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橡膠板的用途問題
天然橡膠是原產於熱帶地區的壹種喬木——橡膠樹的產物。當割開橡膠樹幹,便有牛奶似的膠液從樹皮裏流出,然後使它凝固,再經過壹系列工序,就成為半透明的橡膠塊。
據報道,世界上最早應用天然橡膠的是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他們常用當地橡膠樹產出的膠汁制作雨衣、瓶罐及玩具之類的東西。1642年,哥倫布率領船隊橫渡大西洋,想尋找通向中國和印度的海路,不料由於航行的錯誤而跑到了美洲。就在這次聞名世界的航行中,他把印第安人制作的橡膠用具和玩的橡膠球帶回了歐洲,使歐洲人第壹次見到了橡膠。
大約壹個世紀以前,隨著西方國家工業化步伐的加快,天然橡膠的品種和數量已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於是,科學家開始考慮人造橡膠的問題了。
人工合成橡膠的關鍵首先是了解它的化學組成,弄清其分子構造,否則人工合成時將無從下手。最早在這方面作出貢獻的是英國化學家法拉第等人。1826年,他們通過分析得知,天然橡膠成分與異戊二烯(每個分子中含有5個碳原子和8個氫原子的壹種無色帶刺激氣味的液體)有某種聯系。後來,又經過許多化學家的研究,才徹底弄清了橡膠的結構和組成。
原來,橡膠、纖維和塑料同屬壹個“大家族”,都是高分子化合物。如果把天然橡膠分子比作壹條長長的鎖鏈,那麽異戊二烯分子就是鎖鏈上的壹個個環節。據分析,壹個天然橡膠分子大約包含了壹萬個左右的異戊二烯單體。
橡膠的特點是它的每個分子呈蜷曲狀,而且互相糾纏在壹起,好像壹個亂七八糟的毛線球。當妳用力拉它時,分子就伸開,壹松手,分子又蜷縮成原來的樣子。因此,橡膠具有奇特的彈性。
弄清橡膠分子的組成,是打開合成橡膠大門的壹把鑰匙。但是,要真正進入這扇大門還必須取得使壹個個小分子聚合在壹起發生聚合反應這把鑰匙。
進入本世紀以來,科學家先後合成了氯丁橡膠、聚硫橡膠、丁苯橡膠、丁腈橡膠、矽橡膠等壹系列具有奇異功能的新產品。這些新產品各具特點,有的耐磨,有的不怕油浸,有的不畏高溫、嚴寒。這些優異的品質,使天然橡膠也不得不甘敗下風。
還有壹種液體矽橡膠叫做室溫固化矽橡膠。這種橡膠通常存放在塑料管中可以保存壹兩年而不固化,壹旦從塑料管中擠出,見到空氣就會很快固化。這是壹種新型機械密封材料。以前,摩托車、汽車、火車、輪船等的發動機汽缸都是用橡皮墊圈密封。這種密封方式不僅容易出現漏油、漏氣現象,而且由於普通橡膠耐油、耐高溫性能差,用不了多久就會老化變壞,需進行大修更換墊圈。而現在的室溫固化矽橡膠則可以克服上述缺點。它不僅使用方便,而且具有耐油、耐酸堿、耐高溫、抗老化的特點,可以大大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
人造橡膠已經成為人類的朋友,是使汽車奔馳、飛機上天的有力“助手”,日常生活,工業和國防建設都離不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