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年間國庫失竊案,庫兵“谷道藏銀、茶壺帶銀”是如何做到的?
這並不算什麽奇怪現象,而是名副其實的監守自盜,這就是著名的道光年間國庫失竊案,奇怪的是這些庫兵偷銀子的手段,且聽羽評郡主細細道來。其實早在嘉慶年間,國庫的查庫機制就已經成為壹種擺設,很多賬目都是假賬,實際上國庫裏的銀兩早已經虧空或者被盜走,根據歷史記載,道光年間的國庫失竊案***計925萬兩白銀被盜走,這種數目明眼人壹看便知。
都說千防萬防家賊難防,國庫就是如此,偌大的國庫丟失近千萬銀兩,除了是庫兵所盜還能是誰?庫兵盜銀的手段可謂是花樣百出,在此我們先了解下庫兵制度,首先庫兵必須身強體壯,有足夠的力量,再就是這些庫兵在進入國庫搬放銀兩時必須壹絲不掛,入庫後有準備好的服裝,待銀兩搬放完之後,他們再脫去衣服,到大堂接受檢查。雙臂張開,雙腿微微蹲下,還要張開嘴巴學動物叫,防止有所夾帶,奇怪的現象就在於此,這樣看來,似乎庫兵根本就沒有可以盜銀的條件,這讓道光皇帝很是驚訝和氣憤,後來案子查清才知道庫兵的盜銀手段。
谷道藏銀這樣盜銀的方法恐怕是聞所未聞,簡單來說就是將銀子放入肛門,據說當時還有松骨藥,壹次可以放進去足足80兩白銀,能夠讓庫兵忍受兩刻鐘,也就是說半個小時不會出現不適癥狀。但是這也是要經過訓練的,這些庫兵先是用鵪鶉蛋,之後再是雞鴨蛋,最後才是銀錠,經過長時間的練習,日積夜累,盜出來的銀兩自然多。
茶壺帶銀這些庫兵因為有時候長時間搬放銀兩,壹般都會自帶茶壺,尤其是在冬天,庫兵將茶壺裝水,之後將銀錠放進茶壺,把茶壺放在外面,寒冷的天氣,還沒等他們搬完,茶壺中的水就連銀錠壹起凍住,到大堂檢查的時候,檢查的人將茶壺往外倒,因為水被凍住,自然是倒不出來,也聽不出有異響。
獼猴盜銀這簡直就是奇招,真是為了盜銀不擇手段,庫兵馴養幾只獼猴,為什麽馴養獼猴而不是其他動物,主要是獼猴喜歡模仿人,再者就是靈活。庫兵經常當著獼猴偷銀兩,但是後來發現獼猴這樣盜取銀兩成效不大。所以就開始教獼猴吸食鴉片,庫兵再去偷銀兩前去換鴉片,獼猴的煙癮來了之後就自覺的去盜銀,而這些庫兵也是睜壹只眼閉壹只眼。
清朝道光年間國庫失竊案就是這樣發生的,不過看到這裏很多人還是費解,即使是盜銀,也是個別,又怎麽會少了整整925萬兩之多!其實這就涉及了壹些貪官汙吏,以及當時清朝官制,道光年間很多官職都是可以通過銀子購買的,所以有的官員就將目光瞄準了國庫。他們開始養壹些小孩,開始訓練盜銀的手段,之後再出錢買庫兵壹職,也就是說,庫兵多是壹丘之貉,即使互相看見盜銀也不會揭發,因為他們很可能是為某個官員做事,這就是說為什麽看見庫兵盜銀也無動於衷的原因。
後來也是因為庫丁張誠保之兄張亨智想為其子張利鴻報捐知州壹事,越鬧越大,最後引發的國庫失竊案,道光皇帝得知後,龍顏大怒,據記載,道光皇帝非常節儉,可以說節儉到連壹個雞蛋都不舍得吃。
所以他在徹查之後,怒火中燒,因為經手的庫兵實在太多,遂下令將所有經手以及驗看的庫兵全部處斬,家兒老小全部發配邊疆,即使是已經離職的庫兵依然要受到懲罰,對320多名官員進行庫銀追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