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戰爭資料
米蘇拉塔市千人死亡
艾季達比耶和布雷加兩地17日當天都刮起了沙塵暴,所以北約對政府軍的空襲強度不大。
反對派將重兵都部署在了城市的西郊,那裏是政府軍進攻的主要方向。“我們已經做好了巷戰的準備,我們既有炸藥又有手榴彈,”反對派成員埃姆特·法爾賈尼說。
另外在米蘇拉塔,政府軍也繼續對反對派武裝實施大規模的炮轟,街道已經面目全非,城市裏出現了食物短缺的現象。米蘇拉塔市壹位高級醫生透露稱,自從政府軍部隊6個星期前開始進攻米蘇拉塔市以來,已造成大約1000人死亡,3000人受傷,“約80%的死者為平民”。
英不會派遣地面部隊
德國聯邦情報局局長恩斯特·烏爾勞17日說,從軍事角度分析,利比亞眼下已經陷入僵局。包括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在內,西方國家多名高官承認利比亞局勢陷入僵局。
英國首相卡梅倫17日在接受國內天空電視臺采訪時再次表示,不會向利比亞派遣任何地面部隊。此外卡梅倫還承諾,北約還將采取壹切辦法阻止卡紮菲的軍隊在米蘇拉塔以及其他沿海地區傷害平民,其中包括向反對派提供“非致命性的”武器。
利比亞政府發言人穆薩·易蔔拉欣17日稱,基地組織已經派出“壹位非常有名的領導人”介入利比亞國內的戰事並乘機發展勢力。
易蔔拉欣稱此人就是曾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國參與作戰的阿蔔杜勒哈基姆·哈薩迪,並表示此時哈薩迪已經離開利比亞東部城市班加西,前往米蘇拉塔。中國日報 新華社
:美國,英國,法國借在利比亞設禁飛區壹事,與利比亞發生矛盾。歸根結底還是想要利比亞的石油。這只是壹個借口。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國內暴動,幾個黨派爭權利,因為各個黨派都有軍隊。這也說明了壹個國家的軍隊管理壹定要像中國這樣,軍隊只屬於壹個黨派。之後就是聯合國“為了”利比亞國內的穩定決定進行幹涉,然後就是軍事幹涉。
根本原因:壹,利比亞有石油,像美國,法國,英國等這些發達國家像從中得到利益,他們出動軍事幹涉就是為了這個。本傑明·迪斯雷利說過“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 只有永遠的利益”比亞爆發的騷亂及流血事件不斷升級,其死亡人數之多、暴力程度之嚴重,已引發阿拉伯國家聯盟和聯合國安理會相繼召開緊急會議,敦促立即結束暴行,並逐步解決民眾的合法訴求。對於該國動亂的原因,壹般認為主要由於總統卡紮菲的專制統治,以及受到近來席卷中東地區的抗議浪潮的影響。但事實上,這個國家正在陷入的分裂還有著深刻的根源。利比亞曾經是意大利的殖民地。在意大利殖民統治時期,利比亞由三個自治邦組成。東部地區和班加西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治的。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卡紮菲在1969年的壹場軍事政變中掌權後,依靠武力實現了國家的統壹。他還遷都至的黎波裏,將利比亞的政治重心向西轉移。其政權對東部基本上是不管不顧,盡管利比亞的很多石油財富都在那裏。報道認為,卡紮菲壹定程度上利用部族之爭維持了統治,並將自己的部族提拔到關鍵的安全崗位和決策崗位。他還通過定期改組整個政府,使潛在政治對手失去支持基礎或威信,從而成功地抑制了其他政治權力中心的生長。作為其伊斯蘭革命意識形態招牌的體現,他還在20世紀80年代對全部民營企業實行國有化。而路透社的評論認為,卡紮菲對於利比亞長達40年的領導並沒有使得這個國家成為壹個人民的國家。相反的,利比亞是目前全世界貪汙腐敗問題最為嚴重的國家之壹。作為壹個原油產量占全球份額2%的國家,利比亞所創造的石油財富並沒有惠及其600萬人口。據利比亞知情者說,卡紮菲自己的部落“卡紮法”(Gadhafa)控制著部分武裝部隊,他們花費數年時間摧毀了對手“瓦爾法拉”(Warfalla)的基地。瓦爾法拉曾被認為是該國最大的部落聯盟,但這已成過去。現在,在利比亞的政治忠誠遭受嚴峻考驗之時,很多曾被卡紮菲冷落或壓迫的部落都在反對他。瓦爾法拉的幾位部落首領日前就曾現身,號召人們推翻卡紮菲。來自利比亞東部的“紮維亞”(Al-Zawiya)部落也在周末加入了示威人群,壹位首領曾威脅說,如果卡紮菲繼續當權,就要切斷至關重要的石油供應。事實上,持續的沖突和內戰的可能性已經驚擾了全球石油市場,國際油價躍升到兩年多以來的最高水平。外電分析稱,利比亞動亂將影響整個地中海經濟,而作為其前殖民統治者的意大利將首當其沖受到沖擊。目前,利比亞內務部長奧貝迪、司法部長亞利等已宣布辭職退出卡紮菲領導的政府,奧貝迪並號召軍隊支持反對派以及履行“公民法定義務”。此外,至少有7名利比亞駐外大使以辭職來抗議國內的殺害事件,壹些高級外交官則呼籲卡紮菲下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