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深度解析:新飛破產的深層次原因

深度解析:新飛破產的深層次原因

深度解析:新飛破產的深層次原因

Longsea

6月28日,河南新飛電器、家電、制冷器具公司100%的股權落錘成交,成交價4.55億。而新飛電器名下部分土地、房產及建築,於7月5日開始拍賣。

曾經比肩海爾的新飛冰箱,從此塵封歷史。

十年輝煌,壹朝隕落

新飛的前身是壹家軍工工廠——新鄉市無線電設備廠。創始人劉炳銀1983年接任這家小廠廠長時,企業已累積虧損70多萬元。上任後的劉炳銀將工廠的解困之路,瞄準了受大城市歡迎的電冰箱。1986年,劉炳銀將壹條意大利飛利浦電冰箱生產線引進,開始生產“新鄉飛利浦”冰箱,新飛品牌從此誕生。

兩年後,到1988年時,新飛冰箱銷售收入、利稅、全員勞動生產率、人均創利稅四項指標均居新鄉市首位。

1990年5月,劉炳銀也曾怒砸400臺有質量問題的冰箱,質量意識開始在新飛人心中發芽、生長,新飛也開啟了十年的輝煌。

1996年前後,新飛達到頂峰。那壹年,新飛開始實行工資改革,大部分工人的工資都漲到了1000至1400元。而當時新鄉市平均月收入只有三四百元。

外資接手,新飛動蕩開始

據公開資料顯示,1994年政府牽頭引入新加坡豐隆與新飛集團壹同組成了新飛電器,其中新飛集團持股49%,新加坡豐隆電器私人有限公司持股45%、新加坡豫新電器有限公司持股6%,新飛集團仍然掌握著話語權。

2005年,國企改制,新鄉市政府將其持有的39%的國有股份轉讓給新加坡豐隆,加之早前收購了新加坡豫新電器有限公司持有的新飛電器6%的股份,新加坡豐隆成為了新飛電器持股90%的大股東,成為新飛電器新的話事人。

據知情人透露,當時新飛創始人劉炳銀非常反對這項重組,但最終無果。劉炳銀雖然還掌握著新飛電器的經營權,但勢均力敵的股權結構,讓他在運營策略上越發掣肘。據媒體報道,劉炳銀曾表示,有兩次他認為難得的發展機遇,都因為董事會的反對而作罷。

新飛市場的衰落從2012年已經開始。這壹年,新飛冰箱銷量同比下滑37%,市場份額開始連年下跌,並於2014年跌出前十;這壹年,新飛電器的標誌也從老鷹變成了壹只色彩斑斕的小鳥。外部的變化揭示出內部深層次的矛盾。當年5月份,新飛電器出現大規模停產,涉及新鄉三個生產基地的大部分生產線,其中產能200萬臺的新飛冰箱壹部工廠關閉,與生產二部合並。

外資入住原本是好事,為何演變為滑鐵盧了呢?

文化困境,才是新飛衰落的真正原因

新加坡豐隆集團創立於1963年,是新加坡最大的房地產和酒店業投資 發展商 和標竿企業,也是世界跨國性的集房地產、銀行與金融服務、酒店等綜合類的企業集團。公開資料顯示,豐隆在家電行業沒有任何經驗。有評論認為,豐隆收購新飛的目的在於賣出新飛電器,獲得投資性收益,並不是認認真真的經營。實際上,在豐隆掌控期間,曾多次傳出賣出新飛電器的消息,但由於要價過高作罷。

成為外資公司後,員工首先感到的是頻繁的人事變動。

2000年劉炳銀因胃癌在廣州病逝。壹年之後,壹直被視為劉炳銀接班人的新飛電器總經理李根被換掉,新加坡方面的張冬貴接管新飛電器。之後豐隆集團連續空降400多名高管,新飛電器中高層被大換血。之後張冬貴的突然辭職,新飛又開始了又壹輪人事變動。

中高層的頻繁變動帶來的是戰略的不斷調整,管理方式的變化,員工的思想波動極大,凝聚力無從談起。

除此之外,在豐隆經營的過程之中,中方與資方在經營方向上的矛盾也壹直存在。資料顯示,自2006年國企改制算起,在12年的時間裏沒有漲過工資。員工的待遇遠遠落後於周邊的企業。

資方接管後帶來管理方式、經營理念、市場策略和戰略方向等等,與新飛已經形成的文化相沖突,都給員工來了極大的不適應,形成了難解的文化困境。

企業並購已經成為企業快速擴張的重要手段。但許多研究表明,從並購後的長期經營績效來看,中國企業並購的成功率是相當低的。有統計數據表明,並購成功的比例不超過20%,也有的統計結果是在50%左右。新飛易主後,理應進行相應的文化變革,以調動員工積極性,讓新的文化助力新戰略。不幸的是,管理層並沒有意識到企業文化的重要性。新飛的衰落實質上是文化變革的失敗。

新飛被並購後的的文化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壹、並購雙方具有不相容的組織文化,具體體現在價值觀、管理風格、經營理念等方面的差異,同時並購以及整合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協調,不能化解組織文化的沖突,導致雙方組織文化難以有效整合。嚴重時出現過員工大規模罷工事件。

第二、並購後缺乏有效的整合計劃設計和執行,整合過程中管理和控制失當。

第三,並購前後將註意力過於集中在短期財務利益上,沒有充分考慮和利用“人的因素”,譬如有效的領導與高層推動,獲得員工對組織的承諾,投入專業人才,有效溝通等方面。

壹個成功的例子是海爾。

海爾集團先後在全國並購了幾十家企業,在並購這些企業的過程中,海爾高度重視企業文化整合的作用,第壹步總是“克隆”海爾文化及管理模式,使海爾的企業文化紮下根來,使被並購企業了解、適應直至自覺按照海爾的企業文化和管理模式思考和行動,與海爾集團真正融為壹體。例如,在並購原青島紅星電器廠時,對於這家曾是全國三大洗衣機廠、但在1995年7月並購前已負債率高達144%、資不抵債1.33億元、擁有3500名職工的大型企業,海爾只是派去了3名企業文化中心管理人員,通過輸入海爾文化及管理模式,僅3個月就使紅星電器廠扭虧為盈,半年盈利50多萬元,顯示出“無形資產盤活有形資產”的巨大潛力。

無數事實表明,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企業並購中企業文化變革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並購的成敗,影響企業的進壹步發展。

co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