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雕版印刷
大約在公元7 世紀前期,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術在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誕生。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紙上按所需規格書寫文字,然後反貼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據文字刻出陽文反體字,這樣雕版就做成了。接著在版上塗墨,鋪紙,用棕刷刷印,然後將紙揭起,就成為印品。雕刻版面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材料,但雕版完成後壹經開印,就顯示出效率高、印刷量大的優越性。在壹些方法中,雕版印刷優於鑄造活字印刷。例如像中文這樣的語言,有很大的字符集,雕版印刷在初期投入時會更便宜壹些。這個工藝也具有更多的藝術繪畫的自由,例如圖畫和圖表的繪制。不過,印刷版不耐用,在印刷使用中很快就損壞了需要不斷更換,限制了大量印刷的可能性。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實物是在敦煌發現的印刷於公元868年的唐代雕版印刷《金剛經》。
雕版印刷術是壹種具有突出價值且民族特征鮮明、傳統技藝高度集中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凝聚著中國造紙術、制墨術、雕刻術、摹拓術等幾種優秀的傳統工藝,最終形成了這種獨特文化工藝;它為後來的活字印刷術開了技術上的先河,是世界現代印刷術的最古老的技術源頭,對人類文明發展有著突出貢獻;它的實施對文化傳播和文明交流提供了最便捷的條件。
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稱,去年被正式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揚州是中國雕版印刷術的發源地,是國內唯壹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藝的城市。目前,揚州藏有近30萬片明清以來的古籍版片,並采用雕版印刷出版了大量的古籍線裝書籍,成為全國最大的線裝書加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