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打壹耙,印度竟然炒作中印對峙中國將成為最大輸家
印度記者這種模糊不清的看法或許和其官方宣傳有關。繼印度外長斯瓦拉吉20日宣稱洞朗地區是“三國交界區”,提出印中“雙撤兵”後,印度執政黨人民黨領導人R·K·辛格21日對印度亞洲國際新聞社表示,中國的說法是錯誤的,洞朗地區也牽涉印度邊界,所以改變洞朗地區現狀威脅印度利益,印度不能從那裏撤軍。
《環球時報》記者在《印度時報》網站上看到,名為阿姆的網民留言說,中國“入侵”的後果將長期影響其與印度的貿易關系。網民羅傑稱,盡管中國還在進行威嚇,但它已經清楚,“入侵”印度不會起什麽效果,1962年不會重來壹次。
客觀上講,中印實際控制線無論是在山麓還是在平原與山地分界線,對印度而言都處於劣勢。印度既難以防禦也難以進攻,而中國進可攻退可守,戰略上處於優勢,這也是印度自1962年戰敗以來在中印邊境地區瘋狂擴軍的原因所在,也是印度在邊境地區采取攻勢以攻為守的原因所在。
然而,也正是這戰略上的優勢,致使中國邊防壹線的後勤補給線拉的很長,物資需要從內地運往西藏,再翻越喀喇昆侖山、喜馬拉雅山送往前線哨所。如此長的後勤補給線,每補給前線壹個士兵,其運輸消耗可能足以補給幾個乃至數十個人士兵。當然,以今天中國的國力,這樣的消耗完全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