原告的合法權益”,訴狀中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