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史分期的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各包括哪些時代的音系?各時代的代表音系是什麽?
上古音的代表音系是雅言語音,其中以洛陽音為代。由於兩晉時期北方遊牧民族大舉進入中原地區,雅言語音在北方消失。現在南方方言中或多或少保留了古代雅言的壹些語音,其中尤以閩南語和粵語保留較多。中古音就是在南北朝時形成的新的語音系統,以《切韻》為代表音系,以新洛陽音為代表,它其實是北方遊牧民族語言與漢語相互融合的結果。到了隋代壹統全國,即以新的洛陽音為標準音。現代的粵語(廣州話)語音基本上與隋唐時期的洛陽音接近。近代音從宋代開始形成,雖然其標準音還是稱為洛陽音,但是已經與唐代的洛陽音有了很大不同。到了明代則改由北京音為代表,而北京音是洛陽音的北方變體。現在北方方言語音在北宋時期開始形成,到了金代末期已基本形成。由於北京在全國政治地位上升,以北京的洛陽音逐漸取代了洛陽的洛陽音,成為漢語的標準音。近代音與現在的普通話語音基本上沒有區別,只是在50年代修改了若幹音的音值。而臺灣地區的國語由於沒有經歷過50年代的文字改革,因此它的發音雖然與普通話的發音雖然壹樣,但感覺不壹樣,這主要是音值的不同造成的,當然臺灣地區的國語受江浙官話的影響也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