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為生命喝彩”——地震中的小英雄

“為生命喝彩”——地震中的小英雄

當地震襲來,那些稚嫩生命的安危,是怎樣牽動著人們的心靈;在災難面前,那些孩子們的英雄故事,又是怎樣感動著中國人民!

3歲、9歲、11歲……如花般的年齡,正需要呵護的年紀。然而災難當前,這些年幼的孩子,卻用堅強和勇敢,詮釋著生命的勇氣,閃耀著人性的光芒。

讓我們銘記這些災難發生後的場面:9歲半的林浩在自救後,把壹名已昏迷的同學背出廢墟,又毅然重返廢墟,再次背出另壹名被廢墟掩埋的同學;14歲的小女孩鄧清清,在被武警官兵救出時,還在廢墟裏面打著手電筒看書;3歲的小男孩郎錚,艱難地舉起還能動彈的右手,朝救出他的武警官兵敬禮;11歲的張吉萬背著3歲的妹妹,在地震發生後走了10多個鐘頭到達綿陽安置點……

災難已經發生。

他們明白,選擇擦幹眼淚,勇敢地直面現實,才是對逝者最大的安慰、對生者最好的負責;我們相信,在即將到來的這個非凡的兒童節,能看到所有災區孩子們從心底綻放的——堅強的微笑。——編者

他們面對人們單純地微笑,盡管這微笑催人淚下

江油市太平街小學張竹均10歲

我希望醫院裏的人早日康復,以後不要再發生地震了。

北川縣漩坪小學李文嘰12歲

我希望我們大家能夠早日找到壹個幸福的家,不再被地震中的傷痛折磨。

江油市詩城小學朱婧宜7歲

我希望我的好朋友能夠趕緊出院,我們可以壹起上學。

江油市建南小學李思琴12歲

我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我希望自己很快可以上學,考個好學校。

北川縣陳家壩小學林立鋮12歲

我的願望是:希望他們能重建家園,讓家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讓同學們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江油市太平二中王祖全15歲

重建四川,振興中國,願中國人都平平安安,合家歡樂。

北川縣陳家壩小學陳霜12歲

我的願望是希望大家能夠早日從這次地震帶來的傷痛中走出來,讓我們壹起手拉著手走向美好的明天。

——摘自《面對災難,我們選擇堅強》

這些稚氣的語句,是剛剛經歷了震災的孩子們在四川少兒出版社《面對災難,我們選擇堅強》壹書的編輯過程中,被問及“許壹個可以實現的夢想”時,留在編輯叔叔阿姨們采訪本上的回答。

5月21日,震後第9天,四川少兒社的編輯們跟隨抗震救災采訪車走訪了四川省綿陽市轄區內的江油市太平二中、非凡教育學校、太白幼兒園和設置在九洲體育館的帳篷小學。編輯程婧波在整理這些采訪資料時,看著那些歪歪斜斜的稚嫩的筆跡,情動於衷,很想愉快地大哭壹場。她將這些答案歸納為兩類:我希望家人團聚;我希望能夠上學。“我清楚地看到了地震對孩子們內心的影響——他們比我們想象的要堅強。”

這本被命名為《面對災難,我們選擇堅強》的新書,將趕在5月30日出版,作為送給災區孩子最好的“六壹”禮物。

這不僅是書,是孩子們經受生死考驗之後,生命繼續頑強生長的壹本證實。

5月17日,震後第五天,四川少兒社已經神速編輯壹本《少年兒童地震防護手冊》。這本書從選材、篩選到“三審四校”,創下了建社28年出書的最快紀錄。5月17日當夜,兩萬冊還散發墨香的小冊子全部送到了各個災點。

令編輯程婧波驚奇的是,當抵達災區江油時,他們沒有看到悲傷的場面。替代傷痛的是:秩序已經開始恢復,帳篷小學像花兒壹樣在四處綻放。

程婧波到了九洲體育館的帳篷小學,那裏有50多個小學生。他們天天從早到晚的課程就是唱歌。每節課前,大家起立,唱國歌。聊天時,他們會更多地講自己如何幫助別人的經歷。他們之中還有沒有找到家人的孩子。但是悲傷孩子的比例已經下降很多。“可以看出,他們正盡量把狀態調整到地震前的樣子”。

“孩子們的堅強真是大人無法預料的,”程婧波感嘆道,“或許他們弱小的只是身軀,其實他們面對災難的承受能力是強大的——這確實超過成年人的想象”。

“即使地震的陰霾還未散去,可是他們單純的心中已經有了單純的心願。他們會面對人們單純的微笑,盡管這種微笑催人淚下,但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

以新的眼光重新審閱“80後”“90後”們

5月13日早晨,在北川災區壹片四面仍在冒煙的廢墟上,左臂受傷的3歲的郎錚被救出。被在壹塊小木板做的臨時擔架上的他,不忘用他稚嫩的右手向8位擡著他的解放軍戰士敬禮。

5月16日,11歲的張吉萬背著3歲的妹妹出現在鏡頭前。這個小哥哥已經背著妹妹翻山越嶺走了10多個鐘頭。

今年13歲的喬康是德陽某中學初壹學生。地震時已經跑出教室的他聽到教室裏同學們聲聲的呼救。本已逃出危險的他又重新回到教室救出了3個同學,自己卻被倒塌的房屋奪走了壹條腿。

彭州市通濟鎮小學三年級壹班的學生高風,在“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不得不停課。這個年僅9歲的孩子和其他5名炊事誌願者壹起負責著彭州通濟鎮抗震救災指揮部200多名工作人員和抗災誌願者的餐飲。只會洗碗的他,每頓飯都要洗200個碗。

11歲的康潔是映秀小學6年級學生,地震時她正在6樓上課,經過短暫的考慮後就從6樓縱身跳下幸運脫險。然而沒有忘記救人的她又冒著生命危險跨進了隨時倒塌的教學樓。

什邡市16歲的楊傑,在失去母愛後父親也在這場災難中失蹤。為等待這唯壹的親人,7天來他風雨無阻,天天往返80公裏路程,從沒放過每壹具被搜救出的屍體。

他說:“我不會放棄,那是我唯壹的親人。”在江堰醫療隊的誌願者天天返回駐地的路上,經常能看到災區幸存的孩子們站在路邊,天天從早到晚舉著壹個牌子,上面寫著“妳們辛勞了!”

這壹個個場面,動人心魄,讓人們在悲傷中感到了欣慰,在欣慰中汲取著力量。

他們是災區的孩子,中國的孩子。在災難來臨的生死瞬間,他們沒有被災難和悲傷壓倒,卻在內心生長力量,挺起稚嫩的肩膀。面對家園的破碎、面對親人的離去,他們用堅強、勇氣、樂觀和善良與災難搏鬥,與死亡較量,讓人們在滿目瘡痍的災區大地上,看到了向死而生的希望。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這些新時代的小英雄身上,反映了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品格。他們在巨大災難來臨時所表現出的意誌堅強,讓我們欽佩和驕傲。

災難終將過去,生活重新開始。在災害中磨礪意誌,在危難中堅韌成長,這些稚嫩的臉龐,這些幼小的身影,帶給了我們永久的感動和不滅的夢想。“童年的情形,便是將來的命運。”看到這些小英雄們,我們就看到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

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在四川、甘肅、陜西、重慶4個省市災區少年兒童經受了巨大傷痛,也表現出超常的勇氣和力量,湧現出壹大批堅強勇敢、勇於救人的少年英雄——馬健、林浩、薛梟、李陽、鄒雯、康潔、歐陽宇航、王亮、鄧清清、雷楚年……鮮活生命的勇敢和堅強,並不是孤立地存在於地震災區個別孩子身上,而是壹種普遍的群體行為。他們身上充分體現出的當代少年兒童的優良品質,在這場大災難洗禮中贏得了全國乃至世界人民喝彩。

雖然,汶川大地震是對脆弱生命的無情摧殘,但危難時刻,地震災區的孩子們卻表現得大義凜然,無私無畏,冷靜應對災難,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孩子在巨大災難來臨時所表現出來的堅強意誌,充分向世人展示了人性的堅忍不拔——地震可以摧毀我們的房屋,但摧不垮堅強的中華民族。

當然,在抗震救災中不光是湧現了少年英雄,參與抗震救災的人民子弟兵、當地幹部群眾、國內外救援隊、災區誌願者,以及每壹個為抗震救災伸出援助之手的人都是我們心中的英雄。但災區的孩子,在災難來臨的生死瞬間,他們沒有被災難和悲傷壓倒,他們在巨大災難來臨時所表現出的意誌堅強,不就是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代表嗎?這不就是開展“抗震救災英雄少年”評選表彰活動的意義所在嗎?

自古英雄出少年,英雄少年耀中華。汶川大地震中,災區孩子以勇敢堅強和舍己救人的精神承載著民族的希望。我們相信在災難中磨礪意誌,在危難中堅韌成長的少年兒童,壹定會更加堅強、更加珍愛生命、更加懂得奮鬥、更加愛家愛國愛民族愛社會,也壹定能夠撐起中國光輝燦爛的未來。驀然回首,我分明聽見災區的少年英雄,正在激昂澎湃地齊誦:“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