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原貌是什麽樣的?
壹、綺春園
綺春園早期曾是清怡親王允祥的禦賜花園,名為“交輝園”。到乾隆中期該園又改賜給大學士傅恒,易名“春和園”。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春和園歸入圓明園,正式定名為“綺春園”。那時的範圍尚不包括其西北部。
嘉慶四年和十六年,該園的西部又先後並進來兩處賜園,壹是成親王永瑆的西爽村,二是莊敬和碩公主的含暉園,在大規模修繕和改建、增建之後,該園始具千畝規模,成為清帝園居的主要園林之壹。至此,圓明三園處於全盛時期。
嘉慶先有“綺春園三十景”詩,後又陸續新成20多景,當時比較著名的園林景群有敷春堂、清夏齋、涵秋館、生冬室、四宜書屋、春澤齋、鳳麟洲、蔚藻堂、中和堂、碧亭、竹林院、喜雨山房、煙雨樓、含暉樓、澄心堂、暢和堂、湛清軒、招涼榭、淩虛亭等近30處。
懸掛匾額的園林建築有百余座。綺春園宮門,建成於嘉慶十四年(1809年),因它比圓明園大宮門和長春園二宮門晚建半個多世紀,亦稱“新宮門”,壹直沿用下來。
自道光初年起,該園東路的敷春堂壹帶在改建後,作為奉養皇太後的地方;但園西路諸景,仍壹直是道光、鹹豐皇帝的園居範圍。該園1860年被毀後,在同治年間試圖重修時,改稱萬春園。?
二、長春園
長春園南部以大型的水景為主體,整體布置疏朗開朗,疏密得當。園門為長春園宮門,五楹,門外左右各有銅麒麟壹只(現僅存壹只,陳列於頤和園仁壽殿前)。其南建影壁壹座。入門為淡懷堂,九楹,卷棚歇山頂,前有月臺丹陛,東西配殿五楹。正殿之北為河岸,建方亭壹座,有廊與正殿相通。亭西為長春橋,十孔。
過橋向北,經山口,即為園內核心建築——含經堂建築群。含經堂前設牌樓三座,兩面為八字影壁。入門為五楹含經堂,是乾隆帝吟經之所。再北為淳化軒(圓明三園中最宏大的建築,有《淳化閣帖》摹版),蘊真齋。出後門為“得勝蓋”敞廳,乾隆二十四年,乾隆帝在此獲知平定大小和卓之役而建為紀念。
此外還有涵光室、理心樓、味腴書屋。東墻外買賣街等建築。含經堂建築群規模富麗宏大,布局參考紫禁城寧壽宮,是乾隆計劃退位後常居的住所。
含經堂西為思永齋,建工字殿十七楹。思永齋前建小有天園。思永齋北為海嶽開襟,是湖面上建造的雙層圓形石臺,上有殿宇三層。
海嶽開襟之東隔水為仙人承露臺,臺南為茜園,以石取勝,建有茜園八景。乾隆帝自杭州運來的南宋德壽宮遺石“青蓮朵”亦陳列於此。含經堂之東為玉玲瓏館、鶴安齋、映清齋、茹園、鑒園等景點,園東北角為獅子林(仿蘇州獅子林),園北有法慧寺、多寶琉璃塔、寶相寺、澤蘭堂等建築。再北即為西洋樓景區。
三、長春園西洋樓景區
清朝皇帝為了追求多方面的樂趣,在長春園北界還引進了壹區歐式園林建築,俗稱“西洋樓”,由諧奇趣、線法橋、萬花陣、養雀籠、方外觀、海晏堂、遠瀛觀、大水法、觀水法、線法山和線法墻等十余個建築和庭園組成。
於乾隆十二年(1747年)開始籌劃,至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建成。由西方傳教士郎世寧、蔣友仁、王致誠等設計指導,中國匠師建造。建築形式是歐洲文藝復興後期“巴洛克”風格,造園形式為“勒諾特”風格。
但在造園和建築裝飾方面也吸取了中國不少傳統手法。建築材料多用漢白玉石,石面精雕細刻,屋頂覆琉璃瓦。西洋樓的主體,其實就是人工噴泉,時稱“水法”。特點是數量多、氣勢大、構思奇恃。主要形成諧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處大型噴泉群。?
西洋樓景區整個占地面積不超過圓明三園總占地面積的百分之二,只是壹個很小的局部而已。但它卻是成片仿建歐式園林的壹次成功嘗試。這在東西方園林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在歐洲引起強烈反響。
壹位目睹過它的西歐傳教士贊譽西洋樓:集美景佳趣於壹處,凡人們所能幻想到的、宏偉而奇特的噴泉應有盡有,其中最大者,可以與凡爾賽宮及聖克勞教堂的噴泉並駕齊驅。這位傳教士的結論是:圓明園者,中國之凡爾賽宮。
園林特色
圓明園集中了中國園林藝術的精粹,融會了東西各種建築風格,大量運用對景、障景、借景、透景等空間處理技巧,匯聚各種造園手法,堪稱是中國園林藝術之集大成者和頂峰傑作,被西方國家稱作“萬園之園”或“東方凡爾賽宮”。
整個圓明園的規模宏大,三園的總平面呈倒“品”字形,占地面積約350萬平方米,周長10余公裏。三園***有園景123處,其中圓明園69處,長春園24處,綺春園30處,總建築面積超過16萬平方米。三園設園門19座,水閘5座。
園內有殿堂樓閣、軒館廊榭等各種建築140多組,木制和石制橋梁100多座,各種風景點100多處,還收藏了大量珍貴的圖書、字畫和文房珍寶,如《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和《淳化閣帖》摹版等。
圓明園是壹座以水為主題的水景園,水面占全園面積的壹半以上。它的水主要來自玉泉山,通過頤和園的昆明湖和清河支流萬泉河,由西馬廠鐵閘從西北註入圓明園的紫碧山房,然後散布於各園。這種將水源布置在西北角的布局參考了中國神話中天下之水發源於昆侖山的傳說。
雍正年間大規模修整了水道,將全園的湖泊相連,形成了整座園林的脈絡。這些河道、湖泊和遍布全園的假山、島嶼等相互烘托映襯,具有山水寫意畫般的意境。
圓明園的景觀大量取材於中國的神話傳說和詩畫意境,如方壺勝境、蓬島瑤臺(蓬萊仙島)、武陵春色(桃花源)、上下天光(洞庭湖)、杏花春館(仿杜牧杏花村詩意)等。
園內仿建了許多江南名勝,稱為“縮景”,如取自杭州的“西湖十景”(西湖十景全部仿建,其中壹些被計入圓明園四十景)、取自廬山的西峰秀色、取自海寧安瀾園的四宜書屋、取自南京瞻園的茹園、取自蘇州獅子林的獅子林、取自杭州汪氏莊園的小有天園等。
此外長春園北部還有歐式建築群——西洋樓,這是首次在皇家園林中大規模仿建西洋建築。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圓明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