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怎麽念
匡衡,漢語讀音是[kuāng héng],
人物簡介
匡衡(生卒年不詳),字稚圭,東海郡承縣 ?人,西漢經學家,官至丞相,曾以“鑿壁偷光”的苦讀事跡名世。其“父世農夫,至衡好學,家貧,庸作以供資用”,“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西京雜記》)。匡衡青少年時期除了“庸作以供資用”,把得到的報酬買書買筆等學習用具外,史籍還記載,他還經常到書簡收藏者那裏去勞作而不取報酬,只是將借書作為交換條件。正因匡衡孜孜以讀,因而成為壹代經學大師。
有關成語
鑿壁偷光[zaobì tōu guāng]: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的人。
原文
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直。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西京雜記》
譯文
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照明用的蠟燭。鄰居家有燈燭,光亮卻照不到他家,匡衡於是就在墻壁上鑿出壹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把書拿到光亮處來閱讀。同縣有個非常富有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而且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麽這樣,匡衡說:“主人,我希望讀遍妳家所有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鑿壁借光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外因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內因才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和第壹位的原因,外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