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什麽是“快閃族”妳們可以說說嗎?

什麽是“快閃族”妳們可以說說嗎?

快閃族(Flash mob)是壹群互不相識的人,透過因特網相約在指定時間和地點集合,然後壹起做出壹些無意義的動作,例如拍手掌、叫口號等。 快閃族是於2003年最先在紐約出現,後來擴展至歐洲、亞洲等。 有沒有人聽過快閃?好象廣州、深圳都沒有組織過,而成都、杭州等地都有人玩過。 快閃是英文Flash Mob的中文翻譯,它最早起源於2003年5月美國紐約的曼哈頓。當時壹個名叫比爾的組織者召集了500余人,在紐約時代廣場的玩具反鬥城中,朝拜壹條機械恐龍,5分鐘後眾人突然迅速離去,快閃族因此而聞名。 快閃族是都市時尚文化中的壹種,是現代人在忙碌之余和世界開的壹個善意的玩笑。他們當中的多數人表示,如果活動設計合理,自己將會主動參加。當然,也有些人因為擔心造成誤會,而采取保守的態度。 如今,快閃活動已風靡全球,羅馬、東京、香港、臺灣等地,都可以見到快閃族的身影,以及他們類似於行為藝術的表演或娛樂。 快閃行動在香港 2003年8月,有人發起全港首個快閃行動,在指定日期時間到旺角壹間電氣店問店員有沒有遊戲機售賣(該店不賣遊戲機),然後集體拍手叫好後各自離開。但到了行動當天,玩快閃的人只有發起者,壹名十來歲的小孩而已。 2003年8月22日,壹群外籍人士突然在銅鑼灣時代廣場的麥當勞,集體舉起紙巾並跳芭蕾舞,行動持續了壹分鐘,之後四散離開。該行動被稱為全港首個成功的快閃行動。 其他曾被提出的行動有,在尖沙咀鐘樓外喊“我愛香港”、在某超級市場集體拍西瓜等。 快閃行動舉例: 行動壹、200人齊集紐約曼克頓壹間百貨公司,同壹時間壹齊向售貨員說要買同壹款地毯,弄得店員不知所措。 行動二、在某個公眾場合,碰見有幾十個人、甚至幾百人先低頭看壹看手表上的時間,立刻不約而同做出壹些行為,譬如在報攤前“拍拍兩下手掌,壹齊指名要買某份報紙。 在日本曾有閃客約定穿上黑色西裝或套裝,白襯衣,打黑色領帶,戴黑色墨鏡,在同壹時刻出現在某廣場上,然後壹起拿起手機邊走動邊做打電話狀。當上百號人按約定出現時,周圍的人們都驚呆了:仿佛突然進入了“黑客帝國”壹樣。正當人們還在愕然時,突然哨子壹響,“黑客”們迅速從四面八方撤離現場,10來秒鐘的工夫就無影無蹤了。 “FlashMob快閃族”,他們壹般擁有高學歷和有固定職業,只是平常接觸電腦的機會多,並願意去嘗試壹些新的行為,當然前提是不準損害社會和危及安全的言行。 快閃,Flash,做完了即閃,從網絡的虛擬世界走入了現實社會後,就要快些閃回到虛擬世界去,絕不相認。如果妳問其他快閃友:“我們壹起去泡吧……好嗎?”那可是違反了快閃族的“天條”了。 “快閃律例”: 1.所有快閃言行,必須遵守當地法規和註意安全; 2.快閃指令,必須“時間、地點、言行”三明確; 3.快閃內容,要簡單易記、任何人士均可實施; 4.快閃的標準時間,要約定先進入某壹網站或打電話到“117”報時臺核準時間,做到分秒不差。 中國大陸的快閃行動: 蘇城街頭首現快閃族 昨天中午11點30分左右,觀前街玄妙觀廣場上突然聚集了百余名身穿橙色上衣,頭戴火焰型面具的年輕人,他們在廣場上逗留了壹會後相互擊掌,然後迅速向四面散開,整個過程不超過10分鐘。這是首次出現在蘇州街頭的“快閃行動”。 據了解,“快閃族”是指壹群通過互聯網或手機聯系、但現實生活中互不認識的人,在特定地點、特定時間聚集後,在同壹時間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行為”,然後迅速分散。“快閃”活動發源於美國紐約,參與者主要以年輕人為主,目前正風靡歐美、港臺等地。 在觀前街出現的“閃客”,主要為追逐時尚、尋求新奇的年輕人,他們通過短信聯系,在蘇州移動的支持下進行了此次“快閃”活動。記者在現場看到,他們將自己分為文化、體育、遊戲、影音、創業、旅遊6個“部落”,在各自“部落首領”的帶領下列隊、擊掌、散開。教育學院的壹年級女生辰辰是其中壹員,她說,“這是表達青春激情的壹種方式,很好玩”。但是更多的旁觀者對此卻有些莫名所以,不知道他們在幹什麽。 對此,有專家認為,現代社會雖然通訊發達,但人們之間的內心關註卻在減少,“快閃族”的出現,從表面上看,是通過壹種有時甚至是“無厘頭”的遊戲在公眾面前表現自我、張揚自我,跟社會開壹個玩笑,實際上是為了尋找歸屬感,在壹個群體中宣泄青春的各種情緒,滿足壹種心理需要。但這種行為應該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不損及他人,同時要註意安全。

求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