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源是民族英雄還是歷史罪人
這很難說,個人觀點不同,看待問題角度也不同。金庸曾說過:“因為吳先生的棋藝不純在壹些高超的精妙之著,而在於棋局背後所蘊藏的精神與境界……吳先生畢生所尋求的,其實是壹個崇高的心靈。只因為他的世俗事業是弈棋,於是這崇高的心靈便反映在棋藝上。”壹個歷史罪人,想必金庸不會如此贊美吧。“由於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吳清源卻在日本所向披靡,在壹定程度上增強了國人的自信心。”這是360簡介上的摘錄。
1934年,吳清源晉升六段,作為“日滿華圍棋友好訪問團”去偽滿洲國和當年即位“滿洲國”皇帝的傅儀下棋。
1936年4月,在日本已侵占大片中國領土時,不顧在日華僑的壹致反對,加入日本國籍。
1941年,與日本棋士們結成“棋道報國會”參加勞軍。
1942年,應汪偽南京政府顧問青木壹男邀請,到上海慰問侵華日軍。當時有愛國人士在飯店貼上“殺死夷化漢奸吳清源”的標語。
1942年2月,吳清源與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女生中原和子結婚,婚後移居在中原和子家裏。
1965年,去臺灣見蔣介石。
1979年,吳清源再次加入日本籍。
1985年,吳清源實現了戰後第壹次訪問中國大陸。
以上都是他的生平。
我在新浪上找到了相對中肯的評價:“有“古今圍棋第壹人”之稱的天才吳清源,少年時代由中國赴日本留學,原本是兩國間綿延兩千年的文化交流的壹樁善事與美談,但時代弄人,吳氏赴日成長和在專業上建樹的時代,恰逢中日兩千年交往史中最黑暗的壹頁,日本軍國主義全面侵華,中華民族浴血抵抗,而吳清源這個中日文化交流的符號,逐漸變得尷尬起來,他內心身份認同的糾葛,法律層面的國籍往復,以及兩國政治與公眾的情感投射,讓這位單純的天才對居住國與母國的敵對沖突備感迷惘,又對外界強加在他身上的政治意義由開始的無感到無解,終至於無奈。
歸根到底,吳清源是壹個棋士,是壹個棋盤上的藝術家。吳的壹生歸根到底要從他與圍棋的關系來理解和評價。不同時期曾給吳氏貼的標簽“文化漢奸”與“抗日英雄”,天壤兩極,確乎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