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行情 - 耕地的解釋

耕地的解釋

耕地,是自然土壤發育形成的,能夠種植農作物的土地,並具備可供農作物生長、發育、成熟的自然環境。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資源。

耕地,是自然土壤發育形成的,能夠種植農作物的土地,並具備可供農作物生長、發育、成熟的自然環境。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資源。進入21世紀,人口不斷增多,耕地逐漸減少,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保持農業可持續發展首先要確保耕地的數量和質量。

1、耕地面積

全世界土地面積為18.29億公頃左右,人均耕地0.26公頃。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國耕地12786.19萬公頃,191792.79萬畝。2021全年新增耕地灌溉面積46萬公頃,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88萬公頃。

2023年4月,《2022年中國自然資源統計公報》顯示,全國***有耕地12760.1萬公頃。中國耕地主要分布在東部季風區的平原和盆地地區。中國西部耕地面積小,分布零星。以種植農作物,含蔬菜為主,間有零星果樹,桑樹或其他樹木的土地。

2、耕地分類

平均每年能保證收獲壹季的已墾灘地和海塗。耕地中包括南方寬度小於1.0m、北方寬度小於2.0m固定的溝、渠、路和地坎埂;二級分類為水田、水澆地、旱地。中國耕地主要分布在東部季風區的平原和盆地地區。中國西部耕地面積小,分布零星。

3、常用耕地

常用耕地是指專門種植農作物並經常進行耕種、能夠正常收獲的土地。包括土地條件較好的基本農田和雖然土地條件較差,但能正常收獲且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可用耕地。常用耕地作為中國基本的、寶貴土地資源。

臨時性耕地:又稱“幫忙田”,是指在常用耕地以外臨時開墾種植農作物,不能正常收獲的土地。種植農作物坡度在25度以上的陡坡地要逐步退耕還林還草,在其它壹些地方臨時開墾種植農作物,易造成水土流失及沙化的土地,也要逐步退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