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棄用英特爾芯片
新陸精密超九成收入來源於蘋果產業鏈,業績依賴程度相當嚴重,公司雖然自稱是蘋果公司及其產業鏈的“核心供應商”,但其卻並非“核心零部件的供應商”,2021年有30余家國內供應商被踢出蘋果產業鏈,而新陸精密也存在被替換風險,壹旦失去蘋果這位大客戶,新陸精密前途難料。
1月6日,“果鏈”成員蘇州新大陸精密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陸精密”)發布招股書,其擬於上交所主板上市,保薦機構為民生證券。
《紅周刊》在梳理其招股書時發現,新陸精密超九成收入來源於蘋果產業鏈訂單,存在重度依賴蘋果產業鏈的問題。在過度依賴之下,公司業績難免受到影響,2019年就因受到“果鏈”需求下降影響,業績大幅下滑;此外,由於全線業務幾乎全為蘋果“量身打造”,導致其議價能力偏弱,毛利率並不穩定。
值得壹提的是,2021年,國內諸多供應商被踢出蘋果產業鏈,新陸精密產品並非蘋果核心產品,因此存在不小風險,除此之外,其“賴以為生”的主要產品鍵帽也疑似存在質量問題。多重風險“傍身”之下,公司發展前景堪憂。
嚴重依賴蘋果產業鏈
背後存在巨大風險
新陸精密專註於精密機加工、精密註塑和自動化領域,主要產品為鍵帽生產治具整體解決方案,是蘋果公司及其產業鏈廠商鍵帽生產治具的供應商。
據招股書披露,自2015年以來,新陸精密的鍵帽生產治具整體解決方案便服務於蘋果公司全系列Macbook鍵盤、妙控鍵盤和鍵盤式智能雙面夾的鍵帽生產。
根據財務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新陸精密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66億元、1.21億元、2.4億元和1.06億元,其中,2019年和2020年的營收增幅分別為-27.06%、98.42%;同期,其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74億元、0.46億元、1.08億元和0.41億元,其中,2019年和2020年扣非歸母凈利增幅分別為-37.55%、132.64%。由上述數據中可以看出,新陸精密的營收和凈利潤波動較大,2019年營收同比下滑近三成,扣非凈利潤則同比下滑近四成。
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來看,報告期內,新陸精密的產品最終應用於蘋果公司形成的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9.39%、92.17%、95.93%和88.90%,也就是說,新陸精密九成收入都與蘋果公司相關,其存在嚴重依賴蘋果產業鏈的問題。
眾多周知,蘋果公司的終端產品在技術水平和質量標準方面壹直都是行業標桿,其選擇供應商的門檻較高,壹般會對供應商的產品質量、售前售後服務、生產工藝、產品精密度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和考核,因此,成為“果鏈”成員意味著機會與風險並存。
壹方面,能夠通過蘋果公司的評估和審核,本身是對企業自身能力的認可,但從另壹方面來講,對於業務較為單壹的企業而言,這也意味著企業需“孤註壹擲”,將“註”押在同壹客戶身上,其中風險可想而知。尤其像新陸精密這種九成營收均來自於蘋果產業鏈的公司,幾乎“ALL IN”全部身家於蘋果公司,這對於企業議價能力和抗風險能力都有極大影響。
事實上,從新陸精密的毛利率上就不難瞥出壹些端倪。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63.20%、61.37%、65.13%和57.70%,整體來看,存在波動,便是由於精密工裝治具業務銷量的變化引起的。
據公司在招股書給出的解釋,2019年該業務銷量大幅減少77.82%,相關車間生產規模效應降低,單位產品分攤的固定成本較多,致毛利率出現下滑;2020年毛利率出現好轉是由於該項業務銷量回升,相關車間的生產規模效應和生產效率恢復,毛利率提升。
由此來看,新陸精密已經形成被蘋果公司“牽著鼻子走”的局面,再考慮到未來原材料價格出現大幅波動的可能,議價能力偏弱的新陸精密,毛利率恐怕很難維持穩定。
不僅如此,如若未來蘋果公司及其產業鏈廠商調整采購策略,或者在產品外觀設計和功能特性方面做出改變,公司不能及時作出研發和生產調整,都會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此外,由於其主營產品並非蘋果核心零部件,因此不排除存在被踢出蘋果產業鏈的風險,屆時公司全線業務都將面臨重大調整,而其如果成功上市,二級市場投資者的經濟利益也很難得到保障。
“戴維斯雙殺”之下
業務風險猶存
值得註意的是,近年來,在芯片短缺的背景下,蘋果的供應鏈危機持續發酵,並且由於2021年“限電”等政策影響,相關蘋果供應廠商也曾短期停工,導致了零部件交貨時間的延遲。此後,由於中美貿易摩擦,相關公司存在被列入實體“清單”的可能性,因此,這些公司估值也遭遇了下殺。
危機傳導至產業鏈後,壹眾A股“果鏈”公司也隨之出現了業績危機,其中被稱為“果鏈三巨頭”的立訊精密、藍思 科技 、歌爾股份便出現業績不佳,股價大跌的情況。
由於成長不及預期,“果鏈”便遭遇了來自估值和業績的“戴維斯雙殺”。對此,有消息稱,蘋果選擇犧牲其他產品關鍵零部件供給,優先保障iPhone13系列產品的生產,而這無疑將在產業鏈中產生傳導效應,影響相關公司業績。
值得壹提的是,2021年有30余家國內供應商被踢出蘋果產業鏈,這說明,成為蘋果供應商並不意味著高枕無憂,還要不斷進行自主研發,以絕對的技術實力實現獨立,在市場中站穩腳跟。要知道,即便是實力雄厚的英特爾,也在蘋果自研M系列芯片下遭遇了棄用,而這些無疑都為那些重度依賴蘋果鏈條的公司敲響警鐘。
對於新陸精密來說,其主要產品是鍵帽生產治具整體解決方案,並針對蘋果電腦的鍵帽後制程生產,為其設計開發了壹套鍵帽生產治具整體解決方案,助力蘋果公司實現鍵帽後制程的全自動化生產。
不過,鍵帽並非蘋果的核心零部件,新陸精密可以自稱為蘋果公司及其產業鏈的“核心供應商”,但並不是“核心零部件的供應商”,壹詞之差,差之千裏。在國內產業鏈廠商中,大部分企業從事的都是低端產品業務,產品結構較為單壹,無法形成企業獨有的競爭力,這會直接降低企業在同行業中的競爭力,形成可替代性較高的局面。
並且,“孤註壹擲”押註鍵帽業務本身也存在很高風險,雖然新陸精密選擇將業務重點向大客戶傾斜的方式來提升經營規模,但卻無法達到蘋果核心產品的內核,從長期來看,實施多領域布局、降低連帶風險或是公司亟須思考的問題,只有降低自身對蘋果供應鏈的依賴,才是解決“受制於人”的最佳方法。
產品疑似存在質量問題
研發重視程度不足
除了受制於蘋果產業鏈外,新陸精密的產品質量也疑似存在不小問題。
《紅周刊》註意到,在蘋果官方社區、黑貓投訴平臺、社交網站上對於鍵帽質量問題的投訴較多,其中包括MacBook鍵帽松動甚至自動脫落、鍵帽翹起劃傷屏幕、鍵帽裂開、掉色、油漬嚴重、卡鉤損壞等,還有不少用戶因鍵帽防塵等問題頻頻出現“卡鍵”現象。
新陸精密在招股書中披露,公司的鍵帽生產治具整體解決方案是由2015年開始為蘋果公司全系列MacBook鍵盤的鍵帽生產提供服務的,其還表示:“公司創新性地設計出壹套鍵帽生產治具整體解決方案,由精密模具、鍵帽生產治具和非標自動化設備整合而成,涵蓋從模具開發及生產,到治具設計及生產,再到以自研、生產的設備對治具進行熱熔綁定以及解熔再利用的整體解決方案,助力蘋果公司鍵帽後制程實現了全自動化生產。”可見,MacBook系列電腦的鍵帽問題與新陸精密密切相關。
而鍵帽生產治具整體解決方案作為新陸精密的第壹大主營業務,在2018年至2020年的營收占比分別達到60.19%、78.34%、69.44%,是公司第壹大收入來源,可以見得該項業務對於新陸精密總體收入的影響巨大。
產品質量是企業經營之本,壹旦產品質量出了問題,可能會導致客戶的信任危機,影響後續訂單的承接。因此,對於產品質量問題的頻發,公司應加大研發投入,優化改進產品設計方案,提高產品質量,不過從新陸精密披露的數據來看,研發似乎並沒有受到太多重視。
招股書數據顯示,報告期內,新陸精密的研發費用分別為661.01萬元、709.33萬元、842.04萬元和495.01萬元,分別占當期營業收入比例的3.98%、5.86%、3.50%和4.67%,投入費用和研發占比均較低。
研發投入跟不上,很多問題就很難解決,新陸精密的鍵帽生產不良率較高,其不在研發上下功夫卻“甩鍋”給人工流程。
據招股書介紹,鍵帽的生產流程壹般包括前制程(註塑)和後制程工序,其中,鍵帽後制程生產傳統工藝中,組裝、移載、拆鍵、檢測、貼標打包等生產工序壹般由人工執行。
其在招股書中表示,人工組裝和拆鍵無法如機器壹般完成絕對標準化的操作,汙染鍵帽表面或損壞鍵帽卡鉤時有發生,且鍵帽不良情形分布彌散,工程人員無法通過歸納總結改善不良。此外,人工執行效率無法與機器媲美,鍵帽噴漆前暴露於非潔凈空氣中的時間較長,空氣中的微小顆粒物附著於鍵帽表面難以在噴漆前去除幹凈,導致鍵帽生產不良率較高。
如此看來,新陸精密似乎深知自身問題產生的原因,但面對核心產品不良率較高的瓶頸問題,新陸精密非但沒有積極設法解決,態度還如此“佛系”,實在令人擔憂。
(本文已刊發於2月19日《紅周刊》,文中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
本文源自紅刊 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