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烏龍事件,該怎樣圓場?
主人心裏很焦急,便說:“怎麽搞的,該來的客人還不來?”
壹些敏感的客人聽到了,心想:“該來的沒來,那我們是不該來的啰?”於是悄悄地走了。
主人壹看又走掉好幾位客人,越發著急了,便說:“怎麽這些不該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
剩下的客人壹聽,又想:“走了的是不該走的,那我們這些沒走的倒是該走的了!”於是又都走了。
最後只剩下壹位跟主人較親近的朋友,看了這種尷尬的場面,就勸他說:“妳說話前應該先考慮壹下,否則說錯了,就不容易收回來了。”
主人大叫冤枉,急忙解釋說:“我並不是叫他們走哇!”
朋友聽了大為光火,說:“不是叫他們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說完,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這個故事相信大家都聽過無數遍啦!故事的本意是教我們要學會說話,掌握說話的技巧。假如出口不夠謹慎,沒有顧慮到聽者的立場,就很容易在無意中傷害別人,而產生壹些不必要誤會。所謂“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這個故事從另外壹個層面來講,家裏請客突然有人不來了,怎麽辦?因為沒有想過這個“怎麽辦”主人的幾句話把全場客人都趕走了。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烏龍事件。(烏龍事件就是搞錯了、誤會了,導致不必要損失的事件。)
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碰到各種烏龍場合,比如說前段時間上熱搜的朱丹,把各大明星的名字都念錯了,剛開始把古力娜紮叫錯成迪麗熱巴,把林允叫錯成林允兒。
又比如說在演講的時候突然會有口誤,本來想解釋下,結果臺下的觀眾哈哈大笑起來,其實本不是太搞笑的話語,臺下也只有2,3個人笑,結果最後全場大笑。這個時候站在臺上的妳就特別尷尬了。這就是太著急圓場的反效果。
面對生活中的各類烏龍時間該怎樣解決呢?
首先,不要太著急圓場,要用最快的速度承認錯誤。太著急圓場容易出反效果,就如演講中出現口誤的解釋壹樣。先承認錯誤的好處是不會讓錯誤繼續下去。用經濟學的語言叫及時止損。
其次,在幽默之前先應該嚴肅起來,才符合減少損失的目標。比如說去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壹位制片人發現錯誤後馬上嚴肅的說:“各位剛剛出了點差錯,《月光男孩》妳們贏得了最佳影片獎,這不是開玩笑,請先上臺。”所以只有嚴肅的表達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效果。
最後,化解尷尬之後繼續進入正軌,不管在任何場合大家最關心的還是重要的事情本身。
所以面對突發的烏龍事件,先冷靜,先不著急扭轉局面,減少損失是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