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20世紀80年代,張賢亮的自敘性小說的人物形象有哪些特點?

20世紀80年代,張賢亮的自敘性小說的人物形象有哪些特點?

在張賢亮的自敘性小說中,壹再出現的主要人物,是被流放、勞改的右派,壹個被社會所遺棄的“讀書人”。人物在西北貧瘠的荒漠地區經受的饑餓、性的饑渴和精神的困頓細致地展示了知識分子的受難情景和心理矛盾。這裏,還為人物提供了肉體和精神的救贖者——潑辣、能幹而又癡情的女性。這些女性堅韌的生命力和靈魂的美,撫慰了主人公瀕於崩潰的精神,成為他超越苦難的力量。因此,這些小說往往會編織壹個動人的愛情故事。這些小說對主人公的刻畫,無意中顯現了現代中國知識分子潛在意識中那種憑借知識以求聞達的根深蒂固的欲望。這使得有的小說的情節和意識,暗合了中國古典戲曲、小說的“落難公子”的模式。

在長篇《習慣死亡》中,“讀書人”的苦難經歷已成為他無法擺脫的夢魘。寫於1993年的長篇《我的菩提樹》,通過日記和對日記的註釋,紀實地展示勞改生活的可怕內幕。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創作生涯中,那段苦難生活記憶,成為作者再也無法走出的題材的“牢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