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海王生物財務分析報告

海王生物財務分析報告

海王生物未脫財務困境

壹直試圖走出債務泥潭的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業務經營上依然未能有起色。

2008年5月29日,海王生物(000078.SZ)發布公告稱,公司由於2007年度業績未能達到股改時承諾的1億元,按照規定,公司控股股東海王集團需以資本公積金3500萬元向無限售條件的流通股股東追加對價,轉送3500萬股。

去年下半年以來,身負重債的海王生物不得不開始重組公司債務,期望降低財務費用。2007年中,海王生物董秘戴奉祥曾公開表示,對公司2007年實現承諾業績有信心。但遺憾的是,2008年4月29日公布的2007年業績顯示,全年利潤僅4633萬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利潤3868萬元,遠遠低於承諾預期。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海王生物近年來由於債務規模大,影響現金流後續投入,導致主營業務經營狀況很不樂觀,而經營上不能改善公司基本面也影響其貸款重組債務的進程,財務和經營形成惡性循環。

業績低迷

2006年4月,海王生物確定股權分置改革方案:非流通股股東向原流通股股東實行每10股轉增8.85股,相當於10送3.2。大股東同時承諾,公司2006年、2007年的凈利潤將分別達到4000萬元、10000萬元,,若未達到承諾,則將以向流通股股東定向轉增的方式進行股份追送。

2006年,海王生物凈利潤4247萬元,驚險越過承諾業績底線。其中,海王生物向母公司轉讓45%海王銀河醫藥投資公司股份獲得5926萬元的收益,另外出售上海龍頭醫藥獲得500萬收益,出售深圳市海王眼之寶科技獲得1000萬元收益,出售深圳海王藥業公司房產獲得170萬元收益,同時也由於轉讓100%亞洲資源股份而損失2700多萬元,盈虧對沖後,海王生物2006年處理資產所得收益近5000萬元。

去年,海王生物同樣通過向母公司處理杭州海王生物工程獲得1178萬元收益,出售銀河投資3.85%的股權獲得410萬元。

海王生物是我國生物醫藥、生物化學領域的龍頭企業,現擁有深圳海王工業城、福州海王制藥基地、三亞海王養殖基地以及新建的深圳寶安區疫苗生產基地等四個大型制藥工業基地,生產能力可達到產值50億元以上。

但1998年海王生物上市以來,卻壹直處於虧損的邊緣,自2001年起至2004年,其歷年實際利潤分別為2981.9萬元、負3533.856萬元、369.94萬元、2266.44萬元,到2005年巨虧7.4億元。

根據和訊財經統計,海王生物上市後,募集資金兩次,***15.05億元,至今總計向全部股東派現2次,***0.34億元;海王生物派現金額是募資金額的2.28%,在全部A股中名列第1234位,遠遠低於市場平均水平56.13%。

財務困境

海王生物的業績萎靡來自主營業務經營不善。聯合證券分析師谷方慶認為,海王生物經過多年的擴張,至今仍未培養出壹個銷售規模上億的單品,目前單品銷售規模最大的是處方藥博寧,約7000萬元的規模,海王生物上市後融資頗多,達到15億元,跟大多數民營企業壹樣,急於做大,迅速擴張。但是並沒有及時鞏固原有業務格局,相反不斷消耗公司內部資源。

海王生物最好的壹塊資產海王英特龍於2004年成功分拆於香港創業板上市,據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研發的亞單位流感疫苗是海王生物寄予厚望的項目,但該項目2006年建成1000萬支生產新基地,卻直到2007年9月份才獲得生產批文,至今仍在籌備GMP認證中,亞單位流感疫苗未能在2007年投入市場,海王生物自稱,該項目是導致未能實現2007年利潤預期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