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齋隨筆·詔令不可輕出》譯文與賞析
詔令不可輕出
詔令不可輕出
原文
人君壹話壹言不宜輕發[1],況於詔令形播告者哉!漢光武初即位,既立郭氏為皇後矣,時陰麗華[2]為貴人,帝欲崇以尊位,後固辭,以郭氏有子,終不肯當。建武九年,遂下詔曰:“吾以貴人有母儀之美,宜立為後,而固辭不敢當,列於媵妾。朕嘉其義讓,許封諸弟。”乃追爵其父及弟為侯,皆前世妃嬪所未有。至十七年,竟廢郭後及太子強,而立貴人為後。蓋九年之詔既行,主意移奪,已見之矣。郭後豈得安其位乎?
註釋
[1]不宜輕發:不應該輕易說出。[2]陰麗華:東漢王朝開國皇帝劉秀的第二任皇後,春秋時期的壹代名相管仲的後裔。陰麗華在歷史上以美貌著稱。
譯文
君主的每壹句話都不應該輕易說出,何況以詔書命令形式傳播告知於天下百姓呢!漢光武帝剛即位時,就冊立了郭氏為皇後。當時陰麗華還為貴人,光武帝想要推崇她為皇後,但陰麗華堅決推辭,由於郭氏有兒子,陰麗華最終沒有同意做皇後。建武九年,光武帝下詔說:“我認為陰貴人有母儀天下應有的美德,能做天下女子的表率,應該立她為皇後,但陰貴人堅決推辭,不願升居皇後之位,願意位居嬪妃之位。我嘉賞她的謙讓,準許封她的弟弟為官。”於是追封她的父親和弟弟為侯爵,這在過去的所有嬪妃中是從來不可能享有的事情。等到建武十七年,光武帝竟然廢去了郭皇後和太子強,而冊立陰貴人為皇後。這樣,建武九年的詔令既然已經實行,之後光武帝又改變主意冊封陰麗華為皇後,因此從這裏也就看清楚了。郭皇後怎麽能夠安居於她的皇後之位呢?
評析
從這段的歷史背景可以看出,漢光武帝剛即位就想要立陰麗華為後,但是由於陰麗華沒有孩子,也沒有高貴的外家,而郭皇後則不但生出了長子,還有高貴的身份。在陰麗華的堅持和漢光武帝的考慮下,沒有封陰麗華為皇後,她只能做了嬪妾。但是漢光武帝考慮周全,下詔說陰麗華有母儀之態,應該封其為皇後,但是由於陰麗華謙虛不願做皇後,追封了她的父親和兄弟為侯爵,從這裏就可以看出,漢光武帝此時已經有了封陰麗華為後之心,只是迫於陰麗華沒有堅實的靠山,封其父兄為侯爵是為了能夠順利的封她為皇後做基礎。漢光武帝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唯獨郭皇後沒有看清狀況,還依然安居於皇後之位。漢光武帝下詔說的那壹番話,看來不是輕易就說出的,可謂是深思熟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