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多次提到萬歷十五年,那年究竟發生了什麽?
關於人民的民義中提到的《萬歷十五年》,劇中的角色?高育良書記?經常提到這本書,作為自己的案牘之術,並且多次對此書贊不絕口,今天我們就來了解壹下這本書到底講了壹些什麽?首先這本書是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仁宇。故事背景年代是在明朝,即公元1587年。也是萬歷皇帝登基的第15年,在當時東方世界的明朝百姓來說其實是很平淡的壹年,但是在另壹頭,在西歐的歷史上,這壹年是西班牙艦隊準備出征英吉利,拉開歐洲史政治大洗牌的序幕,資本主義進入殖民擴張時代的象征。東西方的差距也正式拉開。同年,努爾哈赤開始在東北崛起,吞並建州女真哲陳部。
而也就是那壹年開始,被張居正嚴加管教了10年的萬歷皇帝,也終於開始放縱自我,終日沈迷於酒色,並且逐漸不再過問朝中之事,由於患上了腳急導致上朝不便,最後索性不上朝了。朝中大臣無不對其所喝斥指責,但萬歷皇帝根本置之不理不放在心上。也正是這壹年,萬歷與文官的抗衡失敗了。在是否確立太子的問題上,他有意立朱常洵為太子。但朝中大臣堅持傳統歷朝歷代的規矩,立長不立幼,強迫之下立了長子朱常洛。萬歷皇帝無奈罷朝,其實也算是無聲的抗議吧,在那時,其實已經寓意著明朝內部矛盾已到了非常極端的地步。
書中有幾個重要的任務也不得不講而在那壹年,幾個朝中要臣的相繼發生巨變改變了,申時行成為了皇帝身邊的首府的第四個年頭。他只求安穩到告老還鄉,對朝中之事盡可能的和稀泥,也不願意為當時的官場情況做出改革的想法,同時無欲無求,不願與宦官等壹些黨派去爭鋒,可謂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壹種狀態。在這種狀況下的明朝日漸頹廢,並且在他退休不久後,其他黨派誇誇其談之輩的崛起,加劇了明朝的衰敗,從而正式走向滅亡。
那壹年,壹生廉潔並且壹身正氣兩袖清風的海瑞病逝。他眼中容不得沙子,與貪官汙吏壹直做著鬥爭,在當時很多人認為朝中之光能夠重振官場清風時候,他倒下了。而壹些對他有所仰慕的清官,頓時也失去了方向和希望,同時貪官汙吏也因此更加猖獗對百姓伸出了醜陋的獠牙。
同時當時的軍事家戚繼光去世。作為壹個軍事上有極高天賦的統帥將領,本可以為明朝開拓疆土,無奈皇帝只想固守自己的壹畝三分地,能夠守住自己的土地便已知足。當他離去時,明朝的軍事實力也開始出現衰落。
這本書也就是說在看似普通的壹年,明朝在不知不覺中,停滯不前而走向滅亡的故事,這本書以史為鑒、知得失這應該也是高育良書記喜歡閱讀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