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三觀與認知
每個成年人都有自己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簡稱“三觀”。三觀的形成決定因素包括認知能力。反過來,三觀對認知能力又具有重要影響。認知能力的差距與遺傳、環境、以及社會經驗和知識的積累相關。高手根據自己的需要制定書單,有目的性的學習,壹般人看書很隨性,拿到什麽看什麽。閱讀的心智會刷新我們的認知,也可以大大的提升我們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看看下面案例,對壹件事情,不同的人,認知的差異。
壹位老軍人仰頭,充滿自豪的說:知道這飛機是從哪兒起飛的嗎?就是在最近的那個機場。
那個機場,是我們修的。
嘩,眾人瞪大眼睛:這是個大項目,賺了多少錢?
老軍人笑了:賺個毛線錢,這是老早時候的事了。那年月國家窮,我們當兵的,都懷壹腔熱血,矢誌無私奉獻。所以那個機場,完全是我們軍人義務勞動修建的,壹分錢也沒有。而且是自願出工,自帶工具。正因為我們軍人的無私付出,才有了千千萬萬的機場與公路,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雖然我們沒有賺到錢,但這恰是我們的榮光與驕傲。
大家肅然起敬,紛紛鼓掌。
老軍人羞澀的向大家敬禮,起身離開。
老軍人走了,現場有個商人說話了:
我對於軍人,是打心眼裏尊敬的。只是感覺這事不完全對。
大家問:哪些地方不對?
商人說 :這事怎麽說呢,什麽叫國家窮啊?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再窮的國家,也比個人富吧?就算是當時沒錢,事後也應該彌補吧?我也不是對義務勞動有看法,但是作為壹個國家而言,最重要不過的,莫過於規則,規則莫大於公平。國家正常的運行,不能總是要求別人單方面的付出奉獻,而應該建立在公平交易、良性循環的基礎上。
商人離開後,壹個道德學家起身說話:
剛才那個商人說的,不完全對。
我不是反對公平,也不是不支持規則。而是從社會總體的角度上來看,壹個社會不能走入狹隘的交易誤區。如果凡事都以冰冷的金錢來衡量,這世上還能剩下多少溫暖?如果軍人的無私付出,都得不到腦滿腸肥的商人壹句公正的評價,這意味著何等的傷害?如果無私奉獻都換不來應有的尊敬,這個世界,又會變得多麽的寒冷?
道德學家很謙和的站起,向大家致意退場。
道德學家走了,壹個經濟學者走了出來:
剛才那位道德學家說的,我很贊同。
從經濟學的角度上來說,壹個機場從動工到修建完成,就創造出了財富的增加值,財富總量加大,國家所發行的貨幣,也相應的增加。
這增加的貨幣量,就有軍人們義務修建的機場。
可是軍人並沒有拿到錢,事後也沒有補償。
那麽問題來了:這錢誰拿去了?
經濟學者說完,眾人驚愕片刻,突然壹起鼓掌。
經濟學家招手致意,退場離開。
經濟學家走後,又壹個社會心理學家走出來:
剛才那位學人的講話,我很贊同,很受啟發。
但是,人類社會的構成,非止經濟這壹個維度。
很多事情,是很難交易化的。
價值是主觀的,價格是估算的。如果凡事交易化,帶來的結果,是合作者各自高估自己的貢獻。是以有些家庭,恩愛夫妻成為怨偶,就是因為雙方過於高估自己的付出。是以有些朋友,反目成為仇人,就是高估了自己在友情中的價值與作用。是以許多團隊糾紛不斷,就因為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感覺自己吃虧了。
因為這個報酬無法從龐大的經濟總量中細篩出來,軍人的付出如輸入社會肌體的鮮血,融入到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裏。新建機場增發的那筆錢,匯入到貨幣總量之中,出現在我們每個人的錢包裏。
現場寂靜片刻,旋即爆發出熱烈掌聲。
大師脫帽致意,退場。
社會心理學大師退場,系統學家走出來:
壹個社會,猶如壹個完整的有機體,必須要有序良性的運行。
正如人的身體,內有心肝脾腎肺,外有口眼耳鼻舌。每個器官各司其職,但同時也都在消耗人體組織的能量。是以任何壹個器官,必須要大小適度。小了固然不好,但如果太大,就會對其它器官造成擠壓,反而妨礙人體健康。
但義務勞動之所以贏得尊重,就因為它與人體中的肝臟壹樣,被局限於有益的範圍裏。如果這個範圍過大,正常的商業行為就會無端遭受指責。合法的交易,因而承受巨大道德壓力。所以商人第壹個站出來說話,因為他感受到了強烈的心理不適。這在如同人體肝臟過大,擠壓到了其它器官。
我們這個社會需要軍人,也需要商人。需要道德學家,也需要經濟學者,同樣需要社會心理學家。這就好比人體的五臟,大家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相互尊重,相互扶助,這個社會才會越來越好。
系統學家走了,壹位認知學家走出來:
軍人義務修建機場,是個事實。
這個事實構成了當事人生命的記憶,因此他引以為豪。
然後我們聽到了商人的情緒,接下來聽到了道德學家的立場。此二者相互對立,並因對方存在而存在。
然後我們見到了事件的經濟維度,並引出了事件的社會心理維度。此二者仍是個對立體,構成新的認知層級。
由此我們知道,當我們面對壹件事情時,第壹反應是本能,第二反應是情緒,第三反應是立場,第四反應是利益,第五反應是兼顧他人的社會心理。第六反應,是認識到前五步並無高低優劣之別,而是壹個完整認知的五個組成。
社會問題的討論,也是如此。
當出現社會問題的討論之時,妳會清晰的看到五個層級:本能層、情緒層、立場層、利益層及社會心理層。
很少有人能夠觀察到系統認知層,除非妳處於更高認知層級。
下愚莫揣上智,處於本能階段的人,因其視野閉塞,會以為所有人都在這個層級。會震驚於不同觀點的出現,認為對方腦子有病。
處於情緒層的人,蔑視只有本能的人,卻不知道自己泥陷激烈的情緒。
處於立場層的,憂心忡忡,承受著隱惡揚善的焦慮。
處於利益層級的人,面對大量的本能公眾、情緒公眾及立場公眾,有種眾人皆蠢我獨明智的飄然感,卻不知自己陷入專業偏執。
處於社會心理認知層的,格局放得開,眼光看得遠,卻未意識到自己雖然看到了全局,但並未跳出全局。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遠大誌向和偉大理想,在認知和三觀之上,肯定會存在著不同。如果想要達到統壹,那就要兩個人都產生***鳴的節點,否則根本就是癡人說夢。他是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誌向同時也有不同的高度,不要想著他壹定能夠懂妳,因為這世上能懂妳的人很少,而且大部分人和事、物都是需要時間來驗證的。
如果想要讓壹個人來認同妳,和妳站在壹起。那妳就沒有必要和不同層次的人去爭辯。因為爭的多了,人會煩。爭的激烈,會導致感情產生隔膜。理解妳的人,妳略微表達壹下自己,他就明白了;不理解妳的人,妳磨破了嘴皮子,他依舊不把妳當回事兒。道不同不相與謀,路不同不必同行。
妳可知,蒼鷹眷戀的是高空,麻雀喜歡的是枝頭,當妳和麻雀說:天空多麽遼闊時,它卻卻和妳說:枝頭上是多麽的安逸。雞同鴨講,爭也白爭!對牛彈琴,彈也白彈。答非所問,有意義去爭辯嗎?
如同坐井觀天的青蛙,他從內心就不願意從他的狹窄的世界走出來,妳和他說外界是多麽的美好他都會當成欺騙,認為妳講的都是天方夜譚。不同的世界,妳和他爭什麽呢?沒有任何意義可言。即便爭過他,反而被人笑話,和“傻瓜”論短長,贏了又有什麽意義呢?
正所謂層次不同,不用爭,不用盲目求誰的贊同,他不懂妳,說再多也是白搭,與其和他爭長論短,不如轉身各自為安。人與太之間,想要長久相處,想要獲得認同,我們能做的不是爭,而是讓。
讓,彰顯的是壹個人的心胸,體現的是壹個人所擁有的氣度和胸懷。讓壹步海闊天空,退壹步雲淡風輕!這個世界,誰也不用迎合誰,誰也不用討好誰,兩個人,三觀壹致才能走到壹起,並且走得長遠,三觀不合,爭論再多也不會同路。
其實有的時候,妳的也不壹定是對的,他的也不壹定是錯的。只是妳們的生存環境不壹樣,妳們從小到大走過的路不壹樣。何必相爭?不壹樣的人,擁有不壹樣的心,對壹件事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不同。不要總是想著爭,也無需強求對方的認同。
他怎麽想是他的事,做不到理解咱,咱也不去較真。懂妳的人,自會把妳善待,不懂妳的,不必和他多言!想成為什麽樣的人,就付出多少的努力!想擁有什麽樣的圈子,就先要提升自己!
妳心中的目標就是妳的整個世界,妳的世界就是妳的全部人生!不要總想著爭,多多成就妳自己,當妳能夠充分認識到自己,不斷成就自己,妳定會遇到更多懂得妳、理解妳的人。
這個世上,不同的人走不同的路,不同的心有不同的天空,不被理解的時候,不要氣餒,問心無愧就好,坦坦蕩蕩就行。
請妳永遠不要和那些認知層次不同的人去爭辯!擠不進去的圈子也不用強行融入。如果他人的話不堪入耳,就不去聽;他人的事妳看不慣,那就不去看。何必自尋煩惱?
人生太短,要經歷的人,事,物太多,不要總是讓自己在痛苦中掙紮。記得人心不同,多些換位思考和相互體諒彼此用包容之誠心去贏得人心,用快樂之態度去裝點人生!? 只有如此,我們的人生才會有價值和意義而言,否則壹切的努力就如同竹籃打水壹場空,何必去在意那些與妳無關的人和事兒呢?
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好的證明!
如果解決好以上思想問題,就能順利達到彼此溝通的目的了。
附:認知的九個層級
第壹層級,最底端,只知好惡
這是嬰兒時態的人類,餓了就吃,不分場合,撐了就拉,不分地點。
這也是極端情緒化的壹族,認知不足的困擾,讓他們總是陷入到窘態,卻找不到解決的辦法。
比如說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有個大風廠職工王文革,他是個受害者,股權被貪官和奸商合夥弄走了,因此而陷入狂怒,拿刀架在老幹部陳巖石的脖子上,結果,王文革同誌和貪官們壹起入獄。
現實中有許多這樣的人,壹生也走不出自己的情緒,所謂維權,多不過是孤註壹擲的情緒渲泄。
2
第二層級,默守成規
寧向東教授引導的孩子,就是處於這個認知層級上,這孩子根本就不明白,書本上的東西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妳的見識與認知。
之所以爹媽送妳出國,不是讓妳讀書,而是讓妳成人!
是讓妳認識普遍的人性,普遍的社會規律,並於不同社會的差異性中獲得更具價值性的認知。
3
第三層級,認識到規矩的局限性
最守規矩的孩子,也是學校裏最省心、懂事、聽話的孩子,但這類孩子進入社會,多半會遭遇挫折失敗。
因為這類孩子只是因為恐懼而不敢亂說亂動,等到妳知道許多所謂的規矩,不過是成年社會出於省心而承襲的慣性,才能從恐懼中走出來。
從這裏,有條隱秘的貧富分界線,過於情緒化的人,默守陳規的人,滿心恐懼的人,都會感受到極大的生存壓力,必須繼續上行,才能突破。
4
第四層級,明是非,知大體
學習規矩,乖巧聽話,這是對幼兒的要求。
到了少年時代,孩子們的行動能力提升,就要明是非,知道有些事不能做,有些話不能說,就是遵奉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哪怕這個價值觀完全不對路子,但卻是維系社會運轉的唯壹體系。
所以這是個血性方剛,努力向世界證明自我的過程,但如果不能超越這個階段,就無法突破自我。
5
第五層級,認識到是非的局限性
這個階段的人,知道了人類社會是發展變化的,有些看似牢不可破的金科玉律,會隨著歷史的發展而變得落伍淘汰。
這時候的人開始思考,開始行動,開始接受壹個不確定的世界。
從此不再固執,不再執拗,知道了每個人眼裏的世界不同,知道每個人的認知與價值體系完全不同,從此變得溫和起來,不發脾氣不鬧情緒,生存處境開始改變。
6
第六層級,認識到現實資源的有限性
什麽叫現實資源的有限性?就好比我小時,在鄉村裏分紅薯,紅薯的數量有限,妳多拿走壹個,我這邊就少了壹個。
無論這些紅薯怎麽分配,都是絕對的不公平,按人口分,家裏壯勞力多的人不幹。
按勞動貢獻來分,貧弱之家就有可能被餓到,人類社會的壹切憤怒、沖突、怨氣與對抗,都來源於資源的匱乏。
現代社會最匱乏的是註意力資源,權力與能力爭奪稀缺的社會註意力,帶給更多人極大的困擾。
在這裏,有條不可見的生存線,處於這個層級的人士,是具有著壹定生存能力的人。
在窮寒國度他們能夠存活,在發達國家他們構成中產,在咱們這旯旮,他們是背負著沈重壓力的社會中堅,吃飯不愁,錢也不缺。
就是心裏總是七上八下,因為他們處於中間狀態,心如飄萍,無根可依,那就繼續往前走好啦。
7
第七層級,認識到人的發展性
什麽叫人的發展性?就是妳的選擇和努力,可以改變妳的環境與命運,比如說20年前的馬雲,那叫壹個淒慘。
他到處求職找工作,和朋友壹起報考警校,去了5個人,考取4個,只有馬雲沒考取。
聽說肯德基是個人就要,再和朋友們去肯德基應聘,去了23個人,肯德基收下22個,就是不要馬雲。
最後逼得馬雲自己開公司拉業務,結果,現在網上還瘋傳他拉業務時被人貶斥的視頻。
再比如說範雨素,她的家境貧寒,12歲獨闖海南,終未能改變命運之分毫。
但她從未放棄夢想,壹邊帶女兒北京務工,壹邊學習寫作,終至在44歲時迅速火爆。
還有更多的人,仍然在默默無聞的努力,他們不會再是馬雲,甚至未必會成為範雨素。
但,當她們走過漫長的人生路,回頭再看,就會發現人生處境,已經大為改觀。
所以這是壹條經濟自由線,明察趨勢,敢於行動的人,總會遇到他們特有的機會。
我們的攔江書院有很多這樣奇怪的人士,他們改善自我認知,通過自己的選擇和努力,走出命運的低谷,獲得展望未來的更好機會。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率先出場的是京城小官趙德漢,他家裏藏著兩個億,可是卻哭著說:我好好窮耶,真的窮怕了。
另壹個反角祁同偉,也是窮鄉僻壤出來的鳳凰男,做了省公安廳廳長後,鄉人絡繹不絕求助。
結果遭人羞辱:妳是不是想把妳們村兒的那條野狗,弄到公安廳做警犬?
這兩個角色,都是靠了權力成就,自身認知並沒有跟上。
結果壹個是有錢不敢花,另壹個是有權不會用,易經稱之為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因此他們才會落入到人性的陷阱,淪為劇中的反角。
8
第八層級,是認識到萬古不變的人性與社會規律
認識人性,說透了就是認識自己,就是認識到自己心中的糾結與殘缺,就是認識到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苦傷。
認識到人在社會上的表現,充滿了無盡的矛盾與困惑,認識到人之幼年的缺憾,會構成他終生走不出的陷阱。
這時候妳對人再也不會有恨意,不會有怨言,因為妳知道眾生皆苦,終不過是庸人自擾。
9
第九層級,認識到人生的至高意義與價值
沖出人性的迷障,就得以機緣問鼎於智慧極峰,此時心境澄明,無苦無憂,洞穿了這個世界的本原,獲知了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這是人類認知的又壹個新起點,快樂無邊的心靈自由,與以慈悲為感召的精神境界。
我們的認知就是這樣,從漏鬥的底端壹步步向上攀行,每行進壹步,都會有豁然開朗的通達感,每上升壹層,都會獲得無盡的心靈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