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之花——芙蓉麗草現金秋
圖片來自作者
“遙見仙人彩雲裏,手把芙蓉朝玉京。”在中國古代神仙傳說中,元始天尊居玉京山,其山在諸天之上,山頂巔峰有金、玉、寶石雕琢而成的玉虛宮。詩仙太白,在壹種如夢如幻的氛圍下,似乎見到了面朝玉京手持芙蓉的仙人。他在另壹首芙蓉詩中寫道“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邀我至雲臺,高揖衛叔卿。”
不過,中國古人文字中的芙蓉卻指向的有兩種植物,壹種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芙蓉花(木芙蓉),另壹種卻是蓮(荷花)。無論是芙蓉還是荷花,均深受古人的喜愛,也留下了無數傳說。
圖片來自作者
在南國金秋十月的季節裏,芙蓉花最是常見。據說,宋朝大學士石延年,字曼卿。為人磊落英才,豪放曠達,不拘禮法。曼卿卒後,其故人有見之者,曰:“我今為鬼仙,所主芙蓉城。欲呼故人往遊,不得。”忽然騎壹素騾去如飛。在這場恍然若夢的仙遇中,石曼卿已經成為虛無縹緲的仙境裏開滿芙蓉花的芙蓉城主了。 五代孟昶作為壹國之君,為了討皇妃花蕊夫人歡心,頒發詔令:在成都“城頭盡種芙蓉,秋間盛開,蔚若錦繡。他說:“群臣曰自古以蜀為錦城,今日觀之,真錦城也。”
重瓣木芙蓉/圖片來自作者
木芙蓉古人也稱其為木蓮,因花“艷如荷花”而得名。木芙蓉 Hibiscus mutabilis 是錦葵科Malvaceae木槿屬Hibiscus的壹種落葉灌木,花單生於枝端葉腋間,開於霜降之後,花初開時白色或淡紅色,後變深紅色,有的品種的花色甚至可以在壹日之中從粉白、粉紅直到變為深紅。而木芙蓉拉丁學名的種加詞mutabilis的意思正是指它的花色是“多變的”。這種花色多變的特點來自於木芙蓉花瓣細胞中含有有色的花青素糖苷(Cyanidin)和白色或無色的黃酮類化合物(flavonoids),芙蓉花花瓣中含的色素除了和土壤中的酸堿濃度以及養料、水分、溫度等條件有密切關系呈現出變化外,還能在多種生物酶的作用下,將無色的二氫黃酮醇轉化為有色的花色素。
木芙蓉花期8-10月,花大色麗,是我國久經栽培的園林觀賞植物。每年農歷十月便可以看到她瀟灑脫俗的仙姿,欣賞她美人初醉般的花容。分布於野外的木芙蓉大多是單瓣的,如今城市多見的重瓣木芙蓉是單瓣木芙蓉的栽培變型。除了木芙蓉,木槿屬還有許多種類都有著大型美麗的花朵,為我們提供了許多耳熟能詳的園林觀賞花卉,如木槿、朱槿、吊燈扶桑等等。
木槿(Hibiscus syriacus)/圖片來自作者
木芙蓉具備錦葵科植物的典型的特征,花兩性,輻射對稱,葉互生,掌狀分裂或不分裂,具掌狀葉脈。錦葵科植物的雄蕊連合成管狀的雄蕊柱,被稱為單體雄蕊,它們的壹朵花內有雄蕊多枚,花藥完全分離,而花絲彼此連結成筒狀,包圍在雌蕊外面,雌蕊的柱頭開裂成5瓣。除了芙蓉,在另壹種我們常見到的錦葵科木槿屬植物扶桑花(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上這種特征更加的明顯。
木芙蓉雄蕊多枚,花藥完全分離,而花絲彼此連結成筒狀,包圍在雌蕊外面,雌蕊的柱頭開裂成5瓣/圖片來自作者
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即扶桑花,單體雄蕊的特征更加明顯/圖片來自作者
花期過後,芙蓉花會結出扁球形蒴果,蒴果上密被淡黃色剛毛和綿毛,果實成熟後會自然開裂成5片。從開裂的果實中可以見到背面有著長長柔毛的腎形種子。
《中國植物誌》記載,木芙蓉花葉供藥用,在民間傳統中被認為有清肺、涼血、散熱和解毒之功效。不過《中國植物誌》對木芙蓉簡短精煉的描述的確無法表達出古人在芙蓉花身上所寄托的種種情感了。
木芙蓉是原產於中國的植物,古人常常用它來表達對高潔之士的贊賞。很久以來,在我華夏壹直以“芙蓉”喻指美女。傳說中木芙蓉是白帝宮中管轄秋花之神,曹雪芹在《紅樓夢——癡公子杜撰芙蓉誄》中寫道,賈寶玉祭悼睛雯,演繹出了壹篇千古流芳的芙蓉女兒誄,將晴雯化為了芙蓉花仙,比作了白帝宮中撫司秋艷芙蓉女兒。
芙蓉花是秋十月之花,總會在金秋盛開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開放。既沒有壹般的花那樣纖弱,更不會是“愁紅怨綠”的楚楚可憐狀,繁花朵朵盛開枝頭與綠葉相互掩映。
據稱,芙蓉有二妙:美在照水,德在拒霜。芙蓉花性喜近水,以種於池旁水畔最為適宜。水影花顏間虛實有致,故有“照水芙蓉”之稱。
照水芙蓉/圖片來自作者
(作者:喵喵植物控,科普作者)
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自知識就是力量微信公眾號“知識就是力量”(ID:knowledge-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