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成語故事表演視頻
Ⅰ 所有所有成語故事視頻
成語小故事----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壹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註意那人的壹言壹行,壹舉壹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壹時疏忽失落在山谷裏。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麽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註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2.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壹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裏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麽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壹天,他來到田裏,把禾苗壹棵壹棵地往上拔。壹大片禾苗,壹棵壹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裏卻很高興。回到家裏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裏去看,發現田裏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3.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裏。凡伯十分憤慨,寫了壹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4.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壹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麽誌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裏浪。”意思是:我壹定要突破壹切障礙,勇往直前,幹壹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鬥,終於成為壹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Ⅱ 成語故事100篇視頻大全
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的壹部分,成語是歷史的積澱,每壹個成語的背後都有回壹個含答義深遠的故事,是我國幾千年以來人民智慧的結晶。其特點是深刻雋永,言簡意賅。閱讀成語故事,可以了解歷史、通達事理、學習知識、積累優美的語言素材
Ⅲ 經典兒童成語故事視頻大全 開天辟地
開天辟地解釋:古抄代神話傳說:盤古氏開辟天地,開始有人類歷史。後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來沒有過的。精衛填海解釋:精衛:古代神話中的鳥名。精衛銜來木石,決心填平大海。舊時比喻仇恨極深,立誌報復。後比喻意誌堅決,不畏艱難。點石成金解釋:點石成金,同“ 點鐵成金 ”。神仙故事中說仙人用手指壹點使鐵變成金子,比喻把不好的文字改好。南柯壹夢解釋:南柯壹夢,形容壹場大夢,或比喻壹場空歡喜。比喻夢幻的事,屬於中性八仙過海解釋:相傳八仙過海時不用舟船,各有壹套法術。民間因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諺語。後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領或辦法,互相競賽。
Ⅳ 成語故事《破釜沈舟》兒童故事視頻大全連續播
破釜沈舟
比喻下決心不顧壹切地幹到底。
[拼音]
pò fǔ chén zhōu
[出處]
明·陳孝逸《與羅杓庵書》:“秋間姑且破釜沈舟;持三日糧;為射賊擒王計;必不敗;而後杜門卻軌。”
[例句]
破釜沈舟同時也毛骨悚然。
[近義]
決壹死戰 踏破紅塵 孤註壹擲 沈舟破釜 ...
[反義]
猶豫不決 瞻前顧後 優柔寡斷 知難而進
Ⅳ 兒童成語故事視頻兄弟相殘
這裏沒有辦法放視頻
Ⅵ 成語故事100篇視頻大
1、畫蛇添足
戰國時,楚國壹座寺廟的主人,送給看守廟宇的幾個人壹壺酒。人多酒少,不夠喝。有人提議,誰先畫完壹條蛇,這壺酒就歸誰。大家贊同,畫了起來。壹人先畫好了,看別人還在畫,他又給蛇畫了四只腳。這時,另壹個人也畫好了,那人說:“沒有腳,妳畫的不是蛇。”說完就把酒喝了。
[提示]比喻多此壹舉,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壞。
7、對牛彈琴
古時候,有壹個叫公明儀的人,琴彈得非常出色。有壹天,他帶琴出遊,只見遠山如畫,河流清澈,壹頭牛正在河邊吃草。這美麗的景色讓他興致大發,就對著牛彈起琴來。
盡管琴聲動人,可是那頭牛好像沒有聽見壹樣,他很生氣。這時,有個過路人對他說,不是琴彈得不好,是牛聽不懂啊。
Ⅶ 成語故事《破釜沈舟》兒童故事視頻大全連續播放
破釜沈舟項羽的故事。
Ⅷ 幼兒成語故事 精衛填海 視頻
精衛填海
精衛:來古代神話中的源鳥名。精衛銜來木石,決心填平大海。舊時比喻仇恨極深,立誌報復。後比喻意誌堅決,不畏艱難。
[拼音]
jīng wèi tián hǎi
[出處]
《山海經·北山經》:“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近義]
矢誌不移 移山倒海 愚公移山 堅韌不拔
[反義]
虎頭蛇尾 有頭無尾
Ⅸ 成語故事大全視頻兒童
成語: 亡羊補牢
拼音: wáng yáng bǔ láo
解釋: 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出處: 《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舉例造句: 張學良始則失地,今幸固守錦州,亡羊補牢,可稱晚悟。 章炳麟《與孫思昉論時事書》二
拼音代碼: wybl
近義詞:知錯就改
反義詞:時不我待、知錯不改
用法: 作主語、謂語、賓語;指知錯就改
英文: 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has bolted
故事: 戰國時楚襄王荒淫無度,執迷不悟,將勸諫的大臣莊辛趕出楚國。五個月趁機征伐,很快占領楚都郢。楚襄王後悔不已,派人到趙國請回莊辛,莊辛說:“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則補牢,未為遲也。”鼓勵楚襄王勵精圖治、重整旗鼓
動畫網址網頁鏈接
Ⅹ 兒童成語故事視頻160
《
買櫝還珠
》從前,壹個有壹顆漂亮的珍珠的
楚國人
打算把這顆珍珠賣出去。
這個回楚國人找來答名貴的木蘭,為珍珠做了壹個盒子(即櫝),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氣撲鼻。然後,用翠鳥的羽毛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細刻了許多好看的花紋。
壹個鄭國人將盒子拿在手裏看了半天,愛不釋手,終於出高價將楚人的盒子買了下來。鄭人交
過錢
後,便拿著盒子往回走。可是過了幾天回來了。楚人以為鄭人
後悔了
要退貨,沒等楚人想完,鄭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見鄭人將珍珠交給楚人說:“先生,我買的只是盒子,您將壹顆珍珠忘放在盒子裏了,我特意回來還珠子的。”於是鄭人將珍珠交給了楚人,壹邊往回走去。
楚人拿著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尷尬地站在那裏。買櫝還珠,我國古代成語,出自《
韓非子
》,原意是買來珠寶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裏面真正價值高的珠寶。經常用來比喻沒有眼光取舍不當