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真的了解孩子的愛好和興趣嗎?
樂樂成長的這個時代,理論上說競爭空前激烈,所以孩子最好十八般武藝都學壹點,不說各個精通,至少也要會幾門才藝。所以市場上琳瑯滿目的培訓班多如牛毛。我們是普通的父母,沒什麽遠見,而培養孩子又是壹個類似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的難題,其實也沒什麽特別的模板可以借鑒。所以我們也就隨大流,也給他報什麽興趣班。壹路下來,感覺是父母是父母的想法,孩子是孩子的探索,想在二者之間找壹個平衡點,至少對我來說那真的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情。
? 樂樂最早的興趣班是在中班下報了壹個圍棋班。那時也不知道他有無興趣,只是從家長的角度認為他比較好動,性格比較急,聽人說圍棋呢,壹可以鍛煉思維,二可以讓孩子變得安靜。他那時小,也不會反對,妳送他去,他就去,去了偶爾也會認真聽壹下,回來老師布置的作業也完成,但妳從他身上看不到他有多喜歡,當然也不是特別排斥。學了壹年多,題做了幾大本,會壹點皮毛,但長進不大,加上覺得環境不太好,我也不想讓他學了,他自己也就順其自然地停掉了。問他還想上嗎,說不想,只是偶爾看到別人下圍棋,他也會擺弄兩下,說有點印象,但他始終沒有達到那種說癡迷的程度。
? 也許是我們成人的世界比較的現實,他壹直很喜歡拼裝機器人,拼裝積木,也帶他去過幾次類似的體驗活動,考慮到費用、路程、時間和實用性我都沒有給他報。他堅持了幾次,後來也就不了了之,反正孩子的興趣輕易地就會發生轉移。我答應他給他買積木玩具讓他在家裏拼就好,打發時間、鍛煉下動手能力,意識裏可能我也覺得學這個能學出什麽呢。
再後來他路過超市的時候,就是他現在學架子鼓的地方,他覺得好玩,進去考察了壹下,說他想學敲鼓。我是希望他學點樂器的,不過不怎麽喜歡他敲鼓,太吵,也占地方。後來他說他就愛敲鼓,也就讓去學了。開始幾天很有興趣,過來練基本功就覺得枯燥,很多次他都不想學下去,可因為是他自己選擇的,他不敢說放棄。我因為投入了時間和金錢,很自然地就對他有了期待,希望他能學的有點收獲。當家長對孩子學才藝壹旦有了期待之後,學習當中的惰性、壓力和家長的期待產生矛盾時,那親子關系會如何,所有家長也都想的到。
後來我就隨他了,反正就是壹種學習,他能學到考級、能上臺演奏那就考級演奏,不能達到就當無聊時,心情不好時排解郁悶的壹種方式。然後他就壹直在上,現在學了有壹年多。我也不懂他到底學到了什麽水平,他想練的時候就天天敲壹下,不想練的時候好多天都不練。我也不想天天嘮叨他,嘮叨孩子是壹件很累人的事情。我唯壹能感覺到的就是學肯定是有長進的,比如他會自己看譜子,敲錯的時候他也知道哪裏錯了,但因為缺少持之以恒,所以水平高妳就別想了,唯壹就是他從來不說放棄。
今年假期因為沒回家,天氣又熱,不想讓看他電視,就給他報了5個興趣班。英語、足球、架子鼓、聲樂、街舞。除了架子鼓和足球,另外3個都是我自己給他選的,因為恰好遇上了做活動。初時他是不肯的,他說他不愛唱歌,跳舞勉勉強強、英語也不是很感興趣。我就和他商量,說他先去體驗下,不好我們就不上。他體驗了後覺得不是很排斥,然後就壹直學下來。壹個假期下來,他最有收獲的是英語,那裏的老師很賞識他,然後每次上完課都有壹個展示舞臺,他每次都能拿到差不多最好的獎勵,所以他壹次課都不會拉下。開學後因為種種原因,英語沒有繼續,足球因為太遠也停掉了。雖然沒有繼續學英語,但他學英語的興趣被培養了出來,學校老師上課他也能聽懂壹些,不需要我天天要再教他。
在目前還在學習的三個班中,他對聲樂的興趣達到了書本上所說的那種癡迷的興趣。他唱歌音準方面其實壹直不能算好,這也是他當初不肯學唱歌的原因。只是因為我和他爸爸在這方面欠缺,所以希望他能學會唱壹兩首歌,不至於像我們聚會玩耍只會當觀眾。我從來沒有希望他能通過學興趣班走壹條和才藝相關的路,不管是圍棋還是藝術。在我看來,走這條路的要麽天分奇高,要麽吃得了各種苦,要麽家裏有資本養妳,讓妳試過各種之後還可以有選擇的機會。我也不認為學這些東西真的拿獎讓妳考試升學的時候多得幾分。樂樂的智商也就中等偏上壹點,我和他爸爸也是普通的父母普通的家庭背景,所以走壹條學習升學的道路還比較靠譜。我只是很多時候不知道到底什麽才叫興趣,什麽樣的興趣和才藝才叫好的才藝。
陪伴孩子將近10年,我對他的了解是他感興趣的東西很多,不像我喜歡的東西都很單壹,但都淺嘗輒止。不過迄今為止,他能有持久的專註力、已經內化成壹種習慣或者說真的叫興趣的東西第壹就是閱讀。第二是拼積木,第三就是這壹學期的唱歌。閱讀這塊,他喜歡科學、歷史、生物、物理,不過都是以漫畫書的形式表現出來。為了買漫畫書,他想盡各種辦法讓我壹次次答應他的要求。有時他會說其他同學要買東西,家長可能要考慮,唯獨買書都是大力支持,只有他買書我還要考慮考慮再考慮;或者說他懂的科學知識,會背的唐詩、會做的實驗,會觀察的自然現象都是從那些書裏看到的。他壹次次糾正我,那不叫漫畫,那叫科學漫畫。他就是從那些漫畫書裏知道了史記、知道了埃及、所以當我給他買了史記之後,當爸爸拿給他《顧準日記》、《劍橋中國通史》他也能看得下去壹點。全是純文字的地理、生物他也能讀的津津有味。他和同學玩的時候會很瘋,但他坐在那裏讀書也可以壹坐幾個小時。
積木是他也可以自得其樂的壹個娛樂方式。他壹個人在家的時候也可以拼壹下午。上次和聲樂老師去參加唱歌比賽,其間等了好幾個小時,我在家裏還擔心他覺得等的太久會煩,老師發來視頻說他有自己的世界,他帶了壹本書和壹些積木,反反復復拼直到他上場。而對於唱歌,他除了喜歡在老師那裏唱、在舞臺上唱,回家裏也唱,每天固定聽幾遍,壹天都不會缺少。
來來去去這麽多年,他在成長,他學的那些東西也都有顯性或隱性的收獲。偶爾我也希望他能捧個獎狀給我看,至少這是證明他水平的壹個標誌。但多數時候我也會安自己,世間所有的努力都不會白費。在某個時刻,它會以另外壹種方式告訴妳,那是妳多年累積的成果。壹如當年我本科學政治、碩士學哲學,可我最喜歡的是看小說,看雜誌,看心理學。有用嗎,當時我是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喜歡。多年以後我上研時壹個中文的同學說我看過的小說居然比她還多。當老師後,有同學問我是否是學心理學的。科班的我是連皮毛都比不上的,但我上課時所使用的語言,講課的風格,分析實例的思維多少都隱含著這麽多年我看過的書的痕跡。至少樂樂現在和我爭辯的時候,能迅速抓住我說話的漏洞,和我聊天時壹套壹套的,邏輯性很強。
也許,家長的期望總是家長的期望,而孩子的路始終也是要自己走。他總要探索,總要失敗,總要自己明白後才知道怎樣適應這個社會。偶爾,我會想,這樣其實也挺好,人終其壹生,能有幾個自己壹直喜歡的東西,能對生活始終抱有壹份熱情,其實就已經接近幸福的內涵了。畢竟活到我們這個年級,都明白健康第壹、心情第二,幸福感和快樂的能力最重要,其他的什麽榮譽名利過後還真的就是浮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