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養的目的及意義
血培養的主要目的:選擇正確的抗感染治療方案,判斷感染性疾病的類型,正確采取感染控制措施。意義:減少嚴重的菌血癥或是感染性休克死亡率。
血培養是將新鮮離體的血液標本接種於營養培養基上,在壹定溫度、濕度等條件下,使對營養要求較高的細菌生長繁殖並對其進行鑒別,從而確定病原菌的壹種人工培養法。
血培養采集流程
第壹步:手衛生。
第二步:培養瓶塞開啟後,酒精消毒培養瓶塞,充分待幹。
第三步:穿刺皮膚部位消毒。
第四步:抽血。
1、血量:成人8-10毫升/每瓶。兒童3-5毫升/每瓶。
2、註射器抽取血液後無需換針頭,直接註入血培養瓶。
第五步:混勻
輕輕顛倒混勻以防血液凝固,切勿大力搖晃。
第六步:從另外壹個穿刺點采集第二套,方法同上。
第七步:立刻送檢。室溫保存,不得冷藏或冷凍。
血培養作用
了解引起?菌血癥的不同途徑有助於診斷和解釋血培養結果。 菌血癥通常來源於以下部位的感染,其中泌尿生殖道為25%, 呼吸道為20%,膿腫為10%,外科傷口為5%, 膽道感染為5%,其他已知部位的感染為10%,未知部位的感染為25%。
血培養臨床診斷
血培養是臨床診斷 敗血癥的重要方法,陽性結果對明確診斷、對癥治療有極高的應用價值。但據文獻報道目前國內的血培養陽性率僅為17。8%和18.4%。為了提高血培養的陽性率,客觀的反映出敗血癥患者血內存在病原菌的實際狀況,臨床醫生精確選用血培養,檢驗科室精心分離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