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壹些好吃的上海菜!
壹、氽四鰓鱸
魚素負盛名的上海松江鱸魚,其味鮮美,其肉細嫩,再加上特殊的烹飪技藝,歷來被視為上乘珍饈。松江鱸魚身體肥圓,體長不過十多厘米,重壹百多克,頭大而扁平,口闊而眼小,黃褐色,身披幾道黑條紋,還略帶黑點。更奇的是,這種魚出水後鰓房裏仍貯著水,若置於稻糠裏,可活四五天。此魚兩鰓前後有壹道凹坎,其形與色如同鰓孔,在鰓蓋上又有條橙紅色的條紋,狀似四片外露的鰓葉,故被人稱為“四鰓鱸”。
鱸魚雖小,名氣頗大。南宋詩人範成大詩曰:“細搗橙薺有膾魚,西風吹上四鰓鱸;當松酥膩千絲縷,除卻松江到處無。”對松江鱸魚作了盡情的贊美。據說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品嘗松江鱸魚之後,封其為“江南第壹名魚”,從此松江府年年向朝廷進貢。
1972年,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訪問上海時,曾品嘗松江鱸魚。1983年,上海市錦江飯店曾在香港舉辦松江鱸魚烹飪技藝表演,轟動了當地中外人士。可見松江鱸魚在古今中外都被視為“魚中珍品”。
上海錦江飯店素以烹制鱸魚聞名,“汆四鰓鱸魚”湯呈奶白色,鮮香,肉嫩,味美。
原料:活四鰓鱸魚750克,春筍80克,蛋清1個,生油50克,蔥段5克,姜片5克,黃酒10克,精鹽10克,味精3克,清水760克。
制法:鱸魚洗凈,春筍切成片。鐵鍋用旺火燒熱,滑鍋後,放入生油,投入蔥段、姜片,待爆至呈金黃色時,即將鱸魚腹部朝上,下鍋略煎片刻,把鱸魚翻身背朝上,烹入料酒,加蓋稍燜後揭蓋,加入清水,滾燒5分鐘,待湯呈奶白色時,再加蓋,用小火燜6分鐘,隨後揭去蓋,加入春筍、鹽、味精,用旺火燒後出鍋,將蛋清打成蛋泡糊倒入即成。
二、白汁桂魚
“白汁桂魚”是上海著名的特色風味佳肴之壹。此菜以活桂魚制成,色質奶白,魚肉鮮嫩,深受食客們的青睞。
以桂魚制菜,相傳還有壹個典故。當年康熙南下暗訪民情,壹天中午來到西宮門外,見有壹酒店,就推門進去。剛坐穩,店小二便滿臉堆笑地跑過來說:“客家官,吃點什麽?”“壹條魚、壹斤酒。”康熙說。片刻工夫,店小二便把酒、菜送到康熙面前。康熙自斟自飲,吃完壹條魚又要了壹條。因這魚實在好吃,康熙就詢問:“此菜何名?”“腹花魚,”店小二答曰,“這魚腹部長著金黃色的花紋,所以叫‘腹花魚’(腹花魚即桂魚)。”康熙說:“店家,我給此菜改個名如何?”“好哇。”於是店小二拿來紙筆,康熙提筆寫了“宮門獻魚”四個字,落款“玄燁”。招牌掛出後不久,店小二聽說是當今天子所寫,又驚又喜,趕忙跪倒在牌子前面,高呼:“謝主龍恩。”這雖然是壹個傳說,但以活桂魚制成的佳肴則廣為流傳。
原料:活桂魚1條(約1000克),瘦火腿丁25克,青豆50克,料酒25克,精鹽6克,味精5克,蔥姜各10克,湯100克,水澱粉10克,生油50克。
制法:
(壹)桂魚刮凈魚鱗,割開臍眼,用筷子從口腔內絞出魚鰓和內臟,洗凈後斬去兩側和背部魚鰭,下開水鍋燙壹下撈出,放入冷水中,用小刀輕輕刮去皮面黑衣,在魚肉兩側各劃幾刀使其入味,放少許鹽擦勻,置長盆內,撒上味精,加蔥姜、料酒,上籠用旺火蒸15分鐘取出。
(二)將炒鍋燒熱,倒入生油,放入火腿、青豆、加入湯、精鹽、味精,潷入魚湯,待燒開後用水澱粉著芡攪勻,出鍋澆在桂魚上即成。
三、八寶鴨
“八寶鴨”是上海各家飯店的名菜,但以上海城隍廟上海老飯店烹制的為最佳,故被美食家譽為席上壹絕而馳名中外。
20年代初,老飯店並沒有八寶鴨。有壹天,店主在店堂裏聽客人談起某菜館的八寶鴨如何如何好。為了生意興隆,店主便帶著廚師裝扮成顧客專門去某菜館品嘗,並帶回壹只八寶鴨細細剖析、研究。他們在吸取他人烹調技藝的基礎上,在作工藝和用料方面作了改進:壹、改八寶鴨拆骨的傳統作法,用帶骨鴨開背,填入配料,扣在大碗裏,封以玻璃紙;二、將燒改為蒸。這樣,鴨形豐腴飽滿,原汁突出,出籠時滿堂皆香。再澆上用蒸鴨原鹵調制的蝦仁和青豆,使成品更豐富多彩。頓時,老飯店“八寶鴨”名聲大振。
原料:光鴨1只(約1500克),冬菇丁150克,凈冬筍丁75克,肉丁25克,鴨肫片25克,火腿丁50克,幹貝15克,栗子丁100克,青豆10克,上漿蝦仁50克,水發蓮心25克,糯米飯150克,醬油35克,黃酒10克,白糖8克,味精3克,水澱粉適量,生油10克。
制法:
(壹)將鴨子在脊背側面剖開,挖去內臟,洗凈,斬去鴨腳,敲斷腿骨,將整鴨放進開水鍋中焯水後撈出,洗凈,揩幹水分,抹上醬油、黃酒、白糖等調料,鴨腹朝上扣入大碗中。
(二)將幹貝、冬菇丁、筍丁、肉丁、火腿丁、栗子丁、鴨肫片、蓮心、糯米飯、黃酒、白糖、醬油、味精拌勻成餡,填入鴨腹內,把鴨頭、頸和腳放在餡心上面,碗上面用玻璃紙封好,上籠用旺火蒸3小時,鴨酥後取下,揭去玻璃紙,將鴨覆在大圓盆中。再將原鹵潷入鍋中,投入蝦仁、青豆,燒開後用水澱粉勾芡,淋上生油推勻,澆在鴨上即成。
四、八寶辣醬
“八寶辣醬”是上海著名特色菜,它是由“炒辣醬”改良而來的。“炒辣醬”是個普通家常菜,以前在飯攤上供應,由於色深味濃,很適宜下飯。在40年代,九江路上的同龢館廚師們參照上海本地菜“全家福”的烹制法,在炒好的辣醬上澆上壹個蝦仁“帽子”,又對炒辣醬的原料進行了調整充實,用蝦仁、雞肉、鴨肫、豬腿肉、肚子、開洋、香菇、筍片等八樣主要原料烹制,故稱它為“八寶辣醬”。“八寶辣醬”味道辣鮮而略甜,十分入味,大受食客的歡迎。後來,上海壹些菜館紛紛仿效,“八寶辣醬”就廣為流傳了。
原料:上漿蝦仁50克,鴨肫片50克,熟雞丁70克,豬腿肉丁50克,花生仁50克,筍丁50克,熟肚丁25克,水發蝦米10克,豆瓣醬25克,辣椒醬20克,醬油10克,黃酒10克,白糖25克,味精2克,肉湯70克,濕澱粉40克,生油150克(約耗70克),蔥花、姜末各5克。
制法:(壹)取碗壹個,放入鴨肫片、雞丁、肉丁、肚丁、筍丁、水發蝦米和花生仁拌和。
(二)炒鍋燒熱,放入生油,投入蔥花、姜末爆香後,即將辣椒醬和豆瓣醬同時入鍋煎熬,半分鐘後,放入拌和的雞丁等原料煸炒,顛翻幾次,烹入料酒,稍燜,再加入白糖、醬油、味精和肉湯燒開,續用小火燒3分鐘,再改旺火,用澱粉勾芡,使鹵汁緊包原料,淋入生油,出鍋裝盤。
(三)炒鍋內加入生油,燒到六成熱時,倒入蝦仁攪散,待蝦仁呈白色時,即起鍋倒入漏勺內。用原熱鍋放入少許生油。加入肉湯、鹽、味精燒透後,放入蝦仁,用澱粉勾芡,淋入熟油,起鍋覆蓋在辣醬上面即成。
五、清蒸鯽魚
“清蒸鯽魚”是上海德興館飯店的傳統特色名菜。
用鯽魚制菜,早在清代就有。傳說“大蚌燉珍珠”就是大文學家曹雪芹青年時琢磨出的壹道名菜。有壹次,曹雪芹到蘇州姑母家作客。在市場上,看到水盆中活蹦亂跳的烏背鯽魚,及小販出售的“浪裏雞頭”(芡實)。他雅興大發,心想何不買回兩尾鯽魚,回去做壹道鯽魚抱芡實的菜。當即買了活鯽魚和芡實,回到姑母家,請廚師把芡塞到洗凈的魚肚裏清燉。廚師如法炮制好後,果然清香撲鼻,非常好吃。曹雪芹邊吃邊想,這樣好吃的魚菜,得有個好名字。烏背鯽魚像河蚌,芡實似珍珠,那麽這菜就叫“大蚌燉珍珠”吧!無獨有偶,“揚州八怪”之壹的鄭板橋,壹日忽發奇想,叫家人將朋友送來的鮮肉切碎後塞入魚腹中煎烹,戲名曰:“鯽魚懷胎”,制法與“大蚌燉珍珠”相仿,結果得到家人壹致好評。
據說有壹年,國民黨元老於右任先生遊覽上海城隍廟時,曾到鄰近的著名飯店德興館用餐,因於右任是陜西人,不喜歡帶甜味的菜肴,於是廚師將魚清蒸。此菜制成後,魚肉細嫩鮮美,味道特別好。從此,“清蒸鯽魚”便成為德興館的首創上海名菜了。
原料:活鯽魚2條(約750克),火腿25克,冬筍25克,水發冬菇50克,精鹽5克,紹酒25克,味精5克,胡椒粉0.5克,蔥姜10克,豬油25克。
制法:
(壹)將鯽魚刮去鱗,去鰓,除去內臟,洗凈黑肚衣。冬筍、火腿、冬菇均切成絲待用。
(二)將鯽魚排列在長盆中,上面放入火腿絲、冬筍絲、冬菇絲、撒上胡椒粉、味精、精鹽、蔥、姜,加紹酒,澆上豬油,上籠蒸15分鐘,取出,除去蔥、姜上席。
六、芙蓉蟹鬥
我國蟹類很多,有河蟹、梭子蟹、青蟹、溪蟹等等,其中河蟹最受人們歡迎。上海蘇州壹帶更以“陽澄湖清水大閘蟹”馳名。有詩雲:“不是陽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蘇州。”
蟹的營養很豐富,所含脂肪、維生素A和核黃素都較高。尤其是農歷九月的雌蟹,十月的雄蟹,卵滿膏膩,個大肉多。“九月團臍,十月尖”,是選購清水大閘蟹的經驗之談。
大閘蟹的吃法很多,上海地區在30年代,壹般多煮吃或蒸吃。壹到深秋季節,飯館、酒店、熟食店都掛牌經營清水大閘蟹。以後人們嫌用手剝太麻煩,又不衛生,於是以經營蟹宴聞名的上海“王寶和酒家”,就由廚師們剔出蟹肉,按口味精心烹制蟹菜,如“翡翠蝦蟹”、“蟹油龍卷”等。其中“芙蓉蟹鬥”因其芙蓉潔白,蟹粉鮮美,極受人們歡迎,成為上海地區歷史悠久的特色名菜。
原料:清水活蟹12只(約1600克),雞蛋清6個,青蔥絲25克,胡蘿蔔末1.5克,發菜絲0.5克,紹酒50克,蔥、姜末各20克,味精4克,精鹽4克,胡椒粉0.5克,清湯50克,生粉10克,白糖25克,生油1500克(實耗100克)。
制法:
(壹)將蟹洗凈蒸熟,剔出蟹粉,蟹殼洗凈吹幹待用。炒鍋燒熱,下生油75克,放蔥姜末、蟹粉略煸,透出香味時,下紹酒、精鹽、味精、胡椒粉、清湯、炒透,待蟹粉收幹時出鍋,平均分裝在12只蟹殼內。
(二)將雞蛋清打散,加食鹽少許,清水150克,攪至出泡沫時速撈去泡沫再攪。然後將蛋清澆在每只蟹殼內的蟹粉上,並將青蔥絲、發菜絲、胡蘿蔔末放入,綴成蘭花圖案,隨即上籠蒸6分鐘左右,待結成白色芙蓉狀時,即取出排放在盆內。
(三)鍋內放高湯100克,加入鹽、味精、燒沸後用水澱粉著芡,加入少許熟油推勻,出鍋澆在芙蓉蟹鬥的上面即成。
七、竹筍腌鮮湯
“竹筍腌鮮湯”是上海地區的名菜。此菜湯汁白濃,肉質酥肥,口味鮮香。每到春天竹筍上市時,滬上人家都喜歡烹制這道佳肴。
竹筍古代叫做“苞”。早在夏代,人們就以筍代食,以筍入貢了,而且代代相傳。同時,也留下了不少贊美竹筍的詩文。“故人知我意,千裏寄竹萌。駢頭玉嬰兒,壹壹脫綿繃。庖人應未識,旅人眼先明……”這是蘇東坡的壹首竹筍詩,說的是竹筍如同脫繈褓的嬰兒,潔白如玉。北方廚師還不識此為何物,羈旅他鄉的我,見筍後眼也發亮了。宋代著名高僧濟顛和尚有《筍疏》雲:“拖油盤內煿黃金,和米鐺中煮白玉。”宋代另壹高僧贊寧還寫了壹本食筍的專著《筍譜》。
傳說清康熙皇帝特別喜食江南春筍,曹寅與其妻兄李煦,為此在江寧、蘇州織造和兩淮鹽政任內,每年都向京城進貢“燕來筍”(即燕子來時出土的筍)。
原料:鹹腿肉200克,新鮮肋條肉200克,竹筍凈肉150克,黃酒10克,精鹽少許,味精2克,豬油8克。
制法:(壹)將鹹腿肉、鮮肋條肉同時洗凈,刮凈皮上汙物,皮朝上放入鍋中,加水淹沒。先用旺火燒滾,再用小火燒半小時,燒至四成熟時,將鹹腿肉翻過來,繼續用小火,燒至肉皮發軟,用竹筷插得進時取出,乘熱拆去骨頭,修去油膘和皮待用;鮮肋條肉燒至八成熟時撈出待用。
(二)食用時,將鹹、鮮肉各切成四塊方塊,竹筍切滾刀塊,放入原湯鍋裏,先用旺火燒滾,再用中火燒六七分鐘,見湯汁較濃,下味精、鹽燒滾,即可出鍋。
八、水晶蝦仁
“水晶蝦仁”是上海靜安賓館著名的特色風味佳肴之壹,曾被評為“上海第壹名菜”。它的發展,著名作家梁實秋在《雅舍談吃》中曾經寫道:“說起蝦仁,做得最好的是福建館子,記得北平西長安街的忠信堂是北平唯壹的有規模的閩菜館,做出來的清炒蝦仁不加任何配料,滿滿壹盤蝦仁,鮮明透亮,而且軟中帶脆。閩人善治海鮮當推獨步。”40年代上海靜安賓館名廚從粵、閩菜引來“清炒蝦仁”,並在烹飪技藝上進行改革創新,加之選料上乘,制作嚴格,風味獨樹壹幟。“水晶蝦仁”上席,奇香四溢,晶瑩剔透,賽如明珠。難怪,靜安賓館每年光蝦仁就要吃掉十幾噸呢。
原料:精選大河蝦500克,雞蛋清1個,味精5克,精鹽7。5克,澱粉15克和蘇打粉4克拌勻,生油600克(實耗40克),麻油1克。
制法:(壹)將河蝦剝去蝦殼,加入清水500克調勻,分二次將蝦仁洗凈,用清水漂清撈起,放入笊籬內瀝幹水分,攤放在通風處晾半小時,再用潔布吸幹水分,盛入碗內加蛋清、味精、精鹽、澱粉、蘇打粉,再加入生油拌和,放入冰箱內2至4小時取出。
(二)燒熱鍋放入生油,燒至六成熱時下蝦仁,速用勺劃散,待蝦仁至九成熟時倒入笊籬瀝去油。
(三)將高湯、味精、鹽和澱粉調成芡湯,原鍋置於火上,放入蝦仁,傾入芡湯顛翻幾下,加入麻油推勻裝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