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邊日食歷史出現記錄如何?
2010年1月15日,日環食,雲南中北部、四川東南部、重慶大部、湖北西北部、河南東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山東南部可見日環食。
2012年5月21日,廣西東南部、廣東大部、福建東南部、臺灣北部可見環食。
2019年12月26日,此次日環食將於北京時間26日10時29分50秒開始,至16時05分43秒終止,歷經5個多小時。
北京時間2020年6月21日,農歷五月初壹,將出現“金邊日食”。在西藏阿裏地區,環食帶寬度只有20公裏,在福建和臺灣也只有40公裏。西藏的環食持續時間只有40秒,東部中心線附近的見食時間也不超過1分鐘。
下次出現要等到2032年5月9日,發生在南大西洋。
擴展資料:
五種食象:
1、初虧。月球比太陽的視運動走得快。日食時月球追上太陽。月球東邊緣剛剛同太陽西邊緣相“接觸”時叫做初虧,是第壹次“外切”,是日食的開始。
2、食既。初虧後大約壹小時,月球的東邊緣和太陽的東邊緣相“內切”的時刻叫做食既,是日全食(或日環食)的開始,對日全食來說這時月球把整個太陽都遮住了,對日環食來說這時太陽開始形成壹個環;日食過程中,月亮陰影與太陽圓面第壹次內切時二者之間的位置關系,也指發生這種位置關系的時刻。
食既發生在初虧之後。從初虧開始,月亮繼續往東運行,太陽圓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逐漸增大,陽光的強度與熱度顯著下降。當月面的東邊緣與日面的東邊緣相內切時,稱為食既。天空方向與地圖東西方向相反。
3、食甚。是太陽被食最深的時刻,月球中心移到同太陽中心最近;日偏食過程中,太陽被月亮遮蓋最多時,兩者之間的位置關系;日全食與日環食過程中,太陽被月亮全部遮蓋而兩個中心距離最近時,兩者之間的位置關系。也指發生上述位置關系的時刻。
4、生光。月球西邊緣和太陽西邊緣相“內切”的時刻叫生光,是日全食的結束;從食既到生光壹般只有日食二三分鐘,最長不超過七分半鐘。 對於日食,食甚後,月亮相對日面繼續往東移動。
5、復圓。生光後大約壹小時,月球西邊緣和太陽東邊緣相“接觸”時叫做復圓,從這時起月球完全“脫離”太陽,日食結束。 日全食與日環食都有上述5個過程,而日偏食只有初虧、食甚、復圓3個過程,沒有食既、生光。
百度百科-金邊日食
百度百科-金環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