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易秋翻譯
1)使奕秋誨二人奕 使:(讓 ) 誨:( 教)
(2)有鴻鵠將至 至:(來 )
(3)思援弓繳而射之 援:(引 )
(4)為是其智弗若與 智:( 智慧)
解釋句中“之”字用法、意義
(1)通國之善弈者也 ( 的)
(2)吾欲之南海 (去)
(3)壹人雖聽之 (代詞)
(4)思援弓繳而射之 (代詞)
道理:
說明學習要專心致誌,不可壹心二用,否則什麽也學不會
2. 奕秋文言文翻譯原文 孟子曰:“無或乎王之不智也。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壹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奕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誌,則不得也。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壹人專心致誌,惟弈秋之為聽;壹人雖聽之,壹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 選自《孟子·告子上》 譯文 孟子說:“對於君王的不聰明,不必奇怪。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長的東西,(如果)曬它壹天,凍它十天,沒有能生長的。
我見君王的次數很少,我壹離開他,那些給他潑冷水的人馬上又圍上去了,(這樣,)我對他剛有的那點善心的萌芽又能怎麽樣呢?(好比下棋,)下棋作為技藝,是小技藝;不專心致誌,就學不到手。 奕秋是全國的下棋聖手,讓他教兩個人下棋。
壹個人專心專意,只聽奕秋的話。另壹個呢,雖然聽著,但心裏卻想著有只天鵝快要飛來,要拿起弓箭去射它。
這樣,即使跟人家壹道學習,他的成績也壹定不如人家的。是因為他的聰明不如人家嗎?自然不是這樣的。
3. 範常,字子權,滁人整篇文言文翻譯譯文
範常,字子權,滁州人。太祖駐軍滁州,杖策謁見軍門。太祖早就知道他的大名,和他說話,又情投意合,於是把他留在幕下,有疑問就詢問他,範常如實回答。諸將攻克和州,士兵四出搶掠。範常對太祖說“:得到壹座城就使百姓肝腦塗地,這樣又怎麽能成就大事呢?”太祖於是責罵了諸將,搜查軍中所掠奪的婦女,把她們送回家,百姓十分高興。
太祖因四方割據,戰爭無安寧之日,命令範常撰文,禱告上天。其辭曰:“今天下紛爭,生民塗炭,沒有歸屬,物類滅絕。如果元朝的國運還沒終結,則群雄就應當早日歸附它的統治,我也屬群雄的範圍,請求從我開始。若上天已厭倦元朝,有天命者應歸從,不要使百姓長久陷入困苦中。存亡之機,在三月靈驗。”太祖贊賞他能表達自己的心意,命他掌管文牘,授予元帥府都事。占領太平,任命他為知府,叮囑他說“:太平是我股肱之郡,百姓歷來困於兵亂,應當使他們有所得。”範常以簡易為治,興修學校,體恤百姓。官倉積累谷子數千石,請求發放給百姓種植,秋收後還回,公私都富足。居留三年,得百姓喜愛,召入為侍儀。
洪武元年(1368),提升為翰林直學士兼太常卿。太祖銳意考證古代禮儀制度。群臣集議,有時有異議,範常能參合眾言,從中得出最好的解釋。不久,因病回家。壹年多後,太祖手詔征他入朝,仍任原職。太祖在宴會間,命儒臣作詩賦為樂。範常常常最先作成,語言簡練。太祖笑著說:“老範的詩很質樸,就像他的為人壹樣。”晉升為起居註。範常的腳有毛病,多次要求回家鄉,賜給安車。不久請求還鄉,太祖賦詩四章送給他,賜官邸於太平。兒子範祖,歷任雲南左參政,有修潔之稱。
《明史·範常傳》
範常,字子權,滁人。太祖軍滁,杖策謁軍門。太祖夙知其名,與語意合,留置幕下。有疑輒問,常悉以實對。諸將克和州,兵不戢。常言於太祖曰:”得壹城而使人肝腦塗地,何以成大事?”太祖乃切責諸將。搜軍中所掠婦女,還其家,民大悅。
太祖以四方割據,戰爭無虛日,命常為文,禱於上帝。其辭曰:”今天下紛紜,生民塗炭,不有所屬,物類盡矣。倘元祚未終,則群雄當早伏其辜。某亦在群雄中,請自某始。若已厭元德,有天命者宜歸之,無使斯民久阽危苦。存亡之 機,驗於三月。”太祖嘉其能達己意,命典文牘,授元帥府都事。取太平,命為知府,諭之曰:”太平,吾股肱郡,其民數困於兵,當令得所。”常以簡易為治,興 學恤民。官廩有谷數千石,請給民乏種者,秋稔輸官,公私皆足。居三年,民親愛之,召入為侍儀。
洪武元年,擢翰林直學士兼太常卿。帝銳意稽古禮文。群臣集議,間有異同。常能參合眾言,委曲當上意。尋以病免歸。歲余,手詔征詣闕,仍故官。帝宴閑,輒命儒臣列坐,賦詩為樂。常每先成,語多率。帝笑曰:”老範詩質樸,殊似其為人也。”遷起居註。常有足疾,數在告,賜以安車。尋乞歸,帝賦詩四章送 之。賜宅於太平。子祖,歷官雲南左參政,有修潔稱。
(選自《明史·範常傳》
4. 文言文:黃英 薄松齡翻譯黃英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 原文 馬子才,順天人。
世好菊,至才尤甚。聞有佳種,必購之,千裏不憚。
壹日,有金陵客寓其家,自言其中表親有壹二種,為北方所無。馬欣動,即刻治裝,從客至金陵。
客多方為之營求,得兩芽,裹藏如寶。歸至中途,遇壹少年,跨蹇從油碧車,豐姿灑落。
漸近與語。少年自言:“陶姓。”
談言騷雅。因問馬所自來,實告之。
少年曰:“種無不佳,培溉在人。”因與論藝菊之法。
馬大悅,問:“將何往?”答雲:“姊厭金陵,欲蔔居於河朔耳。”馬欣然曰:“仆雖固貧,茅廬可以寄榻。
不嫌荒陋,無煩他適。”陶趨車前,向姊咨稟。
車中人推簾語,乃二十許絕世美人也。顧弟言:“屋不厭卑,而院宜得廣。”
馬代諾之,遂與俱歸。 第南有荒圃,僅小室三四椽,陶喜,居之。
日過北院,為馬治菊。菊已枯,拔根再植之,無不活。
然家清貧,陶日與馬***食飲,而察其家似不舉火。馬妻呂,亦愛陶姊,不時以升鬥饋恤之。
陶姊小字黃英,雅善談,輒過呂所,與***紉績。陶壹日謂馬曰:”君家固不豐,仆日以口腹累知交,胡可為常。
為今計,賣菊亦足謀生。”馬素介,聞陶言,甚鄙之,曰:“仆以君風流高士,當能安貧,今作是論,則以東籬為市井,有辱黃花矣。”
陶笑曰:“自食其力不為貪,販花為業不為俗。人固不可茍求富,然亦不必務求貧也。”
馬不語,陶起而出。自是,馬所棄殘枝劣種,陶悉掇拾而去。
由此不復就馬寢食,招之始壹至。未幾,菊將開,聞其門囂喧如市。
怪之,過而窺焉,見市人買花者,車載肩負,道相屬也。其花皆異種,目所未睹。
心厭其貪,欲與絕;而又恨其私秘佳本,遂款其扉,將就誚讓。陶出,握手曳入。
見荒庭半畝皆菊畦,數椽之外無曠土。劚去者,則折別枝插補之;其蓓蕾在畦者,罔不佳妙:而細認之,盡皆向所拔棄也。
陶入屋,出酒饌,設席畦側,曰:“仆貧不能守清戒,連朝幸得微資,頗足供醉,”少間,房中呼“三郎”,陶諾而去。俄獻佳肴,烹飪良精。
因問:“貴姊胡以不字?”答雲:“時未至。“問:“何時?”曰:“四十三月。”
又詰:“何說?”但笑不言。盡歡始散。
過宿,又詣之,新插者已盈尺矣。大奇之,苦求其術。
陶曰:“此固非可言傳;且君不以謀生,焉用此?”又數日,門庭略寂,陶乃以蒲席包菊,捆載數車而去。逾歲,春將半,始載南中異卉而歸,於都中設花肆,十日盡售,復歸藝菊。
問之去年買花者。留其根,次年盡變而劣,乃復購於陶。
陶由此日富:壹年增舍,二年起夏屋。興作從心,更不謀諸主人。
漸而舊日花畦,盡為廊舍。更於墻外買田壹區,築墉四周,悉種菊。
至秋,載花去,春盡不歸。而馬妻病卒。
意屬黃英,微使人風示之。黃英微笑。
意似允許,惟專候陶歸而已。年餘,陶竟不至。
黃英課仆種菊,壹如陶。得金益合商賈,村外治膏田二十頃,甲第益壯。
忽有客自東粵來,寄陶生函信,發之,則囑姊歸馬。考其寄書之日,即妻死之日;回憶園中之飲,適四十三月也。
大奇之。以書示英,請問“致聘何所”。
英辭不受采。又以故居陋,欲使就南第居,若贅焉。
馬不可,擇日行親迎禮。黃英既適馬,於間壁開扉通南第,日過課其仆。
馬恥以妻富,恒囑黃英作南北籍,以防淆亂。而家所需,黃英輒取諸南第。
不半歲,家中觸類皆陶家物。馬立遣人壹壹賫還之,戒勿復取。
未浹旬,又雜之。凡數更,馬不勝煩。
黃英笑曰:“陳仲子毋乃勞乎?”馬慚,不復稽,壹切聽諸黃英。鳩工庀料,土木大作,馬不能禁。
經數月,樓舍連亙,兩第竟合為壹,不分疆界矣。然遵馬教,閉門不復業菊,而享用過於世家。
馬不自安,曰:“仆三十年清德,為卿所累。今視息人間,徒依裙帶而食,真無壹毫丈夫氣矣。
人皆祝富,我但祝窮耳!”黃英曰:“妾非貪鄙;但不少致豐盈,遂令千載下人,謂淵明貧賤骨,百世不能發跡,故聊為我家彭澤解嘲耳。然貧者願富,為難;富者求貧,固亦甚易。
床頭金任君揮去之,妾不靳也。”馬曰:“捐他人之金,抑亦良醜。”
英曰:“君不願富,妾亦不能貧也。無已,析君居: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何害。”
乃於園中築茅茨,擇美婢往侍馬。馬安之。
然過數日,苦念黃英。招之,不肯至;不得已,反就之。
隔宿輒至,以為常。黃英笑曰:“東食兩宿,廉者當不如是。”
烏亦自笑,無以對,遂復合居如初。 會馬以事客金陵,適逢菊秋。
早過花肆,見肆中盆列甚煩,款朵佳勝,心動,疑類陶制。少間,主人出,果陶也。
喜極,具道契闊,遂止宿焉,要之歸。陶曰:“金陵,吾故土,將婚於是。
積有薄資,煩寄吾姊。我歲杪當暫去。”
馬不聽,請之益苦。且曰:“家幸充盈,但可坐享,無須復賈。”
坐肆中,使仆代論價,廉其直,數日盡售。逼促囊裝,賃舟遂北。
入門,則姊已除舍,床榻裀褥皆設,若預知弟也歸者。陶自歸,解裝課役,大修亭園,惟日與馬***棋酒,更不復結壹客。
為之擇婚,辭不願。姊遣二婢侍其寢處,居三四年,生壹女。
陶飲素豪,從不見其沈醉。有友人曾生,量亦無對。
適過馬,馬使與陶相較飲。二人縱飲甚歡,相得恨晚。
自辰以迄四漏,計各盡百壺。曾爛醉如泥,沈睡座間。
陶起歸寢,出門踐菊畦,玉山傾倒。
5. 文言文翻譯:放鶴亭記熙寧十年的秋天,彭城發大水,雲龍山人張君的草堂,水已沒到他家門的壹半。
第二年春天,大水落下,(雲龍山人)搬到故居的東面。在東山的腳下,登到高處遠望去,看到壹個奇特的境地。
於是,他便在那座山上建亭子。彭城山,山岡從四面合攏,隱約的像壹個大環;只是在西面缺壹個口,而雲龍山人的亭子,恰好對著那個缺口。
春夏兩季交替的時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冬的瑞雪和皓月,千裏壹色。風雨陰晴,瞬息萬變。
山人養兩只鶴,非常溫馴而且善於飛翔。早晨就朝著西山的缺口放飛它們,任它們飛到哪裏,有時立在低窪的池塘,有時飛翔在萬裏雲海之外;到了晚上就向著東山飛回來,因此給這個亭子取名叫“放鶴亭”。
郡守蘇軾,當時帶著賓客隨從,前往拜見山人,在這個亭子裏喝酒並以此為樂。給山人斟酒並告訴他說:“您懂得隱居的快樂嗎?即使是面南稱尊的國君,也不能和他交換。
《易》上說:‘鶴在北邊鳴叫,它的小鶴也會應和它。’《詩經》上說:‘鶴在深澤中鳴叫,聲音傳到天空。
’大概那種東西(指鶴)清凈深遠幽閑曠達,超脫世俗之外,因此《易》、《詩經》中把它比作聖人君子。不顯露自己有德行的人,親近把玩它,應該好像有益無害。
但衛懿公喜歡鶴卻使他的國家滅亡。周公作《酒誥》,衛武公作《抑》,認為造成荒唐的災禍沒有能比得上酒的;而劉伶、阮籍那類人,憑借這保全他們的真性,並聞名後世。
唉,西南的君主,即使清凈深遠幽閑曠達,像鶴這樣,還不能過分享受,過分喜好就會使他的國家滅亡。而超脫世俗隱居山林的賢士,即使荒唐迷惑頹敗迷亂像飲酒的人,還不能成為禍害,更何況對鶴的喜愛呢?由此看來,君主之樂和隱士之樂是不可以同日而語的。”
山人欣然笑著說:“有這樣的道理啊!”於是,寫了放鶴、招鶴之歌: 鶴飛翔到西山的缺口,淩空高飛向下看選擇它去的地方,突然收起翅膀,好像將要落下;忽然看到了什麽,矯健地又淩空翻飛。獨自整天在山澗峽谷中,啄食青苔踩著白石頭。
鶴飛回吧,到東山的北面。那下面有人,戴著黃色的帽子,穿著草鞋,披著葛麻衣服,彈奏著琴弦,親自耕種自食其力,剩下的東西就能餵飽妳。
回來啊,西山不可久留。
6. 文言文的翻譯吳,字子顏,南陽宛人。中國人質紹文厚,被傳喚,然後見知己。建武二年,韓奉平侯廣泛。明年春天,蘇茂於廣州偉樂周建招聚十余萬人,以節省音樂廣泛。韓醫嗯輕騎的戰爭將是有害的,墮馬受傷。商務也。諸將說,漢語和日語: “敵前和易受傷害後,害怕公眾心目中。 ”漢族是壹個春天包裹到著名的牛脊椎骨殘疾人,軍隊說: “今天,秋封侯。街面的大會! ”因此激怒了士官,是時代的天然氣。旦日,齊,進入鼓,建設大型潰瘍。李縣,當時***有5名守長,這是反鎮。欲攻的諸將,漢族不聽,說: “這樣的反戈,與犯罪也長期守。侵略性士兵誰不敢輕了! “移檄縣是如此接近守長,並感謝該市。五信名稱相率歸降。明年,超過50,000的速度竊賊夜襲中營,軍事恐懼混亂,壹動不動地躺在韓肯尼迪,它只是壹套。商業精英作出即夜意外,大破其公開。
謝豐舟,袁籍需將有1000萬人攻擊漢族,因此,其他人將超過搶劫劉,因此可能不會被保存。漢族和第壹世界戰爭,失敗,到墻上。韓理的乃召諸將說: “我想對潛艇仍然在南部司,和士兵皇家。成敗的機器,在這壹個。 ”旗旗這麽多樹,所以,我們不煙花,晚上引兵黃金所有權和劉所有軍事,豐富,如在不知情。明日,漢指出,士兵的臉,是大突破。韓從征服,戰爭諸將見陳不利,或惶懼,往往失去了度;情緒鎮定漢族,李方整設備,人員調動人民群眾。韓試圖抵消,他的妻子買了在該行業領域。韓也,所以這壹天: “外層空間司。吏士不足田宅他買甚至更多! ”和死亡的王子,由於日本益郈鐘。
7. 文言文 宋史彭乘傳翻譯彭越,是昌邑人,別號彭仲。
常在鉅郊野的湖澤中打魚,夥同壹幫人做強盜。澤中年輕人聚集了壹百多,前去追隨彭越,說:“請妳做我們的首領。”
彭越拒絕說:“我不願入妳們的夥。”年輕人們執意請求,才答應了。
跟他們約好明天太陽出來集合,遲到的人殺頭。第二天太陽出來的時候,遲到的有十多人,最後壹個到中午才來。
當時,彭越致歉說:“我老了,妳們執意要我當首領。現在約好了時間卻有很多人遲到,不能都殺頭,只殺最後來的壹個。”
命令校長殺掉他。大家都笑著說:“何必這樣呢,今後不敢了。”
於是彭越就拉過最後到的那個人殺了。設置土壇,用人頭祭奠,來號令所屬眾人。
眾人都大為震驚,害怕彭越,沒有誰敢擡頭看他。於是就帶領大家出發奪取土地,收集諸侯逃散的士兵,有壹千多人。
漢王二年春天,彭越率領他的部隊三萬多人在外黃歸附漢王。漢王就任命彭越做魏國國相,獨攬兵權,平定梁地。
漢王三年,彭越經常往來出沒替漢王遊動出兵,攻擊楚軍,在梁地斷絕他們的後援糧草。漢五年秋,項王的軍隊向南撤退到夏陽,彭越又攻克昌邑旁二十多個城邑,繳獲谷物十多萬斛,用作漢王的軍糧。
漢王打了敗仗,派使者叫彭越合力攻打楚軍。彭越說:“魏地剛剛平定,還畏懼楚軍,不能前往。”
留候說:“彭越本來平定了梁地,戰功累累,當初您因為魏豹的緣由,只任命彭越做魏國的國相。如今,魏豹死後又沒有留下後代,何況彭越也打算稱王,而您卻沒有提早作出決斷,您和兩國約定:假如戰勝楚國,睢陽以北到各城的土地,都分封給彭相國為王;從陳以東的沿海地區,分封給齊王韓信。
您能拿出這些土地答應分給二人,這兩個人很快就可以招來,即使不能來,事情發展也不致完全絕望。”於是漢王按照留候的策劃行事。
使者壹到,彭越就率領著全部人馬在垓下和漢王的軍隊會師,於是大敗楚軍。項籍已死。
那年春天,封彭越為梁王,建都定陶。漢十年秋天,陳豨在代地造反,漢高帝親自率領部隊前去討伐,到達邯鄲,向梁王征兵。
梁王說有病,派出將領帶著軍隊到邯鄲。高帝很生氣,逮捕了梁王,把他囚禁在洛陽。
皇上赦免了他,貶為平民,流放到蜀地青衣縣。呂後向皇上陳述說:“彭王是豪壯而勇敢的人,如今把他流放蜀地,這是給自己留下禍患,不如殺掉他。”
於是,呂後就讓彭越的門客告他再次陰謀造反。廷尉王恬開上奏請誅滅彭越家族,皇上就批準,於是誅殺了彭越,滅其家族,封國被廢除。
8. 文言文漕霸傳及翻譯王霸字符伯,潁川潁陽人也。漢兵起,光武過潁陽,遂從擊破王尋、王邑於昆陽,及光武為大司馬,以霸為功曹令史,從度河北。 賓客從霸者數十人,稍稍引去。光武謂霸曰:“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努力!疾風知勁草。”
及王郎起,光武在薊,郎移檄購光武。光武即南馳至下曲陽。傳聞王郎兵在後,從者皆恐。既至信都,發兵攻拔邯鄲。霸追斬王郎,得其璽綬。封王鄉侯。
從平河北,常與臧宮、傅俊***營,霸獨善撫士卒,死者脫衣以斂之,傷者躬親以養之。光武即位,以霸曉兵愛士,可獨任,拜為偏將軍。
四年秋,帝幸譙,使霸與捕虜將軍馬武東討周建於垂惠。蘇茂將五校兵四千余人救建,武恃霸之援,戰不甚力,為茂、建所敗。武軍奔過霸營,大呼求救。霸曰:“賊兵盛,出必兩敗,努力而已。”乃閉營堅壁。軍吏皆爭之。霸曰:“茂兵精銳,其眾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虜與吾相恃,兩軍不壹,此敗道也。今閉營固守,示不相援,賊必乘勝輕進;捕虜無救,其戰自倍。如此,茂 眾疲勞,吾承其弊,乃可克也。”茂、建果悉出攻武。合戰良久,霸軍中壯士路潤等數十人斷發請戰。霸知士心銳,乃開營後,出精騎襲其背。茂、建前後受敵,驚亂敗走,霸、武各歸營。賊復聚眾挑戰,霸堅臥不出,方饗士作倡樂。茂雨射營中,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動。軍吏皆曰:“茂前日已破;今易擊也。”霸曰:“不然。蘇茂客兵遠來,糧食不足,故數挑戰,以僥壹切之勝。今閉營休士,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茂、建既不得戰,乃引還營。
十三年,增邑戶,更封向侯。三十年,定封淮陵侯。永平二年,以病免,後數月卒。
(《後漢書?王霸傳》,有刪節)
參考譯文
王霸字元伯,潁川穎陽人。光武起兵,經過潁陽時,王霸於是跟從光武在昆陽擊敗了王尋、王邑。等到光武為大司馬,就把王霸任命為功曹令史,王霸就跟從光武向北渡過黃河。追隨王霸的幾十個賓客,都漸漸離去了。光武對王霸說:“跟隨我的潁川人都離開了,唯獨妳留了下來。努力吧,真是疾風知勁草!”
王郎起兵的時候,光武帝在薊地,王郎發布公告懸賞緝拿光武帝。光武 帝就騎馬南下至下曲陽。聽說王郎的部隊在後面追趕,隨從們都很害怕。到了信都以後,光武發兵攻破邯鄲。王霸追擊敗軍,親手斬殺了王郎,獲得其印綬,被封為王鄉侯。
王霸跟從光武平定河北,經常與臧宮、傅俊同營駐紮。王霸最為關心士卒,士兵死去,他脫下衣服來為他們收殮;士兵受傷,他親 自為他們療養。劉秀即位光武帝後,因為王霸通曉軍事,愛護士兵,可以獨當重任,便任命他為偏將軍。
光武四年秋,光武帝駕臨譙地,派遣王霸與捕虜將軍馬武壹起向東討伐割據垂惠稱雄的周建。蘇茂率領五校軍到垂惠援救周建。馬武依仗王霸會來增援,不傾力應戰,被蘇茂、周建打敗,馬武的軍隊奔逃到王霸的營壘,大聲呼救。王霸說:“賊軍的士氣很盛,我如果出兵,妳我兩軍壹定會都被打敗,妳只有自己努力了!”於是關閉營門,嚴密戒備。軍官們爭相要求出戰,王霸說:“蘇茂的軍隊很精銳,人數又多,我們的將士內心恐懼,而馬武依賴我軍,兩支軍隊不壹致,這是失敗之道。現在我們閉營堅守,表示我們不援助馬武,賊軍定會乘勝輕舉冒進。馬武得不到救兵,戰鬥力自然培增。這樣,蘇茂的軍隊就會疲勞,我們趁他疲憊的時候進攻,才能夠戰勝他。”蘇茂、周建果然出動所有的軍隊進攻馬武。交戰了很長時間,王霸軍中路潤等幾十名壯士割斷頭發請戰。王霸知道手下心情堅決,於是王霸打開營壘後門,派出精銳騎兵從背後襲擊蘇茂、周建。蘇茂、周建前後受敵,在驚慌混亂中敗陣逃跑,王霸、馬武各自回營。蘇茂、周建又聚集兵力到營前挑戰。王霸堅守不出戰,正在營中設宴,犒賞將士,飲酒作樂。蘇茂向王霸營中放箭,箭如雨下,射中王霸面前的酒杯,王霸安然坐在那裏不動。軍官們都說:“我們昨天已經擊敗了蘇茂,現在容易打敗他!”王霸說:“不是這樣。蘇茂的軍隊從遠道而來,糧食不足,所以頻繁挑戰,想取得壹時的勝利。現在我們關閉營門,休整軍隊,就是人們所說的不用打仗就能使敵人屈服,這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蘇茂、周建既然不能和王霸交戰,就只好率軍回營。
光武十三年,朝廷為他增加封邑和戶口。又封他為向侯。光武三十年,確定封地爵位為淮陵侯。永平二年,因為有病而免職,數月後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