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的時候,日本為何沒有獨立編制的空軍?
在二戰時期,主要的戰爭參與國基本上在海洋、陸地和天空三者的軍隊都有獨立編制來管理,作為主戰國的日本,居然沒有獨立專門的空軍編制,只有依附在海陸軍的航空兵,被海軍和陸軍分別管理。雖然這樣子說出來,很多網友都會秉著懷疑的態度,但事實就是如此。這還得從日本的地理環境和歷史說起。
眾所皆知,日本四面環海,是名副其實的島國,這也使其海洋事業發展更為良好,國家也會更重視海上軍隊的建立和發展。因此,日本國家軍隊壹般都會將發展重心放在海軍,其次是陸軍。
得益於國家地理環境而獲得大力發展的海軍,自然而然擁有國內很高的權利和地位,在政府參與的許多戰爭中都有很大的決定權,直接影響了軍隊建設和戰爭走向。即使在工業革命的發展之後,各國致力於建設空軍隊伍,但日本的空軍只能由於國內政治勢力原因被附庸於海軍和陸軍下。
同時,海軍和陸軍又是勢不兩立的兩個隊伍,日本的海軍壹向看不起比較傳統的陸軍。這兩者本身就經常因為物資軍費分割產生諸多矛盾。這樣壹看,空軍更是不可能來分壹杯羹。更何況當時日本軍政府並不認為空軍能成為戰鬥的主力,不需要獨立指揮。
因此,日本的空軍被分成兩派,壹種是由陸軍支配的陸航,另壹種是由海軍支配的海航。海航隨著海軍的航母壹同征戰,成為了日本軍國主題的重要作戰手段,而陸航只配合陸軍作戰,在陸地上空飛行。由於海軍和陸軍素來不和,陸航和空行也是鮮少交流輪換,只有等到了二戰後期,航空兵犧牲太多,才轉了部分陸航到海航,壹起作戰。
後來二戰結束,日本不少參與過二戰的航空人員紛紛建議發展獨立的編制,以便能夠名正言順的維護國家的制空權,這也為其後來航空自衛隊的成立做了基礎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