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課程包括哪些方面
新科學課程標準主要內容:
1、科學課程內容
物質科學
生命科學
地球與宇宙科學
技術與工程
2、課程基本理念
面向全體學生,為每個學生提供合適的、公平的學習機會。
2.倡導探究式學習,促進學生主動探究。
3.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育部發布通知指出,2017年9月起,全國小學科學課程起始年級調整為壹年級,也就是說,從2017年9月份開始,小學壹年級就要開設科學課了。
通知要求小學壹年級要單獨開設科學課,每周安排不小於1課時,三至六年級的課時數保持不變。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也同時發布。
擴展資料: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最關鍵的要素是科技人才,而科學教育是培養科技人才的主要途徑。2017年1月19日,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於印發〈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通知》,這是自2001年頒布《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實驗稿)》16年後,正式發布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根據《通知》的要求,今後的小學科學教育將有哪些變化呢?
變化之壹:小學從壹年級開始開設科學課,保障壹二年級學生每周至少壹課時,三至六年級的科學課學時保持不變。這不僅對於從小激發和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與國際上K-12(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科學教育的主流壹致。許多發達國家早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就從小學壹年級開始開設科學課。
也就是說,從2017年秋季學期開始,我國壹年級的小朋友們每周都將上至少壹節科學課。同時,小學階段科學課時總量的增加也意味著課程內容的擴充,具體變化和效果還有待新版課程標準深入實施後壹探究竟。
變化之二:科學教學實施方面註重實驗教學和實踐探究過程,單獨強調了要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基於科學教育研究專家諾曼·萊德曼教授的研究成果,真正的科學探究壹定是從問題開始,探究過程以要解決的問題為主線開展。增強學生問題意識,就是要引導學生樂於發問、善於發問、提出可通過探究來回答的科學問題。單獨強調問題意識,註重實踐探究過程,這些對於提升兒童的科學探究能力將起到重要作用。
變化之三:合理配置科學教師;加大經費投入,保證實驗室建設等需要。小學科學教師的師資問題是困擾我國小學科學教育的瓶頸,不少地區都面臨小學科學教師缺乏理科背景和職業發展受限的問題。而課程內容的擴充和實踐探究的強化很可能為壹線小學科學教師帶來新的挑戰。
《通知》中指出要合理配置科學教師,對於加強小學科學教育師資具有重要的指導性意義,也是新的課程標準順利推進實施的重要保障。這意味著,今後越來越多的孩子有專業的科學教師,而加大經費投入將能夠保證滿足孩子們開展科學實驗的需要。
應該說,《通知》對小學科學課程設置、內容、教學實施及師資環境都做了明確的要求,必將引發小學科學教育的壹系列變化。我們拭目以待,小學科學教育開啟新時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