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架構調整
最近,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與滴滴出行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同研究 探索 數字人民幣(DCEP)在智慧出行領域的場景創新和應用。作為首家跟央行簽戰略合作的互聯網平臺,滴滴對央行研究機構最大的吸引力,恐怕就是其覆蓋5.5億用戶的高頻出行場景。雙方的戰略合作為加速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廣應用,開辟了壹條快車道。
滴滴,不僅出行還有金融
作為金融領域的前沿 探索 ,數字貨幣落地不止需要場景,更需要能力。央行研究所的技術能力自不必多言,滴滴作為壹家互聯網出行服務平臺,有這個承接能力麽?答案是肯定的。
滴滴旗下金融 科技 平臺滴滴金融早在2016年就開始落子布局。2017年底,取得支付牌照為進入金融領域奠定基礎。2018年2月,隨著滴滴金融部門升級為金融事業部,已取得財險、小貸、支付等核心金融牌照的滴滴金融已初具雛形。就在剛剛過去的6月,滴滴宣布升級金融事業部架構,成立金融生態管理部,專註持牌業務持續深化外部合作。
本次與央行的戰略合作,可以看作是頂層機構對滴滴金融實力沈澱的認可。
突圍與認可,滴滴金融兩大關鍵詞
此次合作對於滴滴金融而言,更重要的意義是在支付領域,尤其是高頻場景的小額支付領域,或許是其從AT兩家巨頭間突圍的壹條新的 探索 道路。消息壹出,讓業內直呼兩個沒想到:沒想到數字貨幣推進如此之快!沒想到滴滴金融承接能力如此之強!
背靠出租車、快車、優享、專車、豪華車、公交、代駕、***享單車、***享電單車、租車等全維度出行服務場景。滴滴金融足以為測試整個數字貨幣技術體系的各種技術性能,如吞吐量、實時性、容錯、安全等各方面打造完美"新手村"。
業內觀察者很容易發現,自滴滴確立未來三年 "0188" 的目標以來,沒有安全則壹切歸"0"的理念成為主基調。"All in安全"不僅包括出行服務,也囊括金融服務。滴滴金融雖然年輕,但能承接數字貨幣落地場景,其技術能力和金融安全能力可見壹斑。
底層邏輯與成長新曲線
滴滴發展金融能力在傳統眼光來看,似乎"不務正業"。這其實是由於對兩種商業底層邏輯的沖突導致的認識不清:傳統制造業公司,只能沿產業上下遊攀爬,最終占領全產業鏈完成"霸業"。而滴滴這種頭部高 科技 服務型公司的底層邏輯完全不同,他們是沿場景攀爬——以出行場景為主線,迅速外延,形成多種能力。解決打車難、打車貴提高出行效率的基礎問題後,向小額支付、出行保險、租車購車貸款等金融領域延伸,是自然而然的。
滴滴內部消息顯示,其組織調整公告中,明確寄希望新任的金融事業部總經理卓越,能夠帶領金融業務成為出行之外的增長曲線,助力集團戰略目標實現。
能否打破AT霸權,突出重圍?滴滴金融很可能為市場帶來更多活力。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