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側柏苗的種植方法是什麽

側柏苗的種植方法是什麽

側柏的栽培管理技術

隨著安徽省潛山地區的側柏種植範圍逐漸擴大,研究人員在側柏種植方面也形成了新的技術。但仍需結合安徽省潛山地區的實際情況,全面掌握側柏的生活特征,在適合的季節完成栽植工作,充分發揮育苗、造林、栽植等技術手段的優勢,運用恰當的方法來提高側柏種植的質量和效率,從而進壹步提高側柏的栽培管理水平。

1側柏的特性

1.1植物學特征

側柏為喬木類植物,其生長高度可約達20m,主幹胸高位置可與地面距離約1m。側柏幼樹的樹冠為尖塔形,成年樹木為圓形。樹皮為淡灰色,上有縱向的裂痕。葉子為直展或斜展形狀,形成壹個平面。側柏是雌雄同株的植物,雌花的形狀為球形,直徑可達2mm,雄花為黃色圓形,長度約為2mm。側柏球果的長度在1.5~2.5cm,種子的長度可達7mm左右,花期可持續4個月左右,球果在每年的10~11月成熟。

1.2生態學特性

側柏在抵抗幹旱和高溫等方面的能力較強,喜光,對土壤質量要求不高。不論土壤為酸性還是輕鹽堿性等類型,均適合側柏生長。年降水量在300~1600mm、氣溫在6~18℃,均適合側柏生長。微酸性、堿性的土壤更適合幼樹生長,幼樹具有壹定的抗寒力,但無法承受過大的水淹,因此在側柏幼樹生長的過程中,要提高光照條件,讓側柏接受充分的陽光才能健康生長。

2側柏的栽培技術

2.1側柏的育苗技術

2.1.1側柏選地、整地與施肥傾向於選擇地勢平坦,具有良好排水和肥力條件的土壤種植幼苗,同時保證提供良好的灌溉條件,不能選擇低窪或黏度較高類型的土壤,也不能選擇迎風位置種植側柏。

需對育苗區域的土壤進行深耕施肥,保證土壤的肥力達到要求。通常可在秋季翻耕土地約25cm;春季淺翻土壤約15cm。在秋季翻耕土壤的過程中,還需配合施加人廄肥2500~5000kg/667m2,此後恢復土壤的平整性。

2.1.2播前種子催芽處理在開展播種前,需提高種子發芽的速度,可使用相應的技術手段進行催芽處理。側柏種子中的空粒較多,因此可先進行水洗,將漂浮在水面上的空粒清除。此後使用0.3%~0.5%硫酸銅溶液浸泡種子2h,可全面消除種子中的病害,最後實施催芽處理。

2.1.3側柏播種通常可選擇在春季完成側柏的播種工作。但不同區域的氣候存在差異,播種的時間也不盡相同。側柏的生長周期較長,因此為了延長樹苗的生育時間,便可依據種植區域的氣候情況提前播種。

2.1.4側柏苗期管理種子經過催芽後,通常可在播種後約10d發芽,20d左右進入出苗期,此時可進行灌溉。

2.1.5苗木移植側柏基本上為2年出圃,次年春天進行移植。為培養出綠化大苗,還需經過3次左右的移植處理,這樣便可培養出生長態勢較為理想的大苗,最後完成出圃栽植。

2.2側柏的栽植技術

2.2.1挖坑坑的深度和大小需依據土球的規格決定,坑直徑需大於土球直徑40~100cm。如果土球高度為40cm,則坑的深度需為80cm。

2.2.2放置碎石在坑內放置碎石,主要可過濾水分,從而為植株提供高質量的水源。碎石的厚度保持在10~15cm較為理想。

2.2.3回土選擇肥力較高、酸堿適合的土壤類型種植側柏,不使用混泥土等土質種植,可為植株營造良好的土壤環境。潛山地區在溫度達到10~17℃時更適合種植側柏,通常為每年3~4月。可使用水平溝的方式完成種植工作,挖掘長寬高分別為50cm、40cm和30cm的區域,從而攔截蓄水土壤。再在每個穴中放置約20粒種子,上面覆蓋厚度約3cm的土壤,可為幼苗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在側柏種植期間,需依據不同區域的氣候特征選擇適合的種植方法,可保證側柏在潛山地區能夠順利生長,獲得理想的種植效果。

2.2.4栽植註意事項

2.2.4.1苗木處理需針對現場的苗木受傷情況進行全面的檢查。如果苗木存在傷口,便需先檢查傷口附近是否存在臟汙。如存在,便需將其清除幹凈。此後使用刀子等工具將其處理平整,最後將藥劑塗抹在傷口處,植株根部傷口的處理也需使用同樣的方法。在苗木根部處理過程中,可使用生根粉播撒土球。生根粉的用量可依據樹木的規模、成活率等指標確定,通常胸徑約為10cm的樹木可用2包左右生根粉,胸徑在20cm以上的樹木用4包左右。

2.2.4.2土壤消毒需向坑中均勻撒消毒藥劑。通過藥劑可消滅土壤中的病菌,避免植物的根部在土壤中受到病菌的感染,影響整個植株的生長質量。

2.2.4.3科學覆土將準備好的幼苗放置在坑中,保證幼苗直立,並將土壤均勻覆蓋。註意在回土期間,需使用木棍將土壤在土球周圍舂緊,可提高土壤和土球接觸的緊密度,然後實施覆土。覆土的厚度在5cm左右,如果土壤較薄,便會將植株的根部裸露在空氣中;如果厚度過大,也會降低土壤的透氣性,同時植株也更容易受到積水的負面影響。

2.2.4.4充分補水栽植過程中需及時灌溉,為樹根補充水分。可在管頭位置捆綁長度約為1m的鋼管,保證定根水能夠直接輸送到根部,充分浸透根部。完成澆水工序後,土壤的松散度也會提高,此時需要扶正幼苗,避免幼苗受到損傷。

2.2.4.5捆綁撐桿在充分澆水後,土壤的受力能力會明顯降低,此時需借助撐桿將苗木固定,避免其他原因導致植物的根部受到損傷。捆綁需結實,才能到達預期的固定效果。為了避免幼苗受到凍害,可通過裹草繩的方式加強苗木凍害防控能力。

3側柏的撫育管理

通常可選擇人工方式完成側柏的撫育和管理工作,針對側柏從幼林生長到成林的過程進行科學管理,能夠明顯提高樹木的生長質量和能力。在林場發展的大背景下,主動對植物種植區域的周圍環境進行優化,從而實現生態平衡。

3.1水肥管理

在撫育期間,要全面了解和分析幼林的具體生長情況,保證在種植初期完成松土和除草等,同時也需做好灌溉等工作,上述過程需持續3年左右。在具體操作期間,需選擇含量較高的氮肥作為肥料,保證對苗木的葉綠素進行有效的改善,實現調節的效果,在整體層面提升側柏對水分的吸收效果。

3.2撫育間伐

在林場內,撫育間伐可全面推動造林工作的順利實施。側柏人工林區可實施2年間伐,這樣可明顯提高林區內生物的多樣性。通過實踐,高於中等強度的撫育更適合提高側柏等植物的多樣化,同時適當間伐也可優化林區的光照條件。這可明顯提高人工造林的質量,維護林區的多樣性。如果發現林區內的植株出現退化情況,對整個生態系統造成威脅,便需重建側柏。在對側柏完成2年間伐後,可明顯看到植物的數量和質量均得到了提高。依據近年來造林工作的經驗,高效的間伐工作能夠提高側柏的多樣化水平,同時也可在間伐期間創造更為理想的光照條件,提高林區內的溫度,降低病蟲害發生的概率。

4側柏的病蟲害防治

4.1側柏毛蟲

4.1.1農業防治提高對林木管理的質量,選擇適合的時機完成樹木的修剪等工序。可在該類害蟲越冬期間將樹皮進行環剝燒毀,也可使用人工方式對大面積的幼蟲進行撲殺。

4.1.2物理防治利用害蟲的趨光特征,使用黑光燈誘殺。

4.1.3生物防治利用害蟲的天敵,針對發生量

不大的害蟲進行查殺,如寄生蜂等。

4.1.4化學防治如果幼蟲較多,需及早采取措施進行防治。可用25%滅幼脲3號進行均勻噴灑,用量為23~45g/667m2,可實現較為理想的防治效果。註意應選擇在天氣條件較好、風力不高的條件下噴灑藥劑。

4.2側柏葉雕病

針對該類病害的防治手段:壹是在秋冬兩季清除病葉,全面清除病原。重點針對過冬的病菌進行全面查殺。二是在5~8月,需每半個月噴灑1∶1∶100的波爾多液,預防病害。如果發現植株初步感染病害,便需將其進行挖除,避免病害大面積感染。三是如果側柏的密度過高,需進行適當的砍伐,保證林區具有良好的透光性,降低病害的發生概率。

4.3側柏葉枯病

針對該類病害的防治方法:第壹,合理修剪枝幹,對側柏的生長條件進行優化改進,降低病原感染的概率。第二,適當增加肥料供應,為側柏的生長提供良好的條件。第三,進入子囊孢子的釋放高峰階段,可使用40%多菌靈等藥劑進行防治。第四,選擇具有更高抗病力的種子類型,提高種子自身的抵抗能力。

5總結

隨著側柏栽培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全面進行側柏栽培過程中,要根據具體栽培地區,有針對性地制定更加完善的栽培管理方案,加強側柏栽培技術應用水平,全面提高側柏栽培技術應用與管理水平,進壹步為林業資源建設工作開展提供有效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