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滿漢全席的由來

滿漢全席的由來

※ 滿漢全席的由來

“滿漢全席”系官場筵席,始於清代,然正史闕佚,僅壹些筆記文集有錄,名日:“滿漢席”、“滿漢大菜)。最初,官場中宴請嘉賓,先吃滿菜席,再上漢菜席,謂之“翻臺”,蓋賓客中有滿族和漢族,以適應不同飲食習慣之故。而“翻臺”的結果,致使制作滿席和漢席的廚師間相互展開競賽,並汲取對方所長,以求席桌更為精美,嗣後,人們遂將兩席的饌肴去蕪存精拼壹席,故有“滿漢全席”之名。

“滿漢全席”規模龐大,萊肴豐盛,制作程序復雜,工藝頗為考究。該席桌博采燒烤、燕菜、鮑魚、海參、魚翅等高級席之精華;襄括點心中油、燙、酥、仔、生、發等六種面性;施展立、飄、剖、片等二十余種刀法;匯聚蒸、炒、燒、燉、烤、煮等烹技;輔助以冷碟中橋形、扇面、梭子背、壹順風、壹匹瓦、城墻垛等十數種鑲法;襯墊以規格齊全、形狀各異的碗、盞、盤、碟等餐具於壹席,可謂集烹飪技藝之大成。豪華甚至奢侈的“滿漢全席”雖不宜照搬,但其烹飪與接待技藝,卻可以借鑒。

清代,凡遇國家喜慶大典,欽差出巡或督撫蒞臨時,每用“滿漢全席”,故各省均有“滿漢至席”流傳。因各地物產、鳳味和制作方法不同而席單內容有所變化,但各地均選最為上品菜肴入席則是壹致的。豐盛的“滿漢全席”計菜108種(亦有多達200余種),次等席亦有數十種。

由於“滿漢全席”為首場較為隆重豐盛的筵席,其規格等級、排場禮儀格外講究。凡賓客至,即奏細樂示迎,賡即奉上“到堂點”款待。待賓客到齊,則由主客請各位賓客“更衣”或換便服入席。所設席桌順序及入席先後,壹律按職位頂戴、朝珠公服而足,待役人員分別恭立席後,職司各位大人的飲食情況,隨時示意位列下席的府縣官員敬酒上菜。自入席至食畢“糖碗”,將上“八大菜”前換壹次“臺面”;食至“八中碗”的“全絲山藥”菜時,上“茶點”;待“八大菜”上到第六菜時,又上“中點”;“八大菜”上齊後,再上“席點”(其中“桐州軟餅”、“芝麻燒餅”不上)。食過後,又換壹次“臺面”,由位居下席的府縣官員依次到各席請大人“升位”,把席面擡出,重新更換桌面安好;又由府縣官員依次請各位大人“得住”(所謂“升位”、“得位”,乃清代宮場中比喻“升官”、“得官”的吉利話)。坐定之後,上“燒烤”的同時,上“桐州軟餅”、“芝麻燒餅”;食畢點心,又再換壹次“臺面”,仍由下席官員請各位大人“升位”、“得位”,直至席終。

全席過程中要換“臺面”三次,碗盞家什三套。席桌所用餐具均系名瓷、形狀規格亦極為考究。大件瓷器須做成雞、鴨、魚……各種形狀,又稱之為“船”。雞形者盛雞、魚形者盛魚……謂之雞船、魚船··盛甜味羹湯等,采用錫制的“水套子”,系內外兩層,內層盛羹湯,外層裝沸水,以保湯之熱度。

清成豐末年(公元1861年),滿族人關正興在成都棉花街創辦“正興國”筵席館。關氏本人精於烹飪,頗承古制,且有數名享有信譽的滿族、漢族師傅主廚,又承辦過幾次“滿漢全席”,故“正興國”在四川亦頗有名氣。據清傅崇榘《成都通覽》記載:“席面之講究者,只宜(疑“關”之音誤)‘正興國’壹處,因其主人素來收藏古器甚多,故官場上席均照顧之。其瓷盤瓷碗,古色斑駁,菜壹講究,湯味甚佳,所謂排場好而派頭高也。”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7年〕,年僅十三歲的成都人藍光鑒入“正興國”習技,拜師於滿族著名廚師貴成門下。是時,尚盛行科舉制度,每當科考完畢,主考出闈,地方官員為慰勞主考大人選拔天下奇才之功,均設盛宴酬謝。在成都,府縣官員多以“滿漢全席”盛邀,且多委托“正興園”籌辦。辛亥革命前夕,清朝政府瀕臨垮臺,“正興園”亦閉門歇業。在此期間,藍光鑒老師先後三次操辦宴請主考大人的“滿漢全席”。

本書所附“滿漢全席”菜單,系成都“榮樂園”創辦人,原四川醫學院營養保健系藍光鑒老師,及其嫡傳弟子孔道生,張松雲二位師傅幾經商擬,反復研究所定。他們根據成都的情況和川味作法,對每種菜都仔細考慮,再三辨析,從顏色、口味、形式、擺法上予以協調,避免雷同。例如“八大菜”中燕菜用清湯、魚翅用紅燒、冬菇雞用奶奶;各種點心分別情況采用燙面(如桐州軟餅)、油酥面(如芝麻燒餅)等不同面型;冷碟中的對鑲設計等等,都經過細心比較、斟酌,再加以補充修訂,方統壹用料名稱再定。

滿 漢 全 席 菜 單

手碟: 瓜杏子碟

四冷碟: 宣威火腿 蘆黃谷筍對鑲 榨板羊羔 凍子雞絲對鑲

紅鹵鴿脯 醬汁豆筋對鑲 填桶鴨片 南糟螃蟹對鑲

四朝擺: 金川雪梨兩盤 珍攏佛手兩盤

四蜜餞: 金絲蜜棗鑲雪梨片 蜜壽星桔鑲鮮茨菇

蜜汁櫻桃鑲洞庭枇把 安汁橄攬鎮白毛廣柑

四蜜碗: 冰糖銀耳 湘蓮羹 廣荔枝羹 哈士蟆羹

四熱碟: 金錢雞塔 香花肚絲 鍋貼魚片 炸田雞腿

八中碗: 芥菜春筍 奶湯鮑魚 鴨腰蜇頭 蝴蝶海參

罐耳子雞 蟹黃銀杏 翡翠蝦仁 金絲山藥

八大萊: 清湯鴿蛋燕菜 魚翅燒烏雞白

紅燒南邊填鴨 燒揚州大魚

冬菇子雞 玻璃魷魚 棋盤魚肚 火腿菜心

四紅: 叉燒奶豬 叉燒火腿 叉燒大魚 叉燒填鴨

四白: 佛座子 箭頭雞 哈爾粑 項圈肉

到堂點: 奶皮如意卷 冰汁杏鬧湯

中點: 五仁慈油餅 蝦仁米粉湯 喇嘛糯米糕

席點: 芥菜燒麥 芝麻燒餅 桐州軟餅 窩絲油糕 鮮茨菇餅

茶點: 水晶包子 玫瑰棋餅 八大杏仁茶

隨飯菜: 耳膾火腿絲 野雞雪裏紅 豆芽炒鴨絲 香菇建蘭菜

飯: 蠶豆香谷米飯 菜蕊稀飯

甜小菜: 蝦瓜、醬瓜對鑲(缺)

註:以上菜名不是絕對的.視時節轉移可以掉換.如春末無冬筍時可用春筍代替,但某單樣數則是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