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釣魚,怎樣打窩才能把魚聚過來?
打窩是每壹個釣魚人壹到釣場首先要做的第壹件事情,壹年四季,日復壹日。大部分釣魚人認為,打窩不就是將事先準備好的糟食或顆粒飼料用打窩器送進窩點這麽簡單嗎?但對於釣魚高手來講,他們就知道講究窩子料的搭配比例,以及打窩實際操作中應註意哪些方面。冬天到了,就冬季釣魚如何打窩,依據自己最近冬釣的壹些體會,談壹些觀點,供釣友們在冬釣中壹試。
方法/步驟
壹、依據氣候變化換位打窩,冬天來臨,氣候已經變得相當冷了,水庫池塘湖泊的水溫急劇下降,在這種氣候條件下,我們打窩就要註意選擇,講究打法了,壹定要堅持少打勤補的原則,廣種薄收。具體做法是,在不同深度的地方多打幾個窩。如早晚選較深水域打窩試釣,因早晚天氣較冷,水也比較涼,魚會遊到深水區取暖。到了中午十壹點到下午三點左右,我們就應到淺水區域打窩試釣,因為午時的太陽壹出來,淺水區的水溫要高於深水區,魚就會到這裏來取暖覓食。無論在淺水區還是深水區,最好在我們釣位的左右都打上窩子,因為冬天魚的活動量和活動範圍都比較小,我們要變被動為主動,找魚釣,不要只打壹個窩子等魚來。
二、依據氣候變化選擇窩料,夏秋季節水溫較高,魚類的活動量和覓食欲望較為強烈,只要我們壹打窩,在大約半小時就會有魚星出現,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發窩。而冬季卻不是這樣,打窩兩三個小時才會發窩,如釣位選擇不當,有時壹天也不會發窩。除了水溫的關系以外,就是我們的窩子料不對路和釣位選擇不當所造成的,夏秋季要以香甜味為主,窩料用魚常年吃的顆粒飼料也會收到較好的效果。而冬天就不行了。我的體會是,冬天打窩用的糟食中壹定要添加含腥味的商品餌或鮮活的昆蟲類餌料,以及藥酒泡制的小米等,在冬季水溫較涼時才會有較好的誘魚效果。如果我們只用顆粒飼料打窩,因為水溫太低,窩料的氣味在水中散發的非常慢,就會導致誘不來魚或誘魚速度極慢的情況。因昆蟲類在水中能活動,酒泡小米的味道比較濃,如果我們用昆蟲類餌料或酒泡小米等打窩,就會較快誘魚,為今天的魚獲奠定壹個良好的基礎。
三、少打勤補、分散打,冬天打窩不能壹次打得太多、太厚,只要窩子裏有餌料的味道就行了,即使是在夏秋季節,也要切忌打多。如果我們的窩子壹次打得太厚,魚兒過來以後,窩子裏的東西都吃不完,啥時候才會吃妳鉤上的餌料呢?為了大面積的誘魚,我們可以采取多打幾個窩子的辦法,在每個窩子裏只打少量的餌料,然後輪流試釣,先釣最先打的窩子,每離開窩子前壹定要少許補窩,就是要保持窩子裏始終有味、有吃的。不能讓魚壹次吃飽後再溜之大吉。按照壹般常規,大部分釣魚人都以為窩子打得越集中越好,但冬釣就不壹樣了,特別是昆蟲類餌料,比如紅蟲、血蟲等,如果我們打的很集中,幾乎就是壹團,如果來壹尾大魚,幾口吃完了,窩子裏就沒有東西了,這裏就留不住魚。如我們打的比較分散,昆蟲在壹定範圍的水中活動著,周圍的魚聞到昆蟲的氣味或看見昆蟲在活動,就會陸續到此壹遊,即使只來壹尾大魚,吃完了這壹團,旁邊還有好多團在繼續起著誘魚的作用。我這裏說的分散並不是無限的分散,比如我們在夏秋季打窩像碗口大小,而冬釣的窩子就應該打的像臉盆大小才對,太大就會把魚誘到別的地方去。還有壹點,就是冬釣的窩子料要選用較為細小而且味道較濃的餌料如酒泡小米、玉米絲、小顆粒飼料等,這樣做的好處是,不會被剛誘來的魚很快吃完,而且較濃的氣味在涼水中散發的時間也會長壹點。
(本文內容由百度知道網友博飛華僑港澳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