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會的吉祥物叫什麼名字呢?
海寶,以漢字“人”字為核心創意,配以代表生命和活力的海藍色。他的歡笑,展示著中國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他挺胸擡頭的動作和雙手的配合,顯示著包容和熱情;他翹起的大拇指,是對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發出的真誠邀請。
海寶的設計者:巫永堅, [編輯本段]設計理念 歷屆世博會標誌和形象已經成為獨特的無形資產,成為世界公認的遺產之壹。世博會吉祥物,不僅是世博會形象品牌的重要截體,而且體現了世博會舉辦國家、承辦城市獨特的文化魅力,體現了世博會舉辦國家的民族文化和精神風貌,它已經成為世博會最具價值的無形資產之壹。
“吉祥物”作為代表東道國特色的標誌物,是壹個國家文化的象征。它從各個層面反映了東道國的歷史發展、文化觀念、意識形態以及社會背景,並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的傳播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吉祥物在設計理念上,努力實現以下功能:
(1)充分體現主辦國家的文化
2010年上海世博會是由中國舉辦、上海承辦的全球盛會,也是第壹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的綜合類世博會。上海世博會吉祥物設計必須包含中國的文化特征,彰顯中國的文化精神,反映上海世博會中外文化交流的特征。同時,符合中國法律和社會公序良俗的要求。
(2)充分體現出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吉祥物應該成為主題演繹的形象截體和視覺標識,與歷屆世博會或其他國際大型活動已有的吉祥物形象在主題表現、造型設計等方面有明顯區別。
吉祥物形象要通過創意提煉、造型設計、理念闡述、性格設定、動作演繹等手段,充分表達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通過吉祥物形象生動演繹城市、城市人之間的互動關系,深刻表達足跡、夢想之間的內在關聯。設計思路和理念要清晰而獨特,契合主題且易於為廣大受眾理解。
(3)具有產品衍生和開發的價值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吉祥物要符合“好看、好懂、好記、好用”的原則,具有產品衍生、市場開發的形象基礎和造型前提,具有認知度高、應用性強等特點,適合各種各類玩具、文具、服裝、禮品、飾品等系列衍生產品的設計與開發。在表現形式和技術手段上,適用於平面、立體和電子媒介的傳播和再創作,適用於不同載體對主題演繹和表現樣式的需要。
(4)與會徽珠聯璧合
3年前,上海世博會誕生了由三人合臂相擁而成、以漢字“世”為原形的會徽。此次揭曉的吉祥物以漢字“人”作呼應,可謂珠聯璧合,進壹步突出了“以人為本”的民本思想,強化了人與地球、人與世界的緊密關聯,深化了上海世博會的主題。
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告訴世人,構成城市的主體是人,創造美好生活的主體是人,享受美好生活的主體也是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要“以人為本”。人,既是城市的細胞,又是城市的靈魂,人賦予城市文化、性格和創造力。 [編輯本段]主體形象 以漢字的“人”作為核心創意,既反映了中國文化的特色,又呼應了上海世博會會徽的設計理念。在國際大型活動吉祥物設計中率先使用文字作為吉祥物設計的創意,是壹次創新,“海寶”從頭到腳都充滿了涵義。
頭發:像翻卷的海浪,顯得活潑有個性,點明了吉祥物出生地的區域特征和生命來源。
臉部:卡通化的簡約表情,友好而充滿自信。
眼睛:大大、圓圓的眼睛,對未來城市充滿期待。
藍色:充滿包容性、想象力,象征充滿發展希望和潛力的中國。
身體:圓潤的身體,展示著和諧生活的美好感受,可愛而俏皮。
拳頭:翹起拇指,是對全世界朋友的贊許和歡迎。
大腳:穩固地站立在地面上,成為熱情張開的雙臂的有力支撐,預示中國有能力、有決心辦好世博會。
“人”字互相支撐的結構也揭示了美好生活要靠妳我***創的理念。只有全世界的“人”相互支撐,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這樣的城市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人”字創意造型依靠上海世博會的傳播平臺,必將成為中國上海世博會的吉祥符號和文化標誌。 [編輯本段]主題體現 人、城市和地球三個有機系統環環相扣,這種關系貫穿了城市發展的歷程。東方網記者從上海世博局了解到,吉祥物“海寶”以“人”為基礎,將城市和地球聯系於壹身。
海寶"變裝"記---新年裝 城市由人類最初的聚居地演化而來,它不斷地演進和成長為壹個有機系統。人是這個有機系統中最具活力和最富有創新能力的細胞。人的生活與城市的形態和發展密切互動。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的有機系統與地球大生物圈和資源體系之間相互作用也日益深入,日益擴展。人、城市和地球三個有機系統環環相扣,這種關系貫穿了城市發展的歷程,三者也將在未來日益融合成為壹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人是城市的細胞,又是城市的靈魂——人賦予城市文化、性格和創造力。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越來越多的人們成為“城市人”。城市人口與日俱增,也更具多樣性。同時,城市之外的人們生活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城市化進程的影響。城市需要為人類的生存質量創造條件,城市也應該成為人類創新和創造的溫床。
不同城市的構造和內部網絡既有***性,也有獨特性。了解城市系統的運作和發展規律,建設健康、可持續的城市結構和網絡,是城市是否宜居和具備長久活力的前提。這取決於人對城市系統特性和發展規律的了解,以及在日常生活、建設、開發和管理中的理性行為。
人始終是推進城市發展的核心,是城市化進程中最具創造性的主體。人既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也是美好生活的體驗者。上海世博會吉祥物的設計正是從主題演繹的角度出發,創造性地選用了漢字的“人”作為創意點。而吉祥物的藍色則表現了地球、夢想、海洋、未來、科技等元素,符合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
吉祥物整體形象結構簡潔、信息單純、便於記憶、宜於傳播。雖然只有壹個,但通過動作演繹、服裝變化,可以千變萬化,形態各異,展現多種風采。
“上善若水”,水是生命的源泉,吉祥物的主形態是水,他的顏色是海壹樣的藍色,表明了中國融入世界、擁抱世界的嶄新姿態。
海寶體現了“人”對城市多元文化融合的理想;體現了“人”對經濟繁榮、環境可持續發展建設的贊頌;體現了“人”對城市科技創新、對發展的無限可能的期盼;也體現了“人”對城市社區重塑的心願;他還體現著“人”心中城市與鄉村***同繁榮的願景。海寶是對五彩繽紛生活的向往,對五光十色的生命的祝福,也是中國上海對來自五湖四海朋友的熱情邀約。 [編輯本段]專家解密 金定海:“海寶”意涵“上善若水,海納百川”
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金定海在接受東方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海寶”是上海的寶貝,也是四海之寶,意涵“上善若水,海納百川”。
金定海說,吉祥物作為壹種文化象征,應該具備可傳播性、可識別性、可應用性。2010年的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其真正的內核心還是“人”。吉祥物以此為設計思想,將漢字的“人”字,重新塑形,卡通化,意涵“上善若水,海納百川”的文化理念。
金定海還說,形象與理念的結合上,人、水、海(聲音形象和海水藍)壹體,精準傳神,簡單、靈動、可愛,適合不同媒體和不同環境的應用,傳播性、識別性、應用性都很強。這是海寶吉祥物的魅力所在。“形”的力量在於“象”的領悟。
高峻:“海寶”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梅高廣告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峻曾參與世博吉祥物的專家論證演討工作,對於剛剛揭曉的吉祥物高峻贊賞有加。高峻說這個吉祥物形象正是既體現了國際性,又體現了中國特色。
提起吉祥物國際性的形象,高峻說,“所謂國際的、世界的,簡單的說就是世界上任何壹個國家的人,看到這個吉祥物都能看得懂,而且覺得親切生動。至於中國特色,就是吉祥物的核心元素壹定是中國的,壹定要符合中國氣質。”
杜華林:“海寶”形象簡潔時尚現代可愛
“簡約”、“時尚”、“現代”、“自然”、“可愛”、“活潑”、“輕松”……深圳市設計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杜華林談到剛剛出爐的2010年上海世博會吉祥物時,用了壹連串形象詞。
“這個形象感覺很好,我很滿意。”杜華林告訴東方網記者,“作為吉祥物首先要做到寓意準確,這個海寶吉祥物體現了城市和人的主題,藍色主調也體現了上海沿海城市的特色。其次,這個吉祥物具備了較高的審美性,簡約、時尚、現代、親切、可愛,這些是這個吉祥的特點。”
杜華林還表示,吉祥物簡約的造型還為商業運作、宣傳推廣提供了有利條件。 [編輯本段]誕生過程 2007年12月18日,夜晚,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舉辦地——上海。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上海東方衛視向全世界現場直播《吉祥中國——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吉祥物揭曉晚會》,來自中央、全國以及海外的100多家媒體,***同見證、報道這壹全球矚目、萬眾期待、激動人心的時刻。
隨著寓意吉祥的蚌殼的打開,閃亮的珍珠自然滑落,多米諾骨牌如水幕般鋪開、變換,45秒的骨牌推演,全場和電視機前的觀眾沸騰了,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舞臺的中央。壹會兒,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會徽變成了上海世博會的吉祥物——海寶,全場激情迸發、掌聲如潮。當動漫形象的“海寶”向大家招手致意,隨著音樂節奏快樂起舞的時候,全場飛舞的熒光棒會成了五彩的海洋。自信、快樂、可愛、俏皮的“海寶”,成為這壹夜,這個燈火璀璨、全球關註的夜晚,最閃亮的明星,真正成了“四海之寶”。
海寶,以漢字“人”字為核心創意,配以代表生命和活力的海藍色。他的歡笑,展示著中國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他挺胸擡頭的動作和雙手的配合,顯示著包容和熱情;他翹起的大拇指,是對來自世界各地朋友們發出的真誠邀請。
“吉祥物”作為代表東道國特色的標誌物,是壹個國家文化的象征。它從各個層面反映了東道國的歷史發展、文化觀念、意識形態以及社會背景,並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要踐行中國對世界作出的“把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辦成成功、精彩、難忘的盛會”的承諾,就必須要有壹個成功的吉祥物。
為了舉全國之力,集世界智慧,遴選符合上海世博會主題和理念的吉祥物,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於2007年1月17日,通過《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解放日報》、《文匯報》等主流媒體發布了《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吉祥物征集公告》,正式開始了上海世博會吉祥物的全球征集活動。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專門成立了上海世博會吉祥物征集辦公室。
從1月17日到5月31日,征集辦公室的50多位同誌,在全國過範圍內走訪、接洽了1500多家設計公司、800多家廣告公司、1000多家動漫類公司和200多所專業院校,直接接觸各類人員8萬人次,廣泛發動了設計界、美術界、卡通界和教育界的諸多專業人士和廣大人民群眾,參與上海世博會吉祥物的設計工作,我們的組織工作得到了海內外眾多專業機構、專家學者、設計類院校的熱烈響應,得到了全國人民的廣泛支持。
2007年5月31日,上海世博會吉祥物征集活動截止,我們***收到來自亞洲、歐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等五個大洲,包括中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意大利、西班牙、芬蘭、羅馬尼亞、新西蘭、墨西哥、葡萄牙、日本、韓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委內瑞拉、加拿大、哥倫比亞等21個國家的26655件應征作品。其中中國內地作品26203件,臺港澳21件,國外431件。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參加了吉祥物的征集,按照應征作品數量的多少前10名的有:上海、吉林、河南、陜西、山東、江蘇、浙江、北京、天津、遼寧。真正踐行了舉全國之力、集世界智慧的征集初衷。
在26655份來稿中,10歲以下作者的作品數量約占總數的7%,10-20歲作者的作品約占35%,21-30歲作者的作品約占28%,31-40歲作者的作品所約占19%,50歲以上作者的作品約占11%。投稿者的男女比例約為56:44。
應征者的職業包括學生、幹部、退休老人、運動員、護士、設計師、普通職員、畫家、作家、教師、演員等等。來稿中,來自東部沿海地區的稿件數量約占69%,來自中部地區的稿件數量約占總數的20%,來自西部地區的稿件數量約占總數的11%。
135天征集期間,平均每個小時收到8件應征作品。在5月31日截止後,仍有數百份應征作品陸續送達征集辦公室。
征集活動結束後,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於2007年6月下旬開展了吉祥物的評選活動,制定了嚴格、規範的《評選規則》,組織評委團隊對所有應征作品進行了認真、嚴謹、客觀、公正的評選。11位評委分別來自美術、設計、文化、營銷、卡通等專業領域,分別來自國內的北京、上海、廣東、香港、臺灣等地,以及日本、意大利、葡萄牙等國家,有著較高的專業性、代表性、權威性和國際性。整個評選過程接受了公證機構的監督和公證,保障了評選工作的規範性、客觀性和公正性。
借鑒歷屆世博會、奧運會的經驗,根據評委會推薦作品的實際情況,我們在評選活動結束後,對入圍的作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了專業論證、方案完善和設計提升:壹是強化吉祥物的主題演繹;二是美化吉祥物的造型設計;三是優化吉祥物的產品設計;四是深化吉祥物的理念表達。為此,上海世博局成立了由征集辦協調、上海著名設計師邵隆圖領銜的修改團隊,組成由上海永堅企業形象策劃有限公司、上海九木傳盛廣告有限公司參加的聯合團隊,對由上海永堅企業形象策劃有限公司提出的由漢字發展成吉祥物的創意,進行了近3個月的設計、論證、完善。經過10多輪的方案調整、市場調研,最後,修改團隊將目光聚焦在“人”——美好城市的創造者和體驗者,從而誕生了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吉祥物“海寶”的核心設計理念。
按照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主題演繹手冊的表述,人始終是推進城市發展的核心,是城市化進程中最具創造性的主體。人既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也是美好生活的體驗者。上海世博會吉祥物“海寶”的設計正是從主題演繹的角度出發,創造性地選用了漢字的“人”作為創意點。而吉祥物的藍色則表現了地球、夢想、海洋、未來、科技等元素,符合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海寶”的名字取“四海之寶”之意。海寶的設計體現了“人”對城市多元文化融合的理想;體現了“人”對經濟繁榮、環境可持續發展建設的贊頌;體現了“人”對城市科技創新無限可能的期盼;也體現了“人”對城市社區重塑的心願;他還體現著“人”心中城市與鄉村***同繁榮的願景。海寶是對五彩繽紛生活的向往,對五光十色的生命的祝福,也是中國對來自五湖四海朋友的熱情邀約,海寶,正期待著和世界各地的朋友壹起參與和見證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2007年9月24日,在上海舉行的上海世博會第五次組委會會議正式確定了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吉祥物設計方案。
2007年12月18日,“吉祥中國——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吉祥物揭曉晚會”盛大舉行,上海世博會吉祥物“海寶”正式向全球發布。
海寶翹起的頭發,就像翻卷的海浪;海寶挺胸擡頭的動作和雙手的配合,顯示著包容和熱情;海寶翹起的大拇指,是對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發出的真誠邀請;海寶的歡笑,展示著中國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展示著全球城市文明發展的嶄新成果。海寶,向全世界傳達來自中國的真誠問候——“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歡迎您!” [編輯本段]征集紀實 2007年1月17日,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正式向全球發出真誠的邀請,希望全球關心、熱愛上海世博會的人士,能夠參與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吉祥物的設計。
為了舉全國之力、集世界智慧,遴選符合上海世博會理念和主題的吉祥物設計,並通過吉祥物設計的征集向全世界傳播“理解、溝通、歡聚、合作”的上海世博會理念,宣傳“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會主題。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專門成立了上海世博會吉祥物征集辦公室(以下簡稱征集辦)。從1月17日征集工作開始,到5月31日征集截止這段短短的日子裏,工作組50多位同誌的足跡踏遍了全國20多個省市的50多個城市,走訪、接洽了1500多家設計公司、800多家廣告公司、1000多家動漫類公司和200多所專業院校,直接接觸各類人員8萬人次,廣泛發動了設計界、美術界、卡通界和教育界的諸多專業人士和廣大人民群眾參與上海世博會吉祥物的設計,我們的組織工作得到了海內外眾多專業機構、專家學者、設計類院校和廣大群眾的熱烈響應和無私支持。
世博會吉祥物設計征集組織工作,可以說是國內歷次大型活動中,組織地面活動、到訪城市、拜訪人數最多的壹次推廣活動。利用征集吉祥物的契機,我們廣交朋友,與國內設計和藝術界建立了廣泛的聯系;我們踏實工作,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強化吉祥物征集的影響,擴大吉祥物征集宣傳的知曉面,並邀請國內外設計、傳播、美術界專家對世博會、世博吉祥物的設計出謀劃策,真正把征集活動做成了世博會宣傳的全國行動,既為世博會吉祥物的征集積累了專業團隊力量,也為吉祥物的誕生創造了良好的群眾基礎,最終保證了本次征集、評選活動的圓滿成功,也踐行了領導提出的集全國之力辦好上海世博會的理念。
壹、受命,為了世博的托付
世博會吉祥物的征集工作的啟動時間是1月17日,由於受到春節和寒假的影響,關註度有所分散,自然來稿數量低於預期的效果。在世博局領導的直接領導下,征集辦迅速組織起來,建立了近50人的專門的工作機構,同時抽出了16人全國發動小組,分成八路,準備深入全國各地,組織發動,聚集全國和國外的力量和智慧,激發專業團隊、高等院校、廣大群眾的參與熱情和創造激情,為上海世博會吉祥物設計貢獻智慧。
正月初三,當很多人還沈浸在春節歡樂祥和的氣氛中的時候,征集辦的同誌們肩負領導的囑托,已經開始了緊張、忙碌的工作。就像壹場戰爭即將打響,所有的同誌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
目標,創造壹個奇跡
誌存高遠,行動踏實。受命之後,我們就定下了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的目標。保質,是為了最終能評選出壹件能夠真正代表中國,並得到國際認可的作品;保量,是保質的基礎,正所謂百裏挑壹,只有在海量的應征作品的支撐下,才可能出現具有最符合上海世博會主題的那壹件作品。
征集辦的同誌們向世博局領導承諾,將至少完成15000件作品的征集,而我們對自己的要求,則是至少要征集到20000件作品。
據我們的了解,歷屆世博會和奧運會的吉祥物壹般采取定向征集的方式,每次的征集數量壹般不過幾百件。大型活動吉祥物征集如果僅僅依賴媒體發布不做深入動員、廣泛組織,應征作品的質量和數量都難以保障。另外,吉祥物的設計和會徽相比,專業性更高。用中國美院副院長宋建明的話說“壹個快手壹天出十幾二十個會徽的設計稿不成問題,因為那是簡單的圖形構造。吉祥物不同,吉祥物的設計要復雜得多,壹個專業設計師能磨出壹件作品沒壹個月很難做到!”
在當前情況下,僅依靠獎金的誘惑,很難調動專業的設計工作者、高校的專業學生的積極性。因為最後只有壹件作品成為吉祥物,勝算的把握太低。而要撬動兩萬件的設計作品,這無疑是壹個非常艱巨的任務。正是因為這個任務的挑戰性,才更使大家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同誌們半開玩笑地說,到5月31日那天,當我們完成預期目標,就應該申請“吉尼斯世界之最”!
聚焦,匯聚全球的智慧
為了爭時間、保效果,我們制定了“穩住上海、輻射全國、抓大放小、鎖定重點”的推廣發動策略。
國內比較著名的設計、廣告、動漫公司,是我們確定要走訪的第壹類目標,這些公司經驗豐富、實力強勁,長年從事設計、傳播、營銷類工作,他們的專業水準,能為吉祥物的征集活動提供高質量的作品。而且,通過這些專業公司的影響力和輻射力,也能擴大世博會及世博會吉祥物征集工作的影響。經我們統計,這些著名的公司,和著名的設計、動漫專業人士,多集中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中城市。
另壹方面,國內著名美術、設計學院為數眾多的老師、學生,也能為我們提供數量多、質量高的設計作品。所以這也是我們走訪的重點。
在國內的美術界壹直有八大美院的說法,指的是中央美院、中央工藝美院(現清華大學美院)、中國美院、魯迅美院、天津美院、四川美院、湖北美院、廣州美院組成的八家老牌美術院校,這些院校是國內設計人才的黃埔軍校,其多年的人才輸出能力和學科輻射能力,推動著其他地區美術院校的建設。我們的拜訪路線設計,便圍繞著八大美院的所在地,並滲透其輻射的地區。對於西部地區,盡管美術類院校不夠集中,但是從宣傳世博的戰略高度出發,和足夠的參與度,我們也不能放棄。
在海量信息的基礎上,制定了精度高、網點密、帶動力強的發動地圖:壹是確保重點城市、重點機構、重點高校的參與,國內的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成都、沈陽、長春、香港以及國際的韓國、日本、新加坡、美國、法國、英國等成為戰略要地;二是各類廣告公司、設計公司、動畫公司、及美術類院校、動畫類院校、設計類院校成為戰術突破點。
壹張龐大的全球地圖,最後被編輯、整合成壹張布局合理、點面結合的網絡。
團隊,精幹才能精彩
要達成創造奇跡的目標,就需要依靠能創造奇跡的團隊。征集辦的同誌,承擔的是代表中國上海世博會走出去的任務,所代表的絕不只是個人。征集者是否胸懷全國、是否對世博了如指掌,同時是否擁有健康的形象、良好的溝通技巧,這些都會直接影響接待者對上海世博會的認知。
為此,就選出了具有良好高等教育背景、具有海外留學經驗、政治業務素質較強的同誌,組成了工作小組。由劉軍、趙壹華、蔣衛林、金江波、朱慧倩、宋楠、陳冬玉、杜釜、王翔、趙海廣、鄒傑、劉運濤、郭巍、李牧陽、韋武等同誌組成的團隊中,既有在國外留學生活多年的洋碩士;也有剛剛走出大學校園的研究生;也有專為此次活動從其他機構抽調的精兵強將。
為了讓每壹位同誌不辱使命,在出發前,進行了多次專業知識、溝通技巧、服飾禮儀等方面的培訓,並在進行了多輪模擬培訓,考慮在推廣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預定好各種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